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什么需要社会工作

为什么需要社会工作,这是对社会工作功能与地位的追问。传统的说法是,社会工作是与社会问题相伴而生的,只要存在着社会问题,就需要社会工作来加以化解。从社会工作的产生过程来看,确实如此,这一点留待下一节再详述。但是,社会工作之所以被需要的深层背景,不仅仅在于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更涉及文化与哲学的层面,主要是关系到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

蒋旨昂的一个论点

蒋旨昂是我国有名的社会学家,被归为中国社会学的“综合学派”。蒋旨昂的学术贡献主要是在“社区政治”和社会工作领域,前者的代表作是《战时的乡村社区政治》(1944年商务印书馆初版),系蒋旨昂1943年对重庆附近两个乡实地调查的理论总结;后者的代表作是《社会工作导论》(1946年商务印书馆初版),是国内第一本社会工作基础教材。

蒋旨昂,1964年冬。
蒋女供图

《社会工作导论》的篇幅虽然不大,却涵盖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对社会工作基本概念的剖析,至今无人能望其项背。与当今国内流行的多种社会工作教材相比,蒋旨昂的《社会工作导论》无论是在结构设计方面,还是在内容阐述方面,都毫不逊色,只是篇幅显得短小。2012年8月,《社会工作导论》作为“社会工作学术文库”第一辑之一种由河北教育出版社整理重印,重新焕发出艳丽的色彩。

对于社会工作的重要性,蒋旨昂有一个很有趣的观点,他是从解释社会福利事业的角度阐述的:“什么是福利事业呢?凡足以充实整个生活的集体活动,都可以说是福利事业。经济、卫生、教育等只是注意生活之一面的活动,不叫福利事业。通常以为施舍钱财,是谋人福利,实不尽然。给了乞丐一些钱而对于那钱在他生活上所发生的影响,并不理会,便谈不到福利。他如拿这钱去吸鸦片,他实受害。为荣誉军人服务,如只治疗,显然只是卫生工作。若进而视个别的需要,助以技能训练、娱乐指导、知行扩张,以及其他所谓‘文化’工作,使他们即使不再为国效命沙场,也成为社会中人格完善的分子,这就是福利事业了。一个机关如仅仅传授儿童一些文字或手艺,则它只是算供给了某种教育;假若它用机关内外的各种力量,使他们成为人格健全的优秀青年,它便发展了福利。社会进步表现于生活各方面的改善。福利事业就是有计划地应用这种种改进努力,使大家之人格能够完全发展的集体活动。”

根据蒋旨昂的说法,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在于真正推进社会福利事业的进展,这和今天我们对社会工作功能的一个定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即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政策的发送体系。社会工作所坚守的差别性和个性化原则,使得社会福利能够顺利发送到不同的社会个体手里,这就是社会工作的价值所在。

我们以往对社会福利事业的理解,基本上处于发钱发物的水平上,认为只要将钱物散发到那些无依无靠的人手里,就算达至了社会福利事业所要追求的目标。读过蒋旨昂上面那段话,可以形成一个全新的认识,单纯的发钱发物够不上真正的社会福利。的确,如果一个人有了不良嗜好,即使给予他再充足的钱与物的救济,他不用来改善家庭生活,那也称不上福利。这时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现身了,社会工作者帮助这个有不良嗜好的人改造自身的缺点,伴其努力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倘能实现预期的目标,来自外界的救济才会真正发挥作用。

“水平线假设”

蒲爱德

关于为什么需要社会工作的问题,曾任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主任的浦爱德(Ida Pruitt)女士在1935年发表过一次演说,提出了一个“水平线假设”:

“在讨论或思考社会服务时,我喜欢使用一种量表。我画一条水平线,一端是0,另一端是100,在水平线的中央画一条垂直线。在水平线的上方表示人们能够能力。水平线上方越长,表示自我维持的能力越大,他的发展、进步就越大。例如洛克菲勒在经济上能够承担起成千上万人的生活,或者是一位名医能够确保成百上千人的健康。只要我们处在水平线的上方,我们就是独立自主的人。但是,我们不会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将会跌落在水平线的下方。交通事故中的银行行长就暂时处在水平线的下方了。但是有些人命中注定会一直处在水平线的下方。有些人是由于意外事故而跌落到水平线下方的。有些人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再次回到水平线的上方,有些人则需要适时的帮助才能回到水平线的上方。有些人需要技术上的帮助才能恢复到水平线的上方,有些人可能需要接受一种全新的教育才能恢复到水平线的上方。但是从来都没有跌落到水平线下方的人是极其罕见,凤毛麟角的。”

