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迎接“灵光乍现”的时刻
让潜意识为你工作

用足够多的资料“喂养”潜意识

在你思考解决一个问题时,是否有特定的顺序或者步骤?你是否想到过,遵循一个基本的思考顺序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找到想要的答案?

很多研究思维和创意的学者认为,先发散后收敛的顺序是最为合理的,如图5-1所示:

图5-1

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是能够用好这两种思维的人并不多。图5-1的重点在于,发散和收敛应是两个独立的阶段,而不应把两者混在一起。发散思考的时候不要收敛思考,收敛思考的时候不要发散思考,因为如果两种思维同时出现,一定会相互干扰。因为发散思考的目的是冒出尽可能多的备选想法,而收敛思考需要采用批判性的审视,以方便对多种想法进行筛选,那么如果发散还没有到位就提早收敛,就像渔网还没有撒开就急急收拢,能捞上几条鱼呢?因而,发散和收敛应该界限明确地分阶段进行,发散够了再收敛,才是周全之策。

而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还需要多个阶段的收敛和发散,那么也要按照图5-2的方式进行,同样不能把两者混在一起:

图5-2

发散思考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个问题想久了,就会按照某个熟悉的思路想下去,一旦这条路走不通,就想不出其他的路了,因为人的思维特别容易限制在旧有的框架里,被过去的经验困住,很难跳脱出来想问题。

遇到此类“卡壳”情形,我会把这个问题暂时放下,去看些与之无关的书,或者干脆出去走走、放松一下,然后可能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灵感突现,豁然开朗,这其实是潜意识帮了大忙。

潜意识会帮助我们思考,即便在我们不主动去想一个问题时,它也会非常“勤奋”地为我们工作。更有意思的是,潜意识不会被我们的条条框框限制住,它就像不羁的游侠,游走在我们思考疆域的角角落落。

在讨论学习的章节中,我介绍过彭加勒求解数学难题的故事和赖声川构思剧本的故事,这两个故事中,潜意识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与此相似的佐证还有很多。詹姆斯·韦伯·扬(James Webb Young)在讨论创意思维的经典之作《创意的生成》一书中,介绍了产生创意的五个思维步骤,其中潜意识思考就占据了核心的地位:

1. 尽可能地搜集原始资料;

2.重复“咀嚼”原始资料,构思初始创意;

3.中止有意识的思考,启动潜意识思考;

4.随时准备迎接“灵光乍现”时刻的来临;

5.加以改造、完善,使之切实可用。

从上面的步骤中还可以看出,要想让潜意识更有效地工作,就必须向潜意识“投喂”足够多的资料,有了这些资料以后,潜意识用它们不断进行重新组合的试验,直至最好的想法出现。

从创造力的这个基本方法伸展开去,我们会发现,在生活中享受闲暇时光并不等于浪费时间,所以当你工作累了想放松一下,放空一下自己,完全不必有什么负罪感。你可以理直气壮地对身边的人说,虽然表面上看,我正无所事事,可我的潜意识正为找到一个绝妙的想法而全力工作呢;相反,如果一个人每天从早到晚都忙于工作,没有半点空隙留下,那么我们反倒要怀疑他的创造能力还剩下多少。如果你是一家企业的负责人,我也建议,给手下的员工一些富余的时间,让他们享受一下生活,很可能对公司的业绩会有更大的帮助,因为你的员工能更富有创造力地完成工作,带来的价值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期。

关掉不可能的声音,才会有新的可能

我们头脑里住着两个小人。一个是生产者,也就是干活的小人;还有一个小人是监控者,是监督生产者干活的。我们平时做每件事情,其实这两个小人都是同时工作的,所以我们做的事情都会循规蹈矩、有章可循,但是弊端就是创造力被压制了。你要尝试让自己每天拿出半小时的时间,把负责监督的小人关掉,让那个负责生产的小人自由发挥。

美国一个心理学家发现,那些经常会走神的人,甚至做白日梦的人,他们在创造力测试中的得分可能是更高的,因为在走神的时候,他们的监控者也在走神。一位美国的艺术家朱莉娅·卡梅伦长期使用“晨间笔记”作为激发创意的方法。她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在笔记本上写三页东西。填满这三页可以不设定任何主题,随便写什么都可以,任何想法、灵感都可以写出来。这个方法的妙处是,刚起床时我们的“监控者”可能还没有完全苏醒,这时完全以内心的自由想法去写去画,原来潜伏在潜意识里的想法就可以“噌噌噌”冒出来。日积月累,我们的创意能力便得到了充分的训练,等遇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便可以有意识地推开“监控者”来进行创作。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其他“监控者”放松下来的时间。比如我就经常在洗澡、坐车、散步的时候想问题、构思文章等,这时往往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甚至做家务的时候也经常有灵感出现,因为做家务的时候,我们头脑中偏逻辑的部分也会处于休假状态,监控者也会趁机小憩一番。

随机与混乱,为我们带来灵感

按部就班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可能并不适合产生新想法,当每天发生的事情都在意料之中,当每天我们都在重复接收相同或者相似的信息,当每天我们只是在一遍遍重复和强化我们固有的想法,那么我们的潜意识就很可能无所作为。所以,在必要的秩序和规则之外,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有意识地引入一些混乱、随机和意外的成分,让这些东西成为培育我们新想法的土壤。

