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们总是在重复地抓起沙子
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从小我们就被反复教导,要“合理利用时间”。可是对于如何做到“合理”,又没有人教给我们通用、有效的方法。简单地说,“合理利用时间”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如何评判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

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我称之为“收益值”;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我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半衰期最早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指放射性元素中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半衰期越短,衰变得越快;半衰期越长,衰变得越慢。不同元素的半衰期差别非常大,短的不到0.01秒,长的可达几亿年。后来,许多其他学科也沿用了半衰期的概念。医学中,药物的半衰期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元素的半衰期属于该元素的固有属性,不受环境影响,而药物的浓度半衰期则会因个体体质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只关注到一件事情在发生时带给我们的即刻的好处,而忽略了这一好处是否可以持续下去,产生长期的效果。就拿玩游戏来说,玩游戏带来的愉悦感是其他绝大多数事情无法比拟的,但一旦停下来,这种愉悦感就迅速消退了,于是有些人为了再次寻求这种强烈的愉悦感,就会继续不断地玩下去。所以玩游戏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件。再拿观看综艺节目来说,很多综艺节目耗资巨大、设计巧妙、制作精良,又有多位大牌明星助阵,所以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让观者身临其境、大呼过瘾,可是一旦节目结束,就会感觉失落,第二天能记起来的也不多,所以观看综艺节目也可以看作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件。

以此类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大多数事情都可以从这两个角度来衡量,由此便可得到由这两个角度组合成的四类事件: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 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 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机游戏;以“扶墙进、扶墙出”的方式吃一顿自助餐。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 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三首诗;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组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 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刷微博;使用社交软件窥视陌生人的隐私。

少做短半衰期事件

反躬自省一下,可能会发现,我们平时最喜欢做的、做得最多的,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其次是“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而另两类长半衰期事件,我们或者做得很少,或者做得很不情愿,或者不具备做的条件。

这个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不自觉地陷入了一个短半衰期的沙坑之中。在沙坑里,我们总是一次次地把沙子抓起来,但刚获得一点快感,沙子就已从指尖滑下,我们不得不重新来过。即便这个过程重复再多次,我们还是得到相同的结果。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但每一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但是长半衰期的事件就不一样,它的效益可以累积和叠加。即便每一次事件的可见效益微乎其微,但是只要它的半衰期足够长,这个效益就可以传递下去,成为奠定未来成功的一块小小的基石。比如背单词,背一个单词,尽管可能过几天就会淡忘,但是当你几天后重新背这个单词时,第一次行动留下的底子还是在那里,它可以降低你再次记诵的难度。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碎片化和功利性等特点,使得现代人很容易陷入“两个无能”之中,一是“选择无能”,二是“执行无能”:

选择无能: 就是指我们很难判断两个事情哪个更重要,比如两本书看哪一本,两个证书去考哪一个。于是就成了布吕丹的驴子,在犹豫不决中寸步难行。

执行无能: 就是指我明知道这个事情很重要,但就是不去做。对广大“拖延症患者”来说,往往一个事情看上去越重要,内心的恐惧感就越大,就越容易拖,最后一事无成。

而这些状况,都可能用一条简单的行动规则来改善,我称之为“采铜法则”:

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这个法则暗含着两层含义:

1.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尽管去做。

2. 不要只盯着那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只要对你有长期的益处,仍旧可以去做。

可能有人会问:我们需要应对的事情多到数不胜数,到底如何判断这件事情是长半衰期还是短半衰期呢?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与药物的半衰期类似,一个事件的半衰期也有个体差异,也与具体完成这件事情的方式有关。同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其半衰期可能天差地别。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旅游。有些人旅游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式的,那么半衰期可能就很短;而另一些人旅游前就会做足功课,对游览地的文化、历史和地域特点做详细了解,在游览过程中又细致入微,仔细观察当地的风物,并认真撰写游记,那么对他们来说,旅游的半衰期可能就会很长了。哪怕是玩游戏也是这样,如果你用一种“创作者”的眼光去欣赏和解剖一个游戏,去分析游戏设计中的技术和美学,那么你也能获得长久的教益,当然这种玩游戏的方式就和大多数玩家的方式已有了本质的不同。

其次,有些收益本身就具有“长期保持”的属性,比如方法、技能以及具有稀缺性或者不可替代性的核心竞争力等,识别是否具有这些属性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事件的半衰期长短。下面是根据这一思路,对长半衰期事件的一个不完全罗列:

◆长半衰期事件指南

积累可信的知识

训练实践技能

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提升审美品位

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

保持和促进健康

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

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

探索、提出独创性的构思或者发明

获得高峰体验

……

这个单子还可以继续列下去,大家可以在实践中慢慢体会、摸索。

当然,虽然名为“采铜法则”,但它并不是什么金科玉律,它只是一个思维工具,一项可以加诸内心的判断标准。它就像一把“时间之尺”,丈量出具有长远价值的事物,提醒我们避免沉迷于对短暂欲望的追逐之中。当然,它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杜绝短半衰期的事,毕竟人还是需要当下的快乐和即兴的满足,只不过,它不应是我们生活的重心。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到底在做什么、要追求什么,才能做出让自己未来不会后悔的选择。

我们为什么要多读经典?

