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绪论

宗教和经济是形成人类社会的两种主要力量。本章我们主要阐述了三个经济方面的问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与贫困问题的关联,如何正确理解竞争的内涵。

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有两种存在是形成它的主要力量,一个是宗教,另一个就是经济。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人类创造的财富,它还研究人。经济学所涉及的对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事务,是和我们衣食住行最密切相关的那一部分。

经济学虽说是一门研究物质财富的学科,但它更是一门研究人的学科。对于一个人来说,他性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谋生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结果决定的。除此之外,能够对性格产生影响的,就只有人的宗教信仰了。

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非宗教和经济的力量居主导地位的情况。但是宗教和经济的力量从来没有退出过历史的舞台,就整个历史的情况来看,宗教和经济两者的力量比其他因素加起来都重要得多。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个是财富,另一个是创造了财富的人。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的衣食住行等事务都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图为中世纪的佛罗伦萨商人在柜台上进行储蓄活动,他们和他们储蓄的钱都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单就宗教和经济两者相比较,经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更显得无孔不入。一个人从自立起,他头脑里想的绝大多数问题都是和生存有关的问题。为了生存而展开的种种思考,和老板以及同事之间的种种关系,这些东西总结起来,就能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影响性格的因素中,一个人所赚的钱的多少,一点不比他赚钱的方式所产生的作用小。对很多吃不饱,穿不暖的人来说,极端贫困的环境会严重影响他们才能的发挥,不管是在宗教,还是在感情方面都是如此。他们感受不到什么叫安稳,没有机会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对温馨的家庭氛围也只能望洋兴叹,而宗教的意义也无法被他们获知。因为贫困,这些人在肉体和精神上都会出现缺陷。

虽然贫穷不会必然带来祸患,但总体来说,“穷人的祸根是他们的贫困”。我们现在研究贫困,就是为了研究很多人之所以平庸的根源。

2.经济学与贫困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奴隶制度的存在是合理的,这种观点也被当时的奴隶所接受。自基督教产生以来,它的教义被人们广泛接受。但直到近年,随着教育的发展,文化的普及,这种教义的内涵才被人们完全理解。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所谓的“下等人”是不是天生就该如此,难道他们注定了一生下来就要辛勤地劳动、付出,然后却一无所得?自己的劳动成果却成为了别人幸福生活的来源。

工业革命以来的事实证明,贫困是造成愚昧的原因之一。随着无产阶级的不断壮大和发展,这种局面是可以解决的。机器的使用,将工人从沉重的工作负荷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收入得到了提高,他们开始有精力去学习文化知识。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使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密切,一些好的方针政策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施行。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很多工作对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技术类劳动者的数量迅速增多。他们的数量日益超过了纯粹靠体力生存的工人的数量,他们的属性已经不能再用“下等人”这个词语来定义了,他们很多人已经过上了比以前上流社会的人更加舒适的生活。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一个深刻的问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人是否生来就是平等的?是不是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来分配这个世界的财富,而不是让一部分人承受贫穷的煎熬和劳动的枯燥?社会越发展,这个问题越凸显。

这是一个社会性问题,经济学家不能完全回答。这一部分要靠人本性中的道德力量和政治素质来解决;另一部分,经济学范围内的推论和证明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这也是现代社会经济学流行的原因之一。

3.竞争

经济学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一方面是很多人漠视了经济学与人类社会福祉的联系。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经济学研究的课题,都是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才开始出现的。例如,生产产业化之后出现的生产、分配、消费方面的改变。近代,人们逐渐在经济问题上摆脱了一些古代遗俗的约束,对自由的追求,对发展的追求使得经济学理论中的很多问题重新具备了重要的意义。其中,竞争就是一个具有争论性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 壁画 1508年-1511年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奴隶制度的存在是合理的,这种观点也被当时的奴隶默默接受。生产力的发展,使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参与到文化学习中,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经济学能否解决贫困问题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图中正中的人物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围绕在他们周围的人正在讨论几何、天文等问题。

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最大的特征就是竞争带来的企业的自由度和独立自主以及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很多人认为,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方式跟之前旧的生产方式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竞争性的增强。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竞争是双方之间的较量,尤其是在商品销售价格方面的比较。这种竞争比过去显得更加普遍,但这只是近代产业相对次要的特征,不是必然的结果。

我们现在还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近代产业的特点。但就目前来说,已经知道的方面有:选择目标的自主性和惯性,细心和快速地做出抉择,时时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还有不断前进的步伐。这些特征虽然可以产生竞争,但也可以促使人们走上合作的道路。这种合作和以前的合作有很大的不同。以前的合作,很多情况下是由于某种不可抗拒的原因和近处的人产生了某种交集。近代的合作更多是出于自身主动的结果,每次合作都会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在确定能达到某种目标的情况下做出的,这种目标不一定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说到竞争,人们会联想到不好的东西,这其中包含着自私自利之心和对他人利益漠视的意味。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近代以来的产业方式更加注重自身利益,但它也具有之前生产方式所不具备的对他人利益的注重。总而言之,认为自私自利是近代产业特征的说法是偏激的,恰当的评价应该是——精明。

