青海湖周边的草场,是目前普氏原羚主要的栖息地。
青海湖地处祁连山地东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也是全国最大湖泊(图1-6),湖区介于E 99°36′—E 100°47′,N 36°32′—N 37°15′之间,湖面海拔3193.69 米,东西长约109 千米,南北宽约65 千米,最窄处约20 千米,周长约360 千米,1992年,湖泊面积约4293.96平方千米,流域面积 29661 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6 米,最大水深27 米(蒋志刚,等,2004;张忠孝,2009)。青海湖为挤压型断陷湖盆,目前湖中岛屿有海心山和三块石,原西北部的鸟岛、蛋岛及东北部的沙岛与陆地相连,湖东岸由北而南出现了尕海、新尕海、海晏湾和耳海四个子海(张忠孝,2009)。
图1-6 青海湖东北侧沙化的土地(王大军 摄)
青海湖理化性质复杂,水色透明度1.5~9.5 米,最大10 米,水色以青蓝色为主,兼有蓝、青、绿色。每年有4~5个月的结冰期;湖水pH 9.1~9.5,属于碱性微咸水,平均矿化度15.5 克/升(张忠孝,2009)。湖水中生物营养元素含量低,水生高等植物极为稀少,浮游生物种类不多,浮游动物以原生动物为主,底栖动物种类更少;湖内鱼类以青海湖裸鲤为主,另有条鳅(张忠孝,2009)。青海湖湿地于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青海湖地区在中国植物区系分区上属于泛北极植物区内的青藏高原植物亚区的唐古特地区(吴征镒,1979)。该区主要土壤类型有栗钙土、黑钙土、高山草甸土、草甸沼泽土、风沙土等;相应的植被类型有草原、高寒草甸、高寒灌丛、沼泽草甸及沙生植被等(陈桂琛,等,1991)。青海湖地区现代动物区系由一些青藏高原残余种、蒙新荒漠成分和横断山脉动物成分的深入种以及华北区系成分的侵入种构成(张荣祖,1999)。
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今天的青海湖承载着多方面的使命。首先,青海湖是周边藏、蒙、回、汉等众多民族赖以生存的水生和草地资源,还将继续支撑持续增长的人口,尤其是畜牧业的生存和发展;其次,作为一个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来自全球的人们到此享受凉爽清新的空气和黄花碧海的风景,给当地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青海湖周边湿地还是世界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图1-7),承载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使命,这与旅游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些冲突。普氏原羚的保护,作为物种保护的重要一环,目前并未受到应有的关注。希望科学的信息能够提供更多提升保护管理的支撑,更重要的是找到动物、草原和人的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
图1-7 冬季,青海湖吸引几千只天鹅来越冬(王放 摄)
刘佳子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