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民族都有独特的智慧,许多民族都有曾经的辉煌,许多民族都有自己引以为荣的黄金时代。因此,当他们打开国门,放眼天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时,不会因精彩纷呈而眼花缭乱,不会因变化万千而张皇失措,也不会因日新月异而妄自菲薄。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根,有自己源远流长和不可替代的文化,有自己的精神支柱。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不仅有着源远流长的文明史,更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史,这些精深的思想在历史的天空中璀璨不息,大放异彩,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洗刷,却历久弥新,成为我们民族的智慧结晶。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主要源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而百家之中,最具影响的又莫过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及至汉代,佛教传入我国,后来发展成为另一显要思想派别——释家。
儒家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儒家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汉代起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形成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是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是东亚地区的基本文化信仰,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
儒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孔子,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礼”,即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其另一重要内容即是“仁”。“仁”作为一种精神品质,包含了多方面的伦理道德原则,它除了是一种使人们自觉、主动地遵循礼的道德素养之外,还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伦理准则。孟子提出了“性善”和“仁政”说,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是朴素的民本主义观点。荀子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主张隆礼重法。
概言之,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儒家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
儒家在先秦时,和诸子地位平等。后来汉武帝听董仲舒之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成为两千年中国知识分子的信仰。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本有六经,即《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形成十三经,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道家是古代最具影响的哲学学派,以老子、庄子、杨朱为主要代表。道家在思想上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他们提出“道生万物”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主张“齐物”“逍遥”,对万物的态度是“无所恃”。道家的代表作有《老子》《庄子》《列子》《皇极经世》《文子》《田子》《黄帝四经》等。
道家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主要流派之一,它是中国哲学抽象思辨的奇葩,是逍遥洒脱人生的精神资源。《老子》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外化发展影响极大,例如,它的天地观,经过孔子的发挥,成为魏晋玄学,又影响到宋明理学;它的无为观,应用于西汉政治,成为历代之重要统治术之一;它的道德观经孔子发挥,成为中国两千多年来德治主张的主要内容;它的用兵之道,经过后人的发挥,成为变化莫测的军事理论;它的柔雌观,成为诡辩家的理论基础,造就了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甚至中华武术、内家武功以及历代气功,也无不从中受益。《庄子》,亦称《南华经》,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其文章汪洋恣肆,并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丰富,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主张以“法治”引领社会,而根本目的是富国强兵。为了富国强兵,法家主张改革贵族奴隶主世袭制,强调奖励耕战,减轻赋税。法家的代表人物有管仲、商鞅、申不害、慎到、韩非等人,其中,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品有《韩非子》《商君书》等。
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
但是,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以刑去刑”,而且提倡对轻罪实行重罚,迷信法律的作用。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事情,比如战争,如果立下战功就得到很高的赏赐,包括官职,这样就能激励士兵与将领奋勇作战。这也许是秦国军队战斗力强大的原因之一,灭六国统一中国,法家的作用应该肯定,尽管它有一些不足。
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是墨翟。墨家在先秦时期曾和儒家并为“显学”,后来衰落。墨家的核心思想是“兼爱”,他言功利,但不是利己,而是普天同利,是一种建立在理想国基础上的功利主义。墨家提倡质朴和实用,提倡不分贵贱、唯贤是用,反对铺张浪费,反对战争和侵略,不相信儒家“慎独”的自觉性,希望统治者一心为社会兴利除弊。
佛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因果报应,主张人们怀有慈悲之心、行善积德。佛教自从传入我国以来,先后在魏晋和隋唐大兴大盛,成为影响我国文化心理的重要因素。
儒家教我们克己复礼、忠孝仁义;道家教我们恬淡安宁、守住本真;法家教我们遵循规则、以法治国;墨家教我们节俭、博爱;佛家教我们与人为善……在这几大思想流派之外,还有兵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等门类,分别用各自的理论来解释社会与人生。这些思想相互渗透,互相影响,共同融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的长河,给我们提供人生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