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26

浣溪沙

欲问江梅 瘦几分,只看愁损 翠罗裙。麝篝衾冷惜余熏

可耐 暮寒长倚竹,便教 春好不开门。枇杷花底校书人

词译

相思的时节,不期而至。梅花一样消瘦的女子,独伫在江边。

静静地,脉脉地。春风来时,她立在风中,裙也翩翩,发也翩翩。春风来时,她凝睇远方,思念如河,涟漪如歌。

黄昏。她寂寂地弹着琵琶,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月满西楼的时候,她还恋恋地等着,那个说过“曾经沧海难为水”的男子,来敲门。

却不知,在那株枇杷树下,青春原是一本伤感的书,爱情原是一只没有桨的小船。

评析

是阕词是纳兰性德写给沈宛的。卢氏逝世后,纳兰续弦了官氏,但此远未能抚平纳兰性德心灵上对卢氏的深切怀念,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苦楚和忧伤。文友顾贞观目睹词人的影只形单,片羽告之“峰泖之间,颇饶佳丽”,愿亲自“泛舟一往”,从而带来了江南才女沈宛。沈氏从迢迢江南,不远万里,别亲离戚,就只为了能和仰慕许久、诗才斐然的纳兰性德相见。二人一见如故,并盟誓次年联姻。然而他们的金石之盟却遭到了素来疼爱纳兰的明珠所阻,琴瑟相和不足半年,沈宛就凄然返回江南。而纳兰自是深陷入思念之中,每当江梅盛开时,他便会想起他的那位“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的宛妹。

词作从江梅写起,大概是“花稍小而疏瘦有韵”的梅花总让词人不由想起他的那位宛妹。否则词人怎么会问,要知江边的梅树瘦消了几分,只要看看她的腰肢如何清瘦便知晓了呢。显然,“欲问”两句用了互喻的手法,以梅喻人,又以人喻梅,看是梅瘦几分,实则是说人比梅瘦。而人为什么会消瘦呢,显然是愁情过度所致。“麝篝衾冷惜余熏”转而写室内环境。麝香的熏笼在独自燃烧,被子因无人拥盖而变得寒冷,而那麝香燃后的余热总让人心生怜惜。此处“惜”字既是写熏香,也是写女主人公追怀往事的心绪,既是惜香,也是惜人,写出了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愁极无聊,寂寞无绪的情态。

下阕“可耐”二句同上阕“欲问”二句一样用了折进的手法,宛转含蓄地刻画其孤独愁苦的形影情状。“可耐暮寒长倚竹”一句,翻用杜甫《佳人》中诗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写天寒日暮之际,女主人公倚修竹而临风,表现她形容憔悴和内心的寂寞哀怨。“便教春好不开门”,则把这种悒悒无聊之感深化一番,故而又透过一层。结句“枇杷花底校书人”,“校书人”原指唐蜀妓女薛涛,此处当指沈宛。此句写她站在枇杷树下,无限怅惘。“枇杷”音同“琵琶”,而琵琶在古诗词里是哀怨的象征,不禁让人想到白居易的《琵琶行》,如此结句,堪称简洁平易而幽婉杳渺。

枇杷花底校书人

疏瘦的江梅迎风而立,想必是隔水相望的她也在愁思牵绊中更消瘦几分。衾被渐冷,熏笼中独自燃烧的麝香散发着余温,让人无限怜惜。落日的寒风中,孤傲高洁的佳人久久背靠着修竹,纵然屋外春光无限,仍闺门紧锁,在枇杷花下相伴诗书琴画,将心事深藏。

①江梅: 野梅。此处以江梅喻离去的侍妾沈宛。 ②愁损: 因愁情而使人消瘦。 ③麝篝: 燃烧麝香的熏笼。 余熏: 麝香燃后的余热。 ④可耐: 可奈,无可奈何。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⑤便教: 即便是,纵然是。 ⑥校书人: 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薛涛是唐代名妓,能诗,故后世称能诗文的妓女为女校书。这里借指花下读书人。 0Oj838eYkwy3qqITBTZrP83FO9zIMgMCMnWPBk4VkPNmtSMYmsXk6Rn6mQ3CB4+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