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3

昭君怨

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瘦骨不禁 秋,总成愁。

别有心情怎说,未是诉愁时节。谯鼓 已三更,梦须 成。

词译

剪不断,理还乱。是什么样的心事,让你在寂寞如水的夜晚里忧愁如许?

窗外,秋雨已在夏天的绳头上打了结。所有的夏花,一夜之间,不再烂漫。清风吹来,一个人的孤独,就是二胡的琴弦低低沉吟,就是伊人的琵琶依依哀怨。

曾几何时,你们的唇间藏尽湖光山色,张开是鸟鸣,合拢是夕阳。而今,飘满的落叶,已有长城万里。琴师不弹《梁祝》,也已有多年。

冬天即将来临,芦花盖满两岸。可你仍然打不开梦的大门。思念的人在远方。而大雁,大雁,又飞过了连绵的群山。

评析

这是一首哀感顽艳的伤秋之作,上景下情,只轻轻地勾抹,却情致深婉,有余不尽之意令读者去咀嚼。

词从黄昏的秋雨入手,这亦是伤秋词作的常见写法。词人静静伫立在暮雨中,任凭冰冷的秋雨吹湿自己的衣裳,看见曾经郁郁的杨柳被秋风打弯,而亭亭的荷叶也被秋雨淋得悲愁,心中一片忧伤。这二句作为景语,写词人眼里的美好景物在秋风秋雨肆虐之下,不能禁受之状。

而秋夜雨滴风急,仍不间断。在如此令人伤感的氛围里,词人很自然地由“倦柳愁荷”联想到自己的境遇。于是词人感觉自己枯瘦的身躯,再也不能经受这寒秋。一句“瘦骨不禁秋”,形象精警地将自己茕茕孑立、销魂无限的情态表现出来,用语十分通俗省净,却让人读后,顿生哀怜。而词人之所以“人比黄花瘦”,是因为愁绪萦绕心间,正如词中所言“别有心情”,绝非单纯为秋风秋雨而伤怀。不过这愁又“怎说”?是因为爱不可得,还是亲人亡故,抑或是壮志难酬?词人并没有明说,这反而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谯鼓已三更,梦须成。”实在寂寞,唯有去梦中消解,然而夜已三更,梦又不成,此情难诉,更愁上加愁了。

瘦骨不禁秋

如丝的秋雨为黄昏抹上一层愁绪,静静地伫立在雨中,任冰冷的雨水打湿衣衫,看着那郁郁寡欢的柳枝、荷叶忍受风雨肆虐,如同我一般,纤弱的身骨经受不住而久愁成疾。这无尽的愁苦无处袒露,更茫然无绪,唯有待梦中消解,遥闻夜已三更,人却无梦成困。

纳兰的大部分词,皆若此阕,篇篇含愁,卷卷成悲,倾其一生,写尽了情深与悲伤,一曲弦歌,弹到最后,依旧是曲高和寡,而纳兰的寂寞,终究无人能懂。

①不禁: 不能经受。 ②谯鼓: 古代谯楼城门之上了望楼上的更鼓。 ③须: 即“应”。 ArMPrFzz2gnfzZvXinhaKAispT/SxuIWz3Jb+jXFcuTlnCpoSOp7gtj9y7dwEGe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