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办公楼

办公楼建于1926年,原名“施德楼”,是燕京大学早期主体建筑之一。1931年6月,燕京大学校楼命名委员会曾定名为“贝公楼”。现在楼内还保存着当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书写的“贝公楼”几个字,为1931年燕大毕业生所赠。实际上施德和贝公都是指同一个人,即James White Bashford(1849—1919),其中文名字曾先后被翻译成贝施德或贝施福。贝施福是汇文大学堂的第二任校长,汇文大学堂就是燕京大学的前身之一。他还曾任美国俄亥俄州卫斯理大学的校长,同时也是一位藏书家和多产的史学家,编著过《中国与美以美会》《美以美会在华一百年文献集》《中国述论》等重要的在华教会史文献。1919年,贝施福在上海逝世。逝世之前,他向汇文大学堂遗赠了大量的书籍,其中包括许多善本。现在在北大图书馆仍可以找到许多有他亲笔签名的西文书籍。为了纪念这位对汇文大学堂及燕京大学卓有贡献的学者,燕京大学校园建设告竣以后,就把办公楼这一标志性的建筑取名为“贝公楼”。

也就是说,这座楼在刚刚落成时就有了它的英语名称——Bashford Hall。这与当时的M楼、S楼(现在的外文楼和俄文楼)一样,充满着西洋味道。这似乎和燕京大学追求的整体的古典风格不符。而这些建筑名称的“中国化”,与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倡议有很大的关系。据记载,校园建成不久后的一天,主持校务的司徒雷登先生设宴招待新来的教师,问大家到校后的印象。钱穆先生在会上直抒己见:

初闻燕大乃中国教会大学中最中国化者,心窃慕之。及来,乃感大不然。入校门即见“M”楼、“S”楼,此何义?所谓中国文化者又何在?此宜与以中国名称始是。

事后,燕京大学特意召开了校务会议,讨论钱先生的意见。最终采纳了钱先生的建议,改M楼为穆楼,S楼为适楼,贝公楼为办公楼,其他建筑也一律赋予中国名称。办公楼之名因之而来。

办公楼的选址和布局是别有一番来历的。它位于原燕京大学校园东西向主轴线上,坐东面西,与主轴线两侧的外文楼和化学北楼构成品字形结构。这条主轴线由办公楼起,跨石桥,穿西门,直指京西玉泉山顶,从而使未名湖畔的博雅水塔与玉泉山上的玉泉塔遥遥相望,形成巧妙的借景关系。有意思的是,当时墨菲对燕京大学的建筑构想被有些人看做“空中楼阁”,他们认为要想实现如此宏大的建筑工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当时的副校长鲁斯的支持下,墨菲成功地实现了这一宏伟的构想。如果把当初的设计图和现在的校园作一对比的话,你会发现,在原来的基础上几乎没有什么改变。看来,墨菲当初不仅因地制宜地解决了校园的功能关系,而且他竟深谙明朝米万钟经营勺园“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对西山”的浪漫,从而一反北京坐北朝南的传统,将燕园的主校门及主教学楼群(贝公楼一带)朝西布置。

办公楼远景

办公楼的设计也别具匠心。办公楼体量高大,歇山式加庑殿的屋顶式样与众不同,巍立于左右庑殿顶式样的教学楼之中,具有魁首之势。这种主体突出的对称建筑布局,加上灰色筒瓦的大屋顶、红色柱子、白色粉墙和蓝绿色调为主的斗拱彩画,所形成的古朴高雅的色调、庄重而宁静的气氛,使人感到这里既不是皇家园林,也不是殿堂庙宇,而仿佛是古老的中国书院。在办公楼的前面又辅以石麒麟、华表的古朴威严,再配上小桥流水、青草绿树的清新秀美,既给人以古典园林美的享受,又透着校园的青春气息。

办公楼在燕京大学时代是校园中的“主楼”,当年燕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司徒雷登就在这里办公;当时的校工周大爷也是每天从这里出发,拎着个马蹄表走到钟亭,看着表,差几秒钟就举起锤来,准时敲下去。燕园的生活就像这钟声那样稳重、准时,似乎人们所称道的燕大效率就是从办公楼出发,由这位和蔼认真的老校工掌握着的。而如今这里仍然是掌握着学校航向的北京大学主要办公区。

办公楼近景

现在办公楼内,一层和二层南半区是党委和校长办公区,二层北侧及三层就是著名的办公楼礼堂。礼堂内有942个坐席,内部用宫灯、彩绘装饰,基本色调以红色为主,和北大古朴典雅的整体风格非常一致。礼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载了从燕京大学到北京大学的许多重要事件。1935年12月8日晚上,“一二·九”运动前,燕大的学生会就是在这里聚集开会,商讨和策划这次著名的爱国运动的。在随后无数次的革命斗争中,革命学生和地下党组织的秘密会议经常在这里召开。新中国建立后,礼堂里又留下了许多名人的足迹,周恩来总理、江泽民主席、美国总统克林顿、俄罗斯总统普京、德国总理施罗德、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剑桥大学校长布鲁斯爵士、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以及其他许多著名的政界、学术界和文化界名人都曾在这里演讲。时至今日,能在办公楼礼堂演讲已经成为一种巨大的荣誉。此外,许多校内重要的典礼、仪式、演出活动等也是在这里举行的,如北大合唱团及外来艺术团体的演出等,它与百年纪念讲堂同时作为学生活动的重要场地。现在,礼堂内部的设施、音响、布置也已经非常现代化了,就如同北大一样,这是一个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点。

(文/刘夕佳) MMvRFUHOMBsn/8+xIGS5z7EJxQ658ILVNuaAyMsVxYNBv8BguH4pLwJrUSLPxXw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