大到一个国家、社会,小到一个公司、社区,再小到一个班级、家庭,都是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同时有多种因素发挥作用。一种有秩序的安排,一定是强化了少数几种因素而弱化了另一些因素的结果。例如把学生组织成一个个班级,然后按照班级来教学,是强调了同一年龄段的学生的发展共性,但是也忽略了个体之间的差异。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授课方式、统一的作息安排,可以在总体上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具体到每一个学生个体,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就受到了遏制。所以,那些看似有序的东西,很可能只是把另一些无序的东西遮蔽了而已。世界本来就是杂乱无章的,在某个有限的时空内我们建立了秩序,我们受益于这种秩序,但也产生了“我必须依赖于这种秩序”的幻觉。

英国创造力专家爱德华·德·波诺(Edward de Bono)是“横向思维”的发明者,他提出了一种“随机激发”的方法,就是在思考某个问题的同时,另外随机找一个词(比如随手翻开词典到某一页),然后把这个词和当前的这个问题联系起来。比如他曾经参与解决过一个国家如何快速培养大量教师的问题,通过随机激发法,他找到了“蝌蚪”这个词,但是蝌蚪和教师有什么关系呢?波诺接下来想到,蝌蚪都有尾巴,那么教师是不是也可以有尾巴呢?这可以理解成,每个教师都可以带上几个助手或见习教师,就像老师带徒弟式的传授,通过这个方法就可以快速提升教师的数量了。

很多能够改变我们一生的事件都不是我们可以事先规划或者预计的,它们常常是突然闯入了我们的生活。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走上写作的道路完全是因为生活中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1978年4月的一天,29岁的村上春树在现场看一场棒球赛,他支持的养乐多队对阵广岛队,当时他坐在外野区,喝着啤酒,这时养乐多队的击球手美国人大卫·希尔顿上场了,他是当年的“击打王”,他打出了一记本垒打。村上春树回忆道:“棒球划过天空,飞得又快又高,我盯着它,想:我要当个作家!”比赛一结束他就立马赶到文具店买了笔和纸,开始创作他的第一本小说《且听风吟》。

意外、混乱,还有随机性会为我们带来灵感,当然这种杂乱的效果应该是可控的,它应该与有序的工作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文学大师纳博科夫读书的方式,是把不同的书放在一起同时读。他常常会把一摞书放到床头,里面混杂着新书、旧书、小说、非虚构作品、诗歌等,等到这摞书读到差不多的时候,再添加上其他的。我自己现在也经常使用这种读书的方法,一方面我读书一般会带着一个明确的目的,会专门围绕着这个主题找书来看,相当于主题阅读;另一方面我也会随机在书柜里挑几本与这个主题无关的书来看。结果我总是会得到一些意外的发现,这些发现不是来自主题阅读的那些书,而是来自那些看似无关的书,在这些书里我找到了关于这个主题更有启发性的观点。我把这种阅读方法称为“泛主题阅读”。

不仅阅读,纳博科夫在写作过程中也有意识地融入了混乱的成分。在写作一部小说的初期,他会撰写很多卡片,这些卡片都是零碎的灵感记录,或者是一小段对话,或者是一小节景物的描写,甚至是一串胡乱组合的词语,然后他会静静地等待潜意识开工,把这些零散、混乱的材料组织起一个隐隐约约的结构,用他的话说,就是“等待灵感为他完成任务”。而他的工作只是识别这些灵感,然后判断开始动笔的时机。并且当他动笔写作时,也不是按照顺序进行的,而是“很任性”地想到哪就写哪。在一次访谈中,他这样说道:“我写小说不从头写起,我写第四章前还没有写到第三章,我没有义务按顺序从这一页写到下一页;不,我这儿挑一点,那儿挑一点,直到填满纸上全部的空白。”

混乱不仅对个人的创造力有利,而且对一个团队的创造力也有奇效。2000年,好莱坞著名的动画公司皮克斯(Pixar Animation Studios)买下了一个旧工厂作为它的新的办公地点。它的老板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便思考怎么改造它的内部结构,来提高公司的绩效。于是他为这个建筑设计了一个巨大的中庭,这个中庭非常大,而且他把这个公司的会议室、餐厅甚至卫生间都放到这个中庭里面。一开始他们的员工非常不满,但是时间久了以后他们发现这个设计非常好,因为正是这个巨型中庭的存在,使得这个公司不同部门、不同职位、不同背景的人能经常打照面、经常聊天,这表面上带来了混乱,实际上方便了思想的自由交汇和组合。可以说,这个巨大中庭的出现为皮克斯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混乱是秩序的另一种形式。通过混乱颠覆固有的、模式化的思维习惯,最终构建出新的秩序。在思考一个复杂的对象时,混乱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你必须把很多或近或远的信息、素材纳入在内,这时要想把它们一一分类、整理既不现实也不经济,还不如把它们笼统地放在一起,自由碰撞和组合。

心理学家认为,环境也能影响人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我们的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来增加意外、随机和混乱的元素。比如改变衣柜里衣服叠放的秩序重新进行摆放,或者整理书柜并更换一种新的图书分类方法,又或者改变日常上下班的路线去探索一条从未走过的路线,也可以尝试与不同的同学或同事共进午餐等,这些小变化引起的扰动可能会刺激出我们新的想法。

在我的思考历程中,经常受益于潜意识给我的馈赠。她就像一个默默不语又聪明绝顶的朋友,总是在重要的时刻给我最有价值的帮助。而我所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提供给她所需的支持,并尊重她的脾性,以静候她的再次出现。 FvRvYISrEwNoJkH0sVzIoS30nAgcnMCkeB0jEJLK+jDKZfw3wKTh5Zj6oAxJWG9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