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内容提要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强化,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以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保护地组成的国家遗产体系基本形成,其中45处世界遗产数量更是跃居全球第二。但是,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造成的错位开发使遗产资源遭受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也日渐尖锐。因此,创建遗产价值体系的概念,明确遗产价值体系的构成和特性,探索遗产价值体系的保护利用原则和具体对策,对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和永续传承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全书共分六章。

第一章“概论”,详细介绍了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体系的概念和组成,在分析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事业的成绩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了研究“自然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必要性。

第二章“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系及其特性”,在分析国内外遗产价值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不仅仅是其科学、美学和历史文化等本底价值,而是一个由“本底价值、直接应用价值和间接衍生价值”三者构成的有层次、有系统的价值体系,其中“本底价值”是遗产价值体系的基础和根本。该体系有六大特性,即类型的多样性、要素的有机性、系统的层次性、发展的阶段性、主体的差异性、利用的公平性。这些特性不仅清楚地告诉我们需要严格保护的是其本底价值,而要利用的是其直接应用价值和间接衍生价值,而且为整体保护、永续利用遗产资源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现状问题与因由”,分析了遗产资源的错位开发,超载利用,多头管理,导致遗产地内部“城市化”、外围“孤岛化”、整体“濒危化”的严重后果,以及产生这些结果的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律学等深层次原因,特别是在遗产的事业性质、资源性质、成本、属性、外在性、权属、远近利益、政府角色、受益主体、利用目的等十个重要理念上的认识误区。

第四章“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原则”,基于存在问题和遗产保护的国际化要求,提出对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必须遵循“以真实完整原则严格保护遗产本底价值,综合效益原则适度利用直接应用价值,催化效应原则大力开发间接衍生价值”的原则。

第五章“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对策”,指出科学的遗产保护与利用,必须从一个主线、两个核心、三个层次出发,即坚持不能“就遗产论遗产”的科学区域发展观主线,合理规划遗产地经济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两个核心,完善遗产地居民点、商业服务点、交通线、生态走廊、功能分区、管理体制等“点、线、面”三个层次的内容,为遗产地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提供可操作性的措施。

第六章“实例研究”,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南大理等为例,分析其价值体系、存在问题以及保护利用的对策。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也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的主体列为“禁止开发区”。因此,中国自然文化遗产是实施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载体和主体功能区的重要内容,本书对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主体功能区实施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AS17z11dNkXJtEVO8GbTMdNijFXuntnDBWyEfpSxxZPMKV2pszYmoY14ZvjArYI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