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绪论

黑格尔哲学,极其复杂矛盾,其中革命的辩证法和保守的唯心主义体系紧密地纠缠在一起。他的逻辑学,在他的所有著作中,最集中、最典型地表现了这一特征:它最唯心,而又最富于辩证法。列宁说:“黑格尔逻辑学的总结概要、最高成就和实质,就是辩证的方法,——这是绝妙的。还有一点:在黑格尔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矛盾’,然而是事实。”

如果片面抓住“唯物主义最多”这几个字,就认为黑格尔哲学实际上是“唯物主义”,那是不符合列宁的原意的,列宁分明说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一部“最唯心的著作”,怎么能说它是唯物的呢?说它是“唯物主义”,就连黑格尔自己也是坚决反对的。事实上,黑格尔的逻辑学是彻头彻尾唯心主义的。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分为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部分: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所谓“纯概念”,它是事物的核心和根基,逻辑学的全部内容就是关于“纯概念”自我发展、自我认识过程的描述;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黑格尔从彻底的唯心主义出发,根本不承认有独立于思想概念之外的客观物质世界,他认为“纯概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本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纯概念”的表现和“自我实现”;因此,逻辑学是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的“灵魂”,而后二者只不过是前者的“应用”。也就因为这个缘故,列宁称黑格尔的逻辑学是“最唯心的”。

不过,黑格尔毕竟生活在客观物质世界之中(尽管他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不承认有客观物质世界),而且他又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社会历史领域和自然界的许多重要方面,他都研究过。他不仅集中了前人的思想成果,而且概括了他那个时代的特征。客观物质世界的许多真实情况都反映在他的思想和著作中:

首先,黑格尔是一个一向对社会历史问题很感兴趣的人,他自己也承认他惯于“以好奇心注意世界大事”。 在整个社会历史领域内,“黑格尔都力求找出并指出贯穿这一领域的发展线索。” 尤其使他注意的,是当时法国革命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黑格尔在1807年为他的第一部大著作《精神现象学》所写的“序言”中说道:“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新时期的降生和过渡的时代。人的精神已经跟他旧日的生活与观念的世界决裂……。事实上,精神从来没有停止不动,它永远是在前进运动着。……可是这种逐渐的、并未改变整个面貌的颓毁败坏,突然为日出所中断,升起的太阳就如闪电般一下子建立起了新世界的形相”。黑格尔还明白地把这种渐变的“突然中断”叫做“质的飞跃”。从这里可以看出,黑格尔深刻地察觉到了他所处的时代的辩证法。他的哲学中关于发展的思想,关于“突然的质变”的思想,实际上依据了法国革命时代的历史辩证法,他终生都认为,革命是法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其次,黑格尔对自然科学方面也很有研究,单从他的逻辑学著作,特别是《大逻辑》所引自然科学事例和数学材料之丰富,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自然科学各个方面都有新的巨大成就:康德(1724—1804)在他以自然科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早年时期,第一次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假说,突破了形而上学思想的第一个缺口,以后,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1749—1827)又提出了并且更详细地论证了同样的假说。德国地质学家魏纳(1749—1817)和英国地质学家哈顿(1726—1797)也用历史发展的观点来说明地球的成因以及地球和生物的变迁。法国生物学家毕丰(1707—1788)作出了关于生物界变异性的揣测,德国胚胎学者沃尔夫(1733—1794)早在达尔文前一百年即1759年,就已有了进化论的思想,第一次攻击了物种不变说,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1744—1829)发表了进化的学说,提出了外部环境引起有机体变异以及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思想。法国科学家拉瓦锡(1743—1794)推翻了形而上学的燃素说,奠定了关于燃烧和氧化过程学说的基础。这个时期中关于化学、电磁学等等的研究以及法国学者弗勒斯纳(1788—1827)关于光波和卡诺(1796—1832)关于热力学的研究,都已得出了各种物质运动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看法,总之,这个时期自然科学各部门的成就,都动摇了以前的形而上学世界观,证明了自然过程的辩证发展。自然科学方面的这些成就,和社会历史现象一样,也成了黑格尔概括的对象。

