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拨疗法是依照“以痛为腧、不痛用力”的原则,在穴位上进行手指平推扣拨法,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一些常见的脊背部疾病有着明显的疗效。
“以痛为腧”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根据中医学原理,当人们因外力损伤、用力体位不当、局部肢体过度疲劳时,就会使经络循行受阻、气滞血淤,身体某些部位也会产生痛觉,以至于运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基于这一理论,历代医师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以痛为腧”的原则,即在患者的疼痛点施行推拿、针灸等治疗方法,化不通为通,变痛为不痛。由于这种治疗方法是在痛处施术,并通过被动的拨伸、旋转等运动,使肌肉的痉挛、错位得以改善,疗效十分显著。但是,这种在痛点施力的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施术时会有明显的痛觉,有的患者会感到剧烈的疼痛,一些年老体弱者和痛觉过敏者甚至不得不中止治疗。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医师经过反复实践,终于总结出了指拨疗法,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满足了医学发展的需要。
在“以痛为腧”的基础上,“不痛用力”的指拨法得
以出现。当医者用拇指螺纹面按压患者某一体位最疼痛的一点后,可同时转动患部肢体,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医者需要找到指面下的痛点由痛变为不痛的新体位,并要以轻柔、均匀的指力,平推或扣拨原痛点,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疼痛的目的。这是因为患者的软组织损伤之后,会使患部的肢体保持一种被动的体位,进而使病灶周围的各种正常组织如肌肉、韧带等,也保持一定的被动状态。而“不痛用力”则是针对这一问题,抓住运动过程的薄弱环节,克服病灶周围的阻力,减轻了治疗中的不利因素,最终达到用力少、收效快的目的。
正在“以痛为腧、不痛用力”原则的指导下,指拨疗法以平缓的方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对一些常见的脊背部疾病,如扭伤、落枕、腰腿痛等软组织损伤的病症有明显的疗效。尤其与针灸等疗法相比,指拨疗法不仅简便易学,而且痛苦较小,日益为患者所接受。
在脊疗中,指拨疗法主要侧重于按压痛点,因此对一些软组织损伤的病症颇有疗效,如踝关节扭伤就可以用此疗法来进行治疗。
踝关节扭伤者取坐位,医者嘱咐患者做踝关节活动。 |
至疼痛明显时,医者用手指按压患者踝关节的痛点。 |
医者拨伸患者的脚掌,至痛点不痛为止。 |
医者要在原痛点做向外、向下方向的拇指平推,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
在指拨施术中,医者都遵循着固定的步骤,其具体内容主要是:首先询问患者的痛处,然后医者用一手手指指腹按住患者的痛点,另一手则握住患者的肢体做拨伸、旋转等活动。当患者的痛感转轻或不痛后,医者用按住原痛点的手指做向下、向外轻柔的平推或扣拨,再嘱咐患者稍微活动一下,之后再按照前法继续施术,继续找出新的痛点,如此反复数次,直至患者的疼痛减轻、活动障碍消失为止。目前,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治疗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无论是从中医还是现代医学的角度也都有一定的依据。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当人们受到外力损伤后,经络循行会受到阻碍,气血会积滞化淤,从而不能正常运行。而在指拨治疗后,患者的经络得以疏通,气血也得以正常运行,特别在痛点转变成不痛时,如果对局部进行指拨推拿,更能行气活血,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当人们患有损伤性疾病后,其肌肉、韧带纤维就会出现痉挛、肌腱错位,或保护膜的牵拉、压迫现象,从而使身体某些部分产生疼痛、麻木等感觉。而在指拨治疗后,痉挛会减轻,痛点会转移或消失,其保护膜也会被破坏,疼痛也就得到了缓解,炎症也就会好转。
在指拨的操作中,会出现痛点向四周转移的现象,一般这种移位是在体表呈带状分布的区域内发生,大多不会超过6厘米。如能及时观察、利用转移的痛点,因势利导地进行治疗,会有显著的疗效。
在进行指拨治疗后,应对原痛点进行固定,同时应嘱咐患者减少局部活动,切忌再用外力随意按压原痛点,否则可能会使经指拨解除后的软组织痉挛复发,已消失的疼痛也易复发。但是对于已形成的保护膜患者,则应嘱咐患者做必要、适量的活动,以加速保护膜的进一步破坏。
在指拨推拿后,应坚持不增加局部活动、不按压局部病灶的原贝刂,也不应在局部加用其他疗法,以免影响指拨推拿的疗效。
在指拨疗法中,有一些手法经常被使用,其中最重要的手法有两种,分别是拇指平推法和扣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