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到书稿之初,对书名略感困惑,及至展读其内容,则随作者行文的条分缕析而兴味盎然,新知与联想纷至沓来。
“通证”对应于英文的“token”,是人们高度关注区块链以来需重新认识并力求严谨定义的一个基本概念。“token”过去曾有多种译法,较熟悉的有代币、令牌、专用辅币、象征标志等。在区块链被视为信息革命的前沿概念后,不少专家更赞成把这个“新技术革命”语境里的词汇译作“通证”,意为“可通行的凭证”。作者对这个概念进行了诠释:通证是可流通的加密数字凭证,是区块链网络的记账方式,在网络上可自由流通且由密码学加持。并且,作者指出,通证并不直接是货币(通货),也不可能取代货币,“但可以作为经济价值体系中的补充而存在”,并在论述中一步步向我们展示了这一概念足可引出一个经济学的分支——通证经济。这就很有意思了——细思、跟读而感到通证经济所包含的学问与机遇都非比寻常。
经济活动是以交易来形成供需双方互动中的实际对应,以满足社会成员的最终消费。这个循环而继起的永续过程,使人们“主观努力而落实于客观”地形成了资源配置,而研究资源配置的学问即称为经济学。循这本书的章节读来,作者正是在经济学的“资源配置”严谨定义的基础上讨论“通证”。首先,于第1章交代了通证的定义;其次,在第2章中勾画性地阐述了这种加密数字凭证作为技术手段在降低交易费用(与以尊重和保护产权的制度变迁创新互为表里)、提高效率方面的功能,又结合“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和可升级的“文化艺术生态圈”点明了其“社区自治”(点对点、去中心化)特征;再次,以第3章解释了从互联网到区块网的逻辑、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再推进到第4章的主要讨论,可归结于如何设计一个以交换经济为内核、交换媒介通证化、实现区块链叠加的“合理的”通证经济形态或系统。落在这个“通证经济”核心概念上,作者于最后的第5章概略讨论了通证经济与未来公司、政府、国家治理和生产关系变革、宏观经济调控与供给侧改革相结合的前景展望。
面对新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大潮,在为数众多的人(包括我自己)还在努力弄懂区块链这一前沿概念、以求不要严重落伍的当下,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本非常及时、层次清楚的关于“通证”的读物,它能够深入浅出地把经济学原理和相关技术知识打通。这正是专家学者为适应社会强烈的现实需要所应做(却很不容易做好)的非常有益的工作!
从经济学资源配置的内在逻辑来说,其基本线索似乎可最简要地勾画出:社会分工中的生产经营(由个体、公司承担组织成本)形成产出→交换(其中需以信息尽可能对称的信任机制来降低交易成本——市场主体在此方面更多的是顺应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约束条件的倒逼;同时,现代社会的央行则依托政府公权来实现法定货币符号的可信任与普遍接受)→借助货币形式实行纯收入与财富的分配→最终的消费实现。可知,从一个个社会成员的参与,到最终还是一个个社会成员的消费,全链条中如何以“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生产资料的关系”的优化处理来“解放生产力”的关键,实为人们之间信任的取得与维护:所有的矛盾、冲突(从交易费用、财产安全成本、贸易冲突的调控、商业与金融欺诈的防范……一直到“经济问题政治化”的战争)根源都在于人性的“不信任”和很难在博弈中形成共赢的方案与结果。
然而,人类社会供给侧创新引出的新技术革命,会以“通证”来最大限度地消减不信任,自然就等于以技术创新及其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呼应来改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降低交易费用,促进经济繁荣,增加社会总福利。这其实反映的是人类社会供给侧创新从农业革命时代、工业革命时代递进到信息革命时代的基本原理,也是进而争取一步步消减“人的异化”而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理想社会仍将遵循的基本原理。人与人“信任”的有效形成、有效供给,是人类社会共同体进步和增进福祉的根本问题,而“通证”在这一根本问题优化解决路径上,其可能的、巨大的贡献已露端倪,自然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深刻理解、深入研究。
这本书的作者在这一新兴概念关联的新生事物领域,以“通证经济”命名的条理化、系统化论述,顺天应时,难能可贵。虽然书中的一些认识和表述现在所代表的仍是初步的思想结晶和实践认知、技术发展成果的阶段性概略总结,但我完全相信,此书对于广大读者、社会公众所能提供的关于通证概念的“启蒙”和“启发”,及其必然汇入的今后这一创新领域中见仁见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供给侧改革创新中将不可回避并应当积极鼓励——这本书当属这个正在形成和发展的百花园中一枝新开的鲜亮花朵。
贾康
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
2019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