我们可以用半衰期看自己,也可以用半衰期看他人、看历史。

时间自有偏爱。回顾历史,一些杰出的人物在历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即便星移斗转、时移世易,他们以及他们各自的经典作品,仍被今天的人们记起和谈论。

所谓经典作品,就是具有超长半衰期的作品。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为什么要读经典作品》,在这篇文章中,他这样定义经典作品:“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随后他又写道:“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简单地说,经典的价值,就在于你总是会从中找到新的东西,所以经典是怎么读都读不尽的。为什么经典作品会有如此魅力呢?按照我的理解,一部经典作品必然包含了某种接近“事物本质”的东西,也就是某种根源性的东西,所以世间千殊百异的人、事、物,最后都可能和这个根源性的东西发生共振。因此一部经典作品,就像一道特殊的光源,不同时代的读者去赏析它时,都会被这道光源照见内心中不曾被照亮的部分,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去读它,也会因为想法和境遇的改变而被照亮内心中不同的地方。

投资家塔勒布(Taleb)在《反脆弱》一书中介绍了“林迪效应”。按照他的表述,林迪效应是指:对于会自然消亡的事物,比如一个生命体,现在的岁数每增加一天,那么余下的预期寿命就会缩短一天。而对于不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则预示着剩下的寿命可能会更长。

辨别生活中的信息噪声

这个效应正好可以解释经典作品的长期价值。因为作品不是生命体,不会自然消亡。按照林迪效应,一部作品流传得越久,它就越可能在今后更长的时间内传承下去,继续发挥它的价值。

可是随着互联网渐渐主宰人们的生活,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忽视经典的价值。微博、朋友圈无时无刻不在刷新,人们的阅读越来越碎片化,也越来越难以保留持久的兴趣。一个全民热议的话题通常也只能维持一两天的热度,随后就归于沉寂。这些碎片化、无价值的信息实际构成了一种“信息噪声”,干扰了我们对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的判断。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从庞杂泛滥的信息中分辨出哪些是有价值的信息,哪些又是“信息噪声”呢?

辨认“信息噪声”有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就是调整评估信息价值的时间尺度。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记述历史的三种时间尺度,其中最长的时间尺度,关注的是一个地区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中等的时间尺度,关注的是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因素;而短时间尺度,才是传统的历史学所关注的具体的历史事件。布罗代尔认为,具体的历史事件的出现,往往具有随机性,在表面现象背后,是更深刻和稳定的导致该事件发生的中、长时间尺度的因素,这些因素才是更值得历史学家记述的。

天天更新变换的网络热点从一个长期的时间尺度看,更像是无意义的随机波动,在历史面前不过是一些肥皂泡而已,并没有什么价值。通过变换时间尺度,我们可以更真切地去评价我们每天接触的信息,从原本追求“即时兴奋”的模式切换到追求“长久受益”的模式,就可以把尽可能多的“噪声”辨析和过滤掉。你主动过滤掉的噪声越多,你就越有富余的时间、精力来寻找和领会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对泛滥的资讯保持警惕,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那些被“时间之尺”筛选过的经典作品上,可以避免无谓的躁动。从心智的成长层面上讲,这种“复古”也恰是最有效率的。你不如想象,和那些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做朋友,就如同把他们加为微信好友,每天捧读他们的作品,就如同刷朋友圈,这时你或许会发现,这个朋友圈丝毫不比你现实好友的朋友圈无趣,甚至更加引人入胜。

如果我们多了解一下那些历史长河中的杰出人物,就会发现他们往往是不为潮流所动的人,甚至常常带着点偏执,而且他们都发现了自己独特的才能,并且努力地、义无反顾地去把这个才能发挥至最大。“向那些伟大的智者看齐”,并非是要亦步亦趋地重走那些先贤的道路,毕竟时代已经全然不同,而是要选择像他们那样,走一条自主选择并且可以一往无前的道路。

当我们用“时间之尺”丈量历史中的自己,与那些杰出人士相遇、交谈,你就会发现,与同龄人做比较并没有那么重要,更没有必要在这种比较中自我怀疑、自怨自艾。人生那么短,路又那么长,你好好走就是了。 yFGzGhRjzDDs9WCAT5VoiS6VWxZm/oTE2Pt8AcS1LRuNxNlTtvjYOKwzMrGVKPC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