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瑜伽的起源与发展

从生殖崇拜说到长生不老说,瑜伽的起源有多种传说;从5000年前的神秘传承到21世纪的风靡世界,瑜伽走过悠久绵长的岁月;从追求长生的贵族秘籍到现如今惠及大众的时尚运动,瑜伽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作为印度先贤取之于自然、馈赠后人的文化瑰宝,瑜伽一直被人们传承着、发扬着,渐渐成为全世界共同的财富……

起源

瑜伽起源由来已久,几乎是与人类历史的进步同时孕育的。传说古印度高达8000米的圣母山上,有人修成圣人,他们将修炼秘密传授给有意追随者,并使这些秘密——瑜伽,沿传至今。

仓廪足而知礼仪。随着生产力水平的逐渐提高,人类不仅仅满足于追求温饱和生存,转而追求精神和文化等更高一级的思维享受,因此逐渐产生了文明,诸如诗歌、传说、绘画、音乐、雕塑、哲学等。曾为人类文化发源地、四大古国之一的印度,就产生了这样一种对整个东方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的综合哲学体系——瑜伽。

瑜伽文化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但它的具体源头是什么?真是8000年前的圣人传授吗?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有几种广为流传的传说。

生殖崇拜说

远古时期的人们面对神秘不解的事情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形式的崇拜,比如各种鹰、狼图腾和神迹崇拜等,其中一种就是生殖崇拜。原始人不解生命的来历,因此盛行生殖崇拜,他们认为只有生殖才能让大地和万物生机勃勃。关于瑜伽起源的“生殖崇拜说”,则被猜测来自于远古印度人对生殖的崇拜——因为瑜伽中有太多能增强性能力和生殖能力的练习。

极限生存说

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而几千年前的印度酷热难耐。据推测,当时夏季平均温度都在40℃以上。远古人生存能力低下,当时的人们为了抵抗恶劣的自然环境,创造出了能改善体质、提高生存能力的瑜伽。据说现在的高温瑜伽(热瑜伽)就是为了还原瑜伽最原始的修习环境。

长生不老说

这种说法认为,瑜伽最初的形成不是某个或几个人所能完成的,而是由以下三种人共同完成:第一种是渴望长生不老的奴隶主、祭司和巫师,第二种是对现实生活不满的平民阶层,第三种是反抗奴隶主的奴隶。这三种人成为最早的修行者。

传说中,这些最早的修行者,观测日出日落、云舒云卷的自然现象,观摩飞禽走兽、水中鱼虾的生命活动,观察大自然赋予动物、植物的本能及自愈能力,从而总结出种种预防疾病、强健身体的健身术。也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生存环境,创造出8600组体位法,86 000个动作,期望借此得到长生。

随着长年累月的发展,这些修行者为人类的健康和长寿作出了重大贡献。瑜伽也因此成为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法、保持健康长寿的方式,更成为了印度文化的理论基础。

主神传道说

正如世界各地所有传承的古文明中,定然会有天神播撒文明种子的故事,瑜伽里也有这样的影子。这种传说认为神创立了瑜伽,然后在机缘巧合之下,被愚钝的人类获得。

传说终归是传说,瑜伽并非是由神缔造,而是诞生于人类追求自我解脱的过程,是伟大的古印度人民智慧的产物。无论它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我们能看到的是:作为印度先贤赠予后代的礼物,瑜伽被人们传承着、发扬着,并渐渐成为全世界共同的健康财富。

史前时期

瑜伽的史前时期又被称作“瑜伽萌芽阶段”,它分“原始阶段”和“前古典时期”两个部分。

人类有史记载的文明历史是5000年,而关于瑜伽的文献《薄伽梵歌》证实了瑜伽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我们将5000年以前的瑜伽称为“原始阶段的瑜伽”。

这个阶段的瑜伽主要是作为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法、保持健康长寿的方式而存在的。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它为印度文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也因此成为印度文化的理论基础之一。自公元前5000年开始,直到《犁俱吠陀》的出现,约有3000年的时间,这段时间是原始瑜伽发展、缺少文字记载的时期,被称为瑜伽的“前古典时期”。

这个时期的瑜伽,已经由原始的哲学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修行的法门,其中的静坐、冥想及苦行,成为瑜伽修行的中心。但由于在那个年代,精通瑜伽的修行者更多地专注于自我的身心修炼,收徒寥寥无几,不注重瑜伽观念的树立和传播,因此严重制约了瑜伽的发展。前古典时期的瑜伽没有代表人物,没有瑜伽系统。

吠陀时期

由于文字的缺乏、瑜伽修行者的松散性、时代的久远性,瑜伽在史前时期的整体概念十分模糊,具体表现为:渠道单一狭窄、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

约在公元前1500年,《吠陀经》出世,瑜伽自此得到了系统的记载,瑜伽的基本观念开始形成。因此,“吠陀时期”又被称为“基本观念形成期”。

史诗时期

虽然可以通过《吠陀经》看见关于瑜伽修持的记载,但这种记载基本以苦行的方式出现,尚看不出瑜伽本身是否有独立成型的理论,也不太清楚它具体的修持方法。

瑜伽真正的理论化是由《奥义书》开始。《奥义书》认为人生最大的追求就是:力图回归真正的自我,达到“梵我如一”的境界,使小宇宙与大宇宙高度契合、和谐和统一 ——这也正是瑜伽的精神。 在《奥义书》里,“瑜伽师”的名称开始出现,可见当时已经有一批专门修持瑜伽的人,并且瑜伽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领域。