浦爱德女士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社会工作的目标就是帮助那些处在水平线之下的人恢复自我维持的能力,促进个体的自我发展。对于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每一个人来说,从来没有跌落到水平线下方的情形是极为罕见的。有些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再次回到水平线的上方,有些人可能需要技术上的帮助或接受全新的教育才能回到水平线的上方,而有些人命中注定会一直处在水平线的下方(如完全丧失了生活能力的人),社会工作帮助的就是后两种人。社会工作者要判断一个人是否跌落到了水平线的下方(包括水平线的判定),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帮助他回到水平线的上方,以及如何预防他再次跌落到水平线的下方,所以有人称社会工作者为“社会工程师”。

浦爱德女士所说的“交通事故中的银行行长”是她在这次演说中所举的一个例子,“银行的行长或大学的教授被一辆汽车撞得不省人事,对他来说,他暂时会和儿童福利机构中弱智的孩子一样变得相当不幸,如果没有社会组织的帮助使他康复,他也许会和儿童福利机构中弱智的孩子一样成为永久不幸的人。报警,救护车来了,医生检查、诊断和开处方,护士熟练细心地护理他。他在短时间内又恢复了健康”

由于意外的发生,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丧失自我发展能力的危险,外界的帮助对于处于危险之中的人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社会工作的功能。

浦爱德的“水平线假设”基本上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工作的治疗功能,是一种事后的补救,即有了问题以后才采取行动。现在我们公认社会工作具有三大功能,分别为治疗功能、预防功能和发展功能。社会工作的治疗功能,是指人们的社会功能崩溃或受到损害时,社会工作者帮助消除那些导致问题产生和使社会功能丧失的个人或环境因素,使失去的社会功能得以恢复和重建。例如,帮助听觉障碍者安装助听器,以促使其恢复功能;安排被遗弃的孤儿入住寄养家庭,使之适应新的生活;等等。治疗功能虽然属于事后补救的性质,但却是社会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在社会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更是如此。

社会工作的预防功能,是指事前发现并控制潜在的、阻碍社会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与情境,降低和减轻社会问题发生的频率与造成的伤害。例如,采用婚姻辅导的方式,可以促使男女双方意识到未来的困难,并为他们提供克服困难的选择,有助于防止未来夫妻冲突的发生,这就是一种预防。如果推延到大的社会系统,比如预防一个社区的青少年犯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社会工作的发展功能,是指社会工作者发掘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激发个人或制度的潜能,以使个人或群体成长,有效发挥个人的社会功能,使社会制度为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创造条件,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工作的发展功能也可以叫作“提供资源的功能”,即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并尽可能寻找到更多的社会资源,以帮助人们实现更好的发展。

对于起步期的中国社会工作来说,治疗功能是最为关键的功能。如果我们能够对处于困境的个人有所帮助,使他们能够恢复社会功能,就是很成功的了。

社会工作的介入与保障性住房

为了更深入地说明社会工作对于社会进步的意义,我在这里举出一个保障性住房的例子供大家参考。这是一家报纸的报道:

沧州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保障性住房需求调查,对符合保障条件的城镇住房困难家庭进行登记。调查对象是符合当地保障条件的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包括:住房困难的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含在异地工作的基层医务工作者、乡镇教师等)。已享受住房保障的家庭和拥有自有住房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不参加此次调查。调查以家庭户为单位,参与调查对象符合保障条件的,经正式审核后应予以保障,实物房源不足的,安排纳入轮候。

在这条消息的后面,还给出了城镇住房困难家庭的三种填报方式:

1. 实地填报。调查对象可直接到住房保障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居委会、相关企事业单位设置的填报点填写。

2. 网上填报。“河北建设网”发布调查相关信息和填报端口,各县(市、区)发布调查信息并提供网络填报地址。调查对象通过登录网站进行填报。

3. 电话填报。行动不便、不具备上网条件等特殊情况的居民,可通过电话方式,求助当地调查部门,由工作人员帮助填写调查表。

保障性住房是专门针对中低收入家庭建设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特殊住房,不同于完全由市场形成价格的商品房。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分配,必须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因此需要进行详尽的摸底调查。但是,你看上面那个实例中,所列举的三种填报方式都不可能实现摸底调查的目的,也就是说不能够真正弄清楚有多少人需要保障性住房,更弄不清楚哪些人最需要保障性住房。最佳的办法是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将整个城市进行分区,有针对性地调查困难人群的居住情况,取得详尽的调查资料,才能够摸清家底。

