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先民时代。艾灸疗法不仅在我国医学史上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世界医学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艾灸的治疗方式是综合的,其中包括局部刺激、经络穴位、药物诸因素。因此,灸疗作用于人体的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治疗作用。
艾炷是将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拇指、食指、中指边捏边旋转,把艾绒捏紧成规格大小不同的圆锥形艾炷,捏得越紧越好。
取纯艾绒24克,平铺在长26厘米、宽20厘米的桑皮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1.5厘米的圆柱形,卷得越紧越好,然后用糨糊粘贴牢固,两头余纸拧成结,即成艾条。再在纸上画上刻度,每寸为1度,以此作为施灸时的标准。
常用的艾灸器具主要有三种:温灸筒、温灸盒、温灸管。
选择适当体位,能方便施灸者的施灸操作,有利于准确选穴和安放艾炷,常用体位有仰靠坐位、侧伏坐位、俯伏坐位、仰卧位、侧卧位和俯卧位。
清代医学著作《针灸逢源》中记载禁灸穴总计有47穴,大部分穴位的部位归属均分布于头面部、重要脏器和表浅大血管的附近,以及皮薄肌少筋肉结聚的部位,这些部位使用艾炷直接施灸,会产生相应的不良效果。随着医学的进步,现代中医认为,禁灸穴有睛明穴、素髎穴、人迎穴、委中穴,妇女妊娠期小腹部、腰骶部、乳头、阴部等均不宜施灸。
艾灸法是将艾绒置于体表穴位或患处烧灼施灸,是中医最常用的一种治病方法,其分类较多。
直接灸
直接灸就是把艾炷直接安放在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
艾条灸
艾条灸又称艾卷灸,是用棉纸把艾绒包裹卷成圆筒形的艾卷,点燃一端,在穴位或患处进行熏灸的一种施灸方法。
间接灸
间接灸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某种物品如葱、姜、蒜等而施灸的方法,又称隔物灸。
温针灸
这是一种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方法,将针留在穴位上,把艾绒搓成团捻裹在针柄上并将其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