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概论

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更多的物质财富和更高的生活水平,但也对全球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破坏。以基于全球《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设立的世界遗产为例,自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第一处濒危遗产之后,濒危名单不断加长,2013年6月,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再次更新世界濒危遗产名录,叙利亚6处世界遗产全部列入濒危行列,加上西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最南端的世界自然遗产东伦内尔岛,濒危遗产总数已增至44处。因此,关注人类生存环境,关注那些铭刻着地球发展历史的自然遗产和记载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文化遗产,成为各国、各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取得了飞速发展,增长速度令世人瞩目。2012年,全国GDP达到8.3万亿美元,连续十年的平均增速超过10%;城镇化率达到52.57%,城镇人口7.1亿,是美国人口总数的两倍,比欧盟27国人口总规模还要高出约1/4。但是,发展的背后,是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文化传统渐进性消失、生态环境持续性破坏的沉重代价。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具有十分丰富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严格保护这些珍贵的资源,合理利用,世代传承,是建设美丽中国、践行生态文明、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1.1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体系

1.1.1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体系

自然文化遗产是具有地球演化过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重要的自然科学价值,或者具有历史、艺术等方面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或者是具有突出的美学价值的自然、文化或自然和文化复合保护地,具有价值突出、不可再生、国家形象代表等主要特征。其中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具有国家意义的成为国家遗产,它们和众多的地方级遗产共同构成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体系。

中国数量众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重点文物局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湿地公园、水利风景区以及世界遗产、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录等,都是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自然文化资源的保护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 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scenic areas,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national park of China)是以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具有生态、科学、文化、美学等综合价值以及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审美启智、科学研究、旅游休闲、区域促进等综合功能的保护区域。中国风景名胜区包括国家级和省级两种,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等实施管理。国务院1982年11月8日公布了泰山、黄山等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4处。截至2012年11月,全国已设立风景名胜区962处,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八批共225处,面积约10.36×10 4 km 2 ;省级风景名胜区737处,面积约9.39×10 4 km 2 ,二者总计约占国土面积的2.06% (图1-1)。

2.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是将山地、森林、草原、水域、滩涂、湿地、荒漠、岛屿和海洋等各种典型生态系统及自然历史遗迹等划出特定面积,设置专门机构并加以管理建设,作为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基地。 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等实施管理,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地方级又下分省、市、县三级。 1956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截至2012年底,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自然保护区数量已达到2669个,总面积14 979×10 4 ha(公顷,1ha=10 4 m 2 ),约占中国陆地领土面积的14.94%。其中经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63个,面积9415×10 4 ha,包括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另有地方级保护区中省级自然保护区876个 。另外,中国于1972年参加国际“人与生物圈计划”,至2013年10月,有长白山、神农架等3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3. 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单位(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units)是国家对确定纳入保护对象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等不可移动文物及周围一定范围的环境实施重点保护的区域。中国文物保护单位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级,由文物行政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3修正)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暂行办法》(1961)等实施管理 。自1961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18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至2013年,先后公布天安门、故宫、中山陵、卢沟桥等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95处

4. 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state-list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e cities)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镇或村 。国务院于1982年、1986年和1994年先后公布了包括北京、敦煌、哈尔滨等在内的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第一批24座、第二批38座、第三批37座,共计99座。从2003年11月第一批至2010年第五批历史文化名村镇颁布以来,全国共包括周庄、宏村等五批181处历史文化名镇,169处历史文化名村,共350处历史文化名镇(村) ,由建设主管部门会同文物主管部门依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等共同实施管理。