七十多年前,蒋旨昂就在一篇论文中讲到过住宅调查的方法:“我们除了要知道多少不合格的、多少拥挤的住宅以外,更要知道多少家庭没有住宅——多少住宅被敌人毁了,多少人暂时住在亲友处或临时棚子里搭住,多少青年因为找不到房子而不能结婚。”他还讲到:“为了精细计划,更应调查多少是不搬出本社区的‘稳定’家庭,多少是‘待搬’家庭。” 你看,他给出的方法竟然是个案式的,要挨家挨户地进行入户调查。对比之下,沧州市的保障性住房调查是不是很粗糙呢?从对这个实例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工作的实际价值了吧?

从哲学层面审视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对社会问题的回应,这是从社会工作的消极功能方面讲的。从社会工作的积极功能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图景,这就是蒋旨昂对社会工作的阐释,见下图

社会工作表解

因社会需要而产生社会政策,为达成社会政策、满足社会需要,就有了社会工作过程。作为过程的社会工作,又要依靠社会服务(对人)和社会行政(对事)这两种方法,社会服务和社会行政的结果就是社会福利事业。社会福利的增加,就是社会建设的进步,综合的社会建设逐渐完成,即成一小康社会,最后进入智富康乐的人类大同社会。在蒋旨昂的人类社会进化体系中,社会工作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桥梁作用。你看,从哲学层面审视社会工作,别有一番境界。

从蒋旨昂的论点退后一步讲,社会工作有助于保持人的尊严。一个人可能会跌落到“水平线”以下,但社会对这个人不能袖手旁观,而必须要负起救助的责任。对于受助者而言,他不必对施助的政府部门或社会组织心存感激,他需要感激的是整个社会,将来他走出了困境,需要回报的是社会,回报的方式是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并力所能及地帮助其他身处困境的人。必须明白:政府对困难群体的救助是应尽的责任!理解了这一点,才能够理解社会工作的本质。

链接

浦爱德: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第一任主任

1888年,浦爱德出生于山东省黄县(即今天的山东省龙口市)。她的父母都是美国浸礼会传教士。一位中国保姆把她带大,她从小就和中国孩子玩,山东话讲得就和当地人一样好。从出生到1938年,她在中国生活了50年,总是称中国为她的“母国”而美国是她的“父国”。

浦爱德在她父亲的故乡佐治亚州读了大学,又去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学习教育,然后到波士顿的麻省州立医院学习新兴的医学社会服务。1921年她受雇于洛克菲勒基金会,在新建的北平协和医院建立社会服务部,并在此当了18年的主任。这期间,她还在燕京大学任教,讲授个案工作,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社会工作者。

1937年日军占领北平以后,浦爱德开始以各种形式支持中国的抗日运动。1938年,她与斯诺夫妇密切合作,参加了中国工业合作(简称“工合”)运动,成为最顽强的活动家之一,直到1952年工业合作社合并入人民合作社。1939年,她在纽约建立并指导“美国支持中国工合委员会”,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积极争取美国支持中国抗日。

1948年3月至9月间,旅居美国的老舍与浦爱德一起翻译了《四世同堂》,该书于1951年以《黄色风暴》为名由美国哈科特和布雷斯公司出版。翻译过程是比较独特的,先是由老舍对小说进行删节,然后再口授给看不懂中文的浦爱德,由浦爱德录于纸面。起初老舍对浦爱德的翻译水平有所怀疑,几乎取消他们之间的合作。译稿完成之后,老舍请著名作家赛珍珠审读,赛珍珠对译稿大加赞赏。浦爱德之所以能够准确地抓住《四世同堂》的主要题旨,跟她在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接触到的病人关系极大,那段时间使她深切地认识了北京人和北京社会风情,故而她的译文才能传达出原作的神韵。《四世同堂》的翻译不仅暗含了浦爱德对“母国”的深深的执念,也表达了她对文化霸权的有意纠偏。

新中国成立后,浦爱德曾两次来中国访问,并担任美中友好协会负责人。1985年,浦爱德在美国逝世。 SXlL+h3hpuRO87BePu7oRhHz6WM+y9UiN8a3Mq5AmKdbZOzn/pt3eSw1rl40teJ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