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格特征中的外显行为同时受到个体保持自我统一性动机和适应环境要求动机的影响。当适应环境要求的动机强于个体保持自我统一性的动机时,个体行为可能表现出跨情境不一致性。本文的实验证据显示,在会计专业判断领域,个体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跨情境不一致性,即一名受试者设想自己处于不同社会角色时对同样的专业问题采取了显著不同的态度倾向。具体而言,当受试者设想自己处于会计信息编制者的角色时,显著倾向于审计师-客户冲突中的客户一方;而当受试者设想自己处于会计信息鉴证方时,则又显著倾向于审计师—客户冲突中的审计师一方。上述发现在我们设计的两个不同会计交易或事项案例中都得到了验证。
其一,上述发现拓展了以往对会计专业判断(包括审计判断)特征的认识
。Ashton(1974)发现个体在不同时点的专业判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stability)。本文的发现意味着个体专业判断的稳定性可能限于个体当时所处的特定社会角色。一旦个体所处角色发生转换,其对相同会计问题的专业判断和态度倾向很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因此个体专业判断并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稳定性。
其二,本文的发现对理解会计标准在现实中的执行具有重要含义。会计准则制定者和监管者都强调处于不同角色的个体对会计准则理解和执行的一致性。本文的证据显示,尽管专业标准没有任何变化,但同一个体在进行会计专业判断的过程中也并未表现出唯一的判断选择和态度倾向,相反,其判断选择或态度倾向随着个体所面临环境的变化而存在显著差异。换言之,个体对会计专业标准的应用倾向会随着特定环境、社会情境和自身所担当角色的变化而调整,而并没有坚持对会计标准的唯一运用。这种来源于个体内部不同动机、外在表现为个体对会计标准按个体所处的不同角色而进行的不同解读和倾向性应用,构成了会计标准执行中的一项基础性挑战。此外,以原则为导向的会计标准给予有关财务报告各方基于会计原则进行具体判断和选择的余地,保留了会计职业中相关不同社会角色为其倾向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案寻求合理化解释的空间,从而更加难以实现个体对会计标准做出符合准则制定者和监管者所预期行为规范的具体应用。
其三,本文的发现有助于理解对审计师工作的评价过程和特征。第三方对审计师专业判断的认同和倾向,受到了第三方所在身份(会计信息编制者 vs. 会计信息鉴证者)的影响。因此,在有关方面安排和组织对审计师的工作进行评价时,可能需要更多的独立于财务报告过程的专业人士。
其四,本文的发现有助于丰富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在会计职业中,个体为了满足特定情境需要而表现出的不同会计处理倾向,往往伴随着不同的道德评价(特别是从会计准则制定者和监管者的角度来看)。但个体按照不同情境要求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倾向,这本身符合心理学的基本特征;同时,对于中国人而言,行为的跨情境不一致性也被认为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王登峰、崔红,2006,p.546)。因此,本文的发现意味着,得到较高道德评价的个体可能只是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情境或角色下做出了更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而同样的个体处于对立的社会情境或角色时则完全有可能做出道德评价程度较低的行为;而不论是得到较高还是较低道德评价的行为,其本身都符合个体内在的人格特征。关键在于,如果道德约束和监管处罚距离个体直接面临的社会环境较远,则难以引导个体在做出符合人格特征的行为时争取较高的道德评价。如果道德约束和监管处罚与个体可能面临的不同环境具有不同的距离(比如对某些社会情境和角色较严,而对另一些社会情境和角色较松),甚至会诱发个体转向道德约束和监管处罚力度较弱的社会情境和角色,这样其行为倾向既符合内在人格特征,又不至于招致较低的道德评价。
其五,本文的发现有助于增进对“旋转门”现象后果的理解。在审计行业,审计人员在从业一段时间后会普遍转换为企业的会计人员,即“旋转门”现象(Menon and Williams,2004;Lennox,2005)。在“旋转门”现象中,一种可能的预期是,具有审计师背景的财务人员可能更容易理解审计师对某会计专业判断问题的思路和立场,从而在审计师识别出有问题的会计处理时更可能理解和配合审计师的意见。然而本文的证据显示,原本担任审计师角色时越支持审计师的个体,一旦转到客户身份时反而会发生更大的态度转变(ATTITUDE 2 与ATTITUDE DIFF 显著负相关)。因此,在“旋转门”现象发生后,审计师在与具有审计师背景的客户发生专业判断冲突时,不仅难以指望得到此前同行的支持,反而可能遇到更大的审计谈判难度(与没有发生过审计师角色转换的客户相比)。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受试者尚未处在实际的会计人员或审计人员岗位,尚且表现出明显的适应社会情境的行为倾向。那么可以合理推断,如果以实务人士作为受试者,对处于真正的会计人员或审计人员岗位的个体,其感受到的来自特定角色和社会情境的要求会更加强烈,从而很可能更加支持本文的假设。这意味着本文目前的实验证据可能是相对保守的结果。
本文初步识别了个体在会计专业判断领域中的跨情境不一致性。我们也注意到,在不同个体之间,其会计专业判断的跨情境不一致幅度存在着差异。虽然受试者处于某一方角色时的态度倾向能够部分地解释该受试者的跨情境不一致幅度(比如ATTITUDE DIFF 与ATTITUDE 1 显著正相关,与ATTITUDE 2 显著负相关),但未来的研究有必要进一步考察还有哪些其他的解释因素。此外,本文的证据来自中国受试者,我们尚不清楚不同文化下的受试者在进行会计专业判断时是否会表现出类似的跨情境不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