5. 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geo park)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地质公园既是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中国地质公园包括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和县市级,由国土资源部主管部门依据《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1995)等进行监督和管理。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公布于2001年,截至2014年1月,国土资源部已陆续批准云南石林、新疆天山天池、黑龙江山口等七批共240处国家地质公园 。另外,1999年中国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计划”试点国家之一,并于2004年2月13日,批准黄山、庐山等8处地质公园入选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单。截至2013年底,中国已有九批总计29处地质公园进入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6. 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forest park)是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物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 。公园内的森林,一般只采用抚育采伐和林分改造,不进行主伐。中国森林公园包括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三级,由国家林业行政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9修正)和《森林公园管理办法》(1994)等实施管理 。1982年,中国第一处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批准建立。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建立森林公园2855处,规划总面积1738.21×10 4 ha,其中:重庆南山、南京紫金山等国家级森林公园共有765处,面积1205.11×10 4 ha;省级森林公园1315处,面积4112.42×10 4 ha;县(市)级森林公园775处,面积1218.57×10 4 ha。

7. 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wetland park)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 。包括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2010)等实施管理。自2005年2月批建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以来,截至2013年1月21日,中国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总数达到298处,总面积超过178×10 4 ha,保护湿地面积超过118×10 4 ha 。其中的黑龙江安邦河、江苏太湖、浙江杭州西溪等12处于2011年成为首批正式国家湿地公园,2013年国家湿地公园总数达32个。另外,中国自1992年加入国际《湿地公约》以来,从国家和地方层面积极履行公约,遵守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理念,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东方红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神农架大九湖湿地、贵州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等46处国际重要湿地

8. 城市湿地公园

城市湿地公园(urban wetland park)是指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 。中国城市湿地公园分为国家级、省级,由建设主管部门依据《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2005)等实施管理 。自2005年5月建设部批准北京市海淀区翠湖湿地公园等第一批9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以来,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南京市高淳县固城湖、厦门市杏林湾等国家城市湿地公园49处

9. 水利风景区

水利风景区(water park)是指以水域(水体)或水利工程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区域 ,由国家水利部门依据《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2004)等实施管理。首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共有18家,包括石漫滩水库、十三陵水库、沂蒙湖等。至2013年年底,共公布十三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共计588处

10. 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具有全人类公认的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并符合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可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中国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1987年,泰山、长城、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成为中国第一批世界遗产。20多年来,中国申请世界遗产事业发展迅速。2013年6月22日,随着新疆天山和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中国的世界遗产增至45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7处,世界自然遗产10处,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处,文化景观4处,超越西班牙(44处)成第二大世界遗产国,仅次于意大利(48处)(图1-2)。

11. 中国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中国文化遗产预备清单(tentative list of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是国家文物局为了更好地促进和指导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工作而设立并实施管理的。国家文物局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中国首批《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第二版《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由国家文物局于2006年12月15日公布并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其中包括文化遗产35项。2012年11月17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北京中轴线(含北海)、大运河、中国白酒老作坊等最新一版的45项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要求加强对预备清单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对预备清单实施动态管理

12. 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

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tentative list of China national natural heritage,and the national natural cultural heritage site)是建设部依据《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操作指南》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保护中国遗产资源,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世界自然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遗产申报、管理和保护工作而设立并实施管理的 。2006年7月5日,建设部公布了《首批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其中包括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长白山植被垂直景观及火山地貌景观、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等自然遗产17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九华山风景名胜区、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与文化双遗产13处 。2013年10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新版《中国国家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46项,包括北京市房山岩溶洞穴及峰丛地貌、河北省承德丹霞地貌等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28处,山西芦芽山风景名胜区、湖南省紫鹊界-梅山龙宫风景名胜区等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18处 ,并要求列入预备名录的单位加强科学研究、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保护管理水平。

1.1.2 本书的研究重点

上述各类保护地,其定义和设立的目的决定了各自功能和保护利用侧重点的不同。其中自然保护区、湿地等因为承担着保护生物多样性重任,因此相对来说保护最为严格;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水利风景区等则更多地强调资源的展示利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物保护单位则主要是在利用的基础上维护本体及其环境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而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因为具有极高的科学、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并承担着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因此既要严格保护、又要合理利用,继而成为中国各类遗产保护地中保护管理最复杂、功能最综合的法定保护区。因此本书中主要以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为例,探讨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体系及其保护利用。 /VouTOXmx+8MtunyYqVYa9skEaiDhKtqJPMVhaSbO8rAiwhJdv9Zozaj4NOP/V0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