如果说《奥义书》使瑜伽得到更为精确的记载, 那么《薄伽梵歌》的诞生,则完成了瑜伽行法与吠陀哲学的合一。它使瑜伽这一民间的灵修实践变为正统,由强调行法到行为、信仰、知识三者并行不悖,从而使瑜伽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理论系统。

印度文明中的瑜伽是指人与宇宙本源的神秘联系与结合,一切能达到这一目的的行为都统属于瑜伽,因此《薄伽梵歌》共分18章,每章的标题中都含有“瑜伽”二字,它将一切与人有关的活动都纳入瑜伽范畴,表现出一种泛瑜伽的倾向。在《薄伽梵歌》之前,印度瑜伽已经形成业瑜伽、智瑜伽、信瑜伽和王瑜伽四大主流形式,而《薄伽梵歌》则是第一部全面提出上述瑜伽理论体系的著作。

《薄伽梵歌》是印度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一段神话。因此,从《吠陀经》之后到《薄伽梵歌》盛行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瑜伽的“史诗时期”。“史诗时期”又被称为“瑜伽基本体系形成期”。

中世纪哲学时期

在《薄伽梵歌》形成了瑜伽基础理论体系之后,瑜伽经过了百家争鸣的盛行时期——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直到公元前后结束。这就是所谓的“瑜伽中世纪哲学时期”。

提到这个百家争鸣的瑜伽盛行期,就不得不提到《瑜伽经》。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时,伟大的瑜伽师帕坦伽利不加偏见地、系统地整理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宗派,又结合古典数论的哲学体系,创作了《瑜伽经》,使印度瑜伽从此真正成型。自此开始,瑜伽被印度正统哲学所承认。

《瑜伽经》全书共195章,将瑜伽定义为:yama(控制),niyama(纯洁的操守),asana(身体姿态),pranayama(呼吸的控制),pratyahara(感官内敛),dharana(集中意念),dhyana(冥想),samadhi(至善境界)八个分支,意在传播瑜伽的智慧精髓——瑜伽里鼎鼎有名的“八支分法瑜伽”。

从瑜伽的吠陀时期开始到瑜伽的中世纪哲学时期,这个时间段又被称为瑜伽的“古典时期”。

经书时期

自《瑜伽经》出现以后,瑜伽的体系已经基本成熟,此后的瑜伽被称为“后古典瑜伽时期”或“经书时期”。

经书时期的瑜伽不再渴求从现实中解脱,不再认为冥想是达到解脱的唯一方法,而是强调捕捉生命当下的时刻、接受现实。因此,产生了节食、禁欲、体位法、七轮、咒语、手印、身印、尚师之结合等各类后古典时期的瑜伽精华。

此外,这个时期的瑜伽还催生了各种丰富的瑜伽著作与各种修习分支,其中包括密教瑜伽哲学经典(tantra)以及如雨后春笋般建立的瑜伽专门学校等。自此,瑜伽得到了更为长足而深远的发展。

近现代发展期

印度本土的瑜伽发展

自1757年普莱西战役后,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世纪后,随着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瑜伽思想又成为反殖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传统的瑜伽思想也在新的时代下,吸收了新思想、新文化,得到了新的发展。

号称“印度革命之父”的民族主义激进派领袖提拉克,提倡业瑜伽理论,号召印度人民不求利益,不计后果地抗争,号召每个人向战士一样行动和战斗,按照“职责”去行动。国大党创始人圣雄甘地则借用信瑜伽来传播其“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无论这两人观念如何,他们在民主运动中对瑜伽哲学的运用,最终对印度独立和解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在19世纪的印度,还催生发展了“圣王瑜伽”“拙火瑜伽”和“湿婆阿兰达瑜伽”等重要的瑜伽派别。

西方瑜伽的流行和后现代瑜伽体系的兴起

公元1800年前后,操持大师Vivekanada将后古典瑜伽引进美国。随后,后古典瑜伽历经了多位大师的努力传播,奠定了西方瑜伽的基础。到了20世纪60年代,瑜伽开始在世界流行,20世纪80年代开始传入中国,并且在近几年得到极为迅速的发展。

瑜伽之所以风靡世界,得益于其独特的健身方式和修习功效。现代人工作压力大,城市生活节奏快,所以减压、美体瑜伽等运动开始悄然走红。从古典瑜伽里衍生出的一系列后现代瑜伽体系,充分融入了各种现代健身元素,出现了以下的瑜伽方式:高温瑜伽、流瑜伽、舒心瑜伽、排毒瑜伽、纤体瑜伽、水上瑜伽、办公室瑜伽、亲子瑜伽、双人瑜伽、产前产后瑜伽……

后现代瑜伽和古典瑜伽的区别是:它更强调瑜伽的健身和放松功能,提倡休闲和心灵的纯净,并不拘泥于传统的体位和师承。自在、健康、舒适、放松、有效,是后现代瑜伽的基本追求。 kT/C4KRa8wOkXzok/koK+BhlceVTYkU1qXMrCX6Frci5OvGh0OacsiSqHVFOhvp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