就因为这些,黑格尔的逻辑范畴便不是一个空洞的外壳,而是充满了自然界和社会历史领域中辩证法的客观内容的。马克思指出:“黑格尔常常在思辨的叙述中作出把握住事物本身的、真实的叙述。” 列宁所说的黑格尔逻辑学中“唯物主义最多”,也就是指它最多地充满了“事物本身的、真实的叙述”,充满了自然界和社会历史领域中辩证法的客观内容(“最多”二字不仅是就《逻辑学》和黑格尔自己的其他著作相比较而言,也是就它和黑格尔的前人的思想和著作相比较而言,详见《绪论》第二部分)。但是,把“唯物主义最多”这句话理解为黑格尔在逻辑学中到处主张客观物质世界是第一性的,这种看法却是错误的。事实上,黑格尔尽管研究和概括了大量的自然现象和社会历史现象,看到了许多客观实际情况,但他又对他所看到的客观实际情况作了唯心主义的解释,因此,黑格尔的逻辑学,无论它充满了多么丰富的客观内容,充满了多么丰富的辩证法,终究是一部“最唯心的著作”。

黑格尔哲学的这种矛盾复杂的情况,是当时德国资产阶级所处的矛盾地位和它的两面性的反映。当德国资产阶级因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正想起来革命的时候,资本主义发展比较先进的英、法等国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已经很突出了,资产阶级害怕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更甚于害怕封建地主阶级。德国资产阶级处在这种形势下,特别是当它看到法国革命中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巨大力量之后,更是被吓倒了,它害怕德国也和法国一样会开展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害怕无产阶级会在反封建的革命中壮大起来,掉转枪口对着资产阶级自己开火。因此,德国资产阶级不敢同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结成联盟,进行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而只能跪倒在封建贵族的脚下,缓慢地发展资本主义,而当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已经发动起来的时候,它甚至与封建贵族结成联盟来反对他们。所以恩格斯在说到德国资产阶级对法国革命的热情时强凋指出:“但是这种热情是德国式的,它带有纯粹形而上学的性质,而且只是对法国革命者的理论表示的。”一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采取激烈的实际行动时,“这种德国式的热情就一变而为对革命的疯狂的憎恨了。” 这样,德国资产阶级所走的道路,就只能是一种在封建贵族领导下,由君主政权实行的自上而下地逐渐把地主经济转变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改良道路。所以,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动摇性和两面性的阶级,它一方面对封建势力怀有不满情绪,向往革命,在政治上、经济上有一定程度的进步要求;另一方面,它又不敢采取实际的革命行动,甚至憎恨革命和人民群众。马克思指出:当时的德国资产阶级“只是用抽象的思维活动伴随了现代各国的发展,而没有积极参加这种发展的实际斗争”。 这也就是说,先进的英法等国家所“做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过的事情”——即资产阶级革命的“实际斗争”,德国资产阶级却只是在思想上、在“抽象的思维活动”中“考虑”、向往,“它的思维的抽象和自大总是和它的现实的片面性和低下并列”。 黑格尔说过:在法国,“观念立刻就能转变成行动。因此,人们都很实际地注重现实世界的事务” ,在德国,“自由”只是在理论方面得到了发挥,我们在头脑里面和在头脑上面发生了各式各样的骚动;但德国人的头脑,却仍然可以很安静地戴着它的睡帽坐在那里,让思维自由地在它自己的内部进行活动”。 ——戴着睡帽在头脑里发生骚动,这是对德国资产阶级向往革命而不敢采取实际行动的最生动的写照。黑格尔的哲学,正是这样一种处于矛盾地位的德国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的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反映着德国资产阶级向封建贵族的妥协、屈从,反映着德国资产阶级在实践上的软弱无能,反映着德国资产阶级对人民的革命行动的恐惧和憎恨,它的辩证法,反映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进步要求,反映了它反对封建关系的思想情绪。·黑格尔把本质上是革命

的辩证法隐藏在保守的唯心主义的外壳里,使其限制在纯粹思想的范围之内,不能发生实际的革命效力,这是他所代表的德国资产阶级软弱性和两面性的典型表现。黑格尔之所以在社会政治领域表现了较多的保守观点,而在距离实际政治比较遥远的哲学领域特别是抽象的逻辑学领域,较多地阐发了革命的辩证法,显然也只有在德国资产阶级的这种特点中才能找到说明。当今英国研究黑格尔的资产阶级学者芬德莱(J.N.Findlay)断言,“黑格尔思想的主要功绩是独立于他的政治倾向的” ,这种看法显然是比较表面的。 xCjBmUQFlAaMAsJjQmHjNw0beA17JYD/sWPRbhlyNxT5fOgtC7AVLgo/nBoP2L/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