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钟亭

来到燕园的人们,一定不会错过钟亭——那个坐落在未名湖西岸小土山上的小小的六角亭。之所以说不会错过,是因为小土山的位置极佳:北面临湖,正对着北大人极为熟悉的翻尾石鱼;南面土山脚下就是乾隆诗碑,诗碑西面不远处就是蔡元培像,蔡元培像与乾隆诗碑中间夹着一条小径,小径通向湖边。在小土山的北、西、南分别有三条蜿蜒的小径,直通钟亭,每条小径都是由不规则的石块堆砌而成,与周围的环境非常和谐,颇具自然美感,比规规矩矩的石阶多了几分爬山的感觉。拾级而上,只片刻,便可见钟亭的全貌了。

钟亭的建筑形制采用圆形攒尖式,柱头与梁上均有大量的彩绘;亭中悬挂着一口古色古香的硕大铜钟,由两条粗壮的青龙铰连成的钟耳悬挂在亭顶的一条横木上。钟体下摆铸成八瓣荷花状,好像姑娘们穿的裙子迎风漫舞。钟身上镌有波涛汹涌的大海、海面喷薄而出的旭日以及十二对腾舞滚动的蛟龙戏珠。钟体上还镌有八卦的图案,并用满汉两种文字写着“大清国丙申年捌月制”。按此日期算来,如果是大清国最后一个丙申年即1896年,到现在已经有将近120年的历史了,这钟竟比京师大学堂诞生得还早些!

关于钟亭内这口钟的由来,颐和园中南湖岛有景物铭牌称:“岛北侧的岚翠间,1889年慈禧曾作为阅兵台,检阅李鸿章调来的北洋水师及新毕业的水师学堂陆战队学员。为适应演习,把小火轮改为炮舰,东西两岸排列着炮队和马队。当时为水师报时的大铜钟,1900年险被劫走,后来置于燕京大学内,今北京大学内未名湖畔钟亭内即此物。”

1929年1月,此钟由德胜门外马甸以南的黑寺购得,作为燕京大学校钟,同年6月被搬到未名湖畔悬于土山支架上,9月建成此圆顶六角钟亭,从此这座经历了风雨飘摇的古钟终于有了新的归宿。学校行政执行委员会还专门制定了《撞钟法》:“每半小时撞钟一次,自十二时半起撞一下,一时撞两下,一时半撞三下,……四时撞八下,到四时半复撞一下。如是每四小时循环一次,每日早六时至晚十一时为撞钟时间。”《燕京大学校刊》有这样的记载:“钟甚巨,口径逾三四尺,高达八九尺,悬于山冈亭下,该亭因曰钟亭。敲钟有专人司其事,每半小时其人必持槌拾级登冈,用力叩击,声音清亮悦耳。校内外数里之遥,均可闻及,不知者殆将误以为传自古寺之钟声。”

如今,学校已经不再用敲钟来报时。钟亭从对校园生活有实际意义变成了现在北大标志性的景观之一。特别是黄昏时分,金色的霞光照进钟亭,更给它增添了古朴、厚重的神秘色彩。人们在未名湖边散步时,也经常会在这里驻足,轻轻地敲一敲古钟,听着那清脆的嗡鸣声悠扬而起,仿佛古钟在向我们倾诉着什么。或许,从它为北洋水师报时说起,直到它怎样在八国联军的洗劫中逃生;或许,还有数年被荒废,还有从怎样一个地方迁来这湖边坡上;或许,还有谁把它重新敲响,它怎样兢兢业业地为一代代学子们把握作息时间。

钟亭

然而,钟,始终无言。它既承载着过去,体现着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又和我们一同走向未来,经历着北京大学的故事,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或许,还有些别的什么,比如,像一位北大学子写的那样:枯叶沙沙地响/鸟儿轻轻地啼/未名湖正低声地叹息/静静的小路旁/曾留下我们的脚印/孤独的钟亭里/还荡着你那海誓之语/冰封的湖面上/一片蓝幽幽的雾气。是啊,北大,浪漫无罪,这样一个承载着太多意义的钟亭,又何尝不是因为记录了那么多山盟海誓、那么多卿卿情话而充满了关爱,充满了柔情?对于一个喜欢到这里诉说心事的孩子来说,钟亭是精神的依靠;对于一对深深相爱的情侣来说,钟亭是爱情的见证;对于一个来北大参观的游客来说,钟亭又代表了北大的精神。无论怎样理解,钟亭总是钟亭,它就是立在那里,“亭有亭的线条,钟有钟的线条……那几条长短不同的横线做出的排列组合,几千年来研究不透”。呵,研究不透钟亭的又何止宗璞先生一人呢?

(文/陈征微 李文文) tPsr6UAowHXSsIWwB726PuRPvzaW07nikVZ8orCeTDwBYn/wHd/nqGvTCYZVVgM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