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思想对客观性之第一态度”

第一种观点是指“康德以前的形而上学” ,主要是指唯理论。这是一种“素朴的态度”。它没有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不知道思想、认识中有矛盾,而以孤立的、片面的观点去把握存在,用一些“非此即彼”的范畴去说明具体事物。黑格尔自己的原话:这种态度“尚没有意识到思想中的矛盾,和思想自身与自身的对立,而深信,凭借反思作用即可认识真理,即可使对象的真实性质呈现在意识前面。” 这里的“反思作用”的原文是das Nachdenken,即深思熟虑、反复思考之意,但在“第一种态度”看来,深思熟虑也只是采取“抽象理智的观点” ,亦即“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

这种态度“认为思想的法则即是事物的基本法则”,“事物的真实性质就是思想所认识的那样”。 按照这种态度,思想、认识中既然没有矛盾,那么事物本身也就是没有矛盾的。

黑格尔认为这种态度的缺点有三:

第一,它用一些孤立的、有限的、彼此没有联系的名词概念(“谓词”)去表述真理。但在黑格尔看来,真理并不单纯地是对“有限事物”的认知,“真理本身是无限的,是不能用有限的概念或范畴所能认知,所能表达的”。旧形而上学的思想范畴是有限的,它“不知对它所执着的限制,再加以否定或扬弃”。 例如就世界之为有限抑或无限而言,旧形而上学者就以为这里的有限与无限是绝对对立着的,以为无限不包括有限。黑格尔认为,这样的无限是“被有限所限制着的”,是片面的,因而“仍不过是一有限之物而已”。 又如关于质变量变的问题,莱布尼兹就曾说过:“任何事物都不是一下造成的,这是我的一条最大的准则,并且是完全证实了的准则:‘自然从来不飞跃”。 黑格尔针对莱布尼兹的这种观点指出:“自然界中没有飞跃”的说法是只知有量变而不知有质变的形而上学。

总之,有限的名词概念是片面的、彼此间缺乏有机联系的,用它们去表达无限性的真理,“不足以穷尽其义蕴”,这就是康德以前旧形而上学的第一个缺点。

第二,旧形而上学按“通常的表象”亦即按普通的观念去“接受”它的研究对象“灵魂”、“世界”和“上帝”,这就会给它们掺杂主观的成分,给它们带来各种不同的解释。同时,旧形而上学还以各种主观的表象为标准,用判断的形式去表述这些对象。可是这些对象不是单个的事物,而是整体,是“大全”,是“玄思的真理”,而判断的形式总是片面的,“不适宜于表达具体的和玄思的真理(真理必是具体的)。” “具体”在这里系指整体亦即“多样性的统一”。

第三,旧形而上学“于两个相反的论断之中……必须肯定其一必真,而其他必错”,故陷入“独断论”。 “独断论”坚持僵硬的“非此即彼”的思想方法,不懂得对立面的统一。

黑格尔分三层意思说明旧形而上学的缺点,但内容上大同小异,无非是说,孤立的、片面的、无矛盾的观点不能把握具体的、全面的真理。用黑格尔自己的一句总括性的话来说,就是“这种形而上学未能达到具体的同一性,而只是执着那抽象的同一性。 尽管黑格尔所说的无限真理或具体真理是指“灵魂”、“世界”和'"-iS帝”,但他关于孤立的、片面的、无矛盾的观点不能把握“具体的同一性”(或对立统一)的阐述,却是光辉的辩证思想,至今仍可看作是批判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重要论点。 eZZCXj8idLcN1bIZ0STAxyL80MionJtCMIX20D2YMc23kQekkpLPZCY5h4m3zdS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