举例来说,原始社会的特点使家庭的涵盖区域有了扩展,除了具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外,邻居之间也产生了一些必须履行的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责任已经慢慢不复存在,因为它除了规定了和某些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外,也包含了对其他陌生人群的戒备和敌对。这样的情况在现在有了很大不同,现在责任感被限制在家庭范围之内,使其感情的强烈程度加深了。而过去很亲密的邻居,和陌生人没有多少区别。即近代人的邻里关系不如远古时代亲密,但在对待陌生人方面,却又加强了不少。这种对不相干的人的关心,是之前没有的。

一直以来,人们都喜欢用远古时代的美丽传说来激励自己同时代的人不断完善自身。但如果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现实并无法证明以前的人比现在的人更高尚。不论是通过历史典籍还是通过对一些比较原始的民族的观察,都无法证明现代人比古人更没有人情味。

温馨的家庭 绘画 1650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邻里间的责任感比原始社会淡漠了许多,但责任感在家庭范围内得到了加强。另外,人们对陌生人的敌意也比原始社会减少了。绘画中父亲扶着可爱的孩子,小孩逗着脚下的小狗,母亲在一旁微笑着看着他们。牟利罗在绘画中表现了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和关切。

社会的发展给一些欺骗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更新,都为一些欺诈行为提供了新的方法,使之前认为不可行的造假方法成为了现实。在现代社会,一件商品的制造者和最终使用者之间存在着遥远的距离。即使生产者犯了错误,他也不会立刻受到惩罚。但如果一个人从生至死都在一个地方生活,那他在做坏事之前就要仔细掂量,这样做很可能让他没有立足之地。

我们不能因为诈骗手段防不胜防就认为现在人更奸诈。恰恰相反,现代商业活动中包含着很多信任的元素,还包含着对欺骗行为的抵制力量。研究表明,在现存的原始民族中是没有这两种力量存在的。经验证明,要想在一个落后的地区实施较为先进的方式,我们在当地往往找不到可以委以重任的人。尤其是在选择有强烈道德感的职位候选人时,你会发现只能从外来人口中选择。

在财富占据社会价值观主流地位,但又不是唯一标准的历史时期,很多诗人都喜欢将古代社会描写成世外桃源。虽然他们诗歌里描写的美好景象会对人们产生激励作用,但客观地说,他们诗中描绘的情景和真实的情况是有很大出入的。对穷乡僻壤的老百姓来说,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就已经万分感激上苍了,他们的想法十分单纯。没有欲望使得他们心态平和,不会有卑劣的想法。但当我们仔细观察这个时代处于极端贫困状态的人们时,往往能发现一些比表面看来更严重的问题;而在现代,这种痛苦感是最少的。

诗人美化古代社会 袁耀 绢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诗人喜欢将古代社会描绘成世外桃源,美好的景象虽然能够对人产生某种激励,但实际情况和他们的描述是有很大出入的。这幅作品就描绘了东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提到的世外桃源。图中奇峰秀丽,湖水如镜,人们自由的生活令人心驰神往。但东晋时的人们想要过上这样的生活只能靠幻想。

利人主义的基督 格吕内瓦尔德·马蒂亚斯 板面油画 1515年

历史证明,坚持纯粹的利人主义对普通人来说是很难的。能坚持下来的往往是内心充满宗教热忱、无比重视精神上的满足的理想主义者。图中描绘了基督受难时的场景,手持书本的是施洗者约翰,圣母玛利亚已经晕倒在福音传教士约翰的臂中,钉在十字架上濒死的是基督。基督手臂后的拉丁铭文如此写道:“舍己为人。”

和很多其他被人们所误解的事物一样,人们总是带着有色眼镜去观察竞争,只注重观察它的负面作用,而对其他方面熟视无睹,而这些方面却对社会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互相竞争的双方发现对方采用某种不正当竞争手段来进行商业活动时,往往会心存不满。

竞争对手通过降低价格来提高竞争力的手段,对整个社会是有利的。因为这可以帮助贫苦的人买到相对低廉的产品以提高生活质量,但生产者却常常想不到这些方面。对普通人来说,遏制竞争在他们看来或许是个好的方法,但大多数人往往忽略了竞争暗含的另一种意义。竞争被遏制,很多情况下是一种特权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一种粗暴手段。利益既得者为了维持现状,常常联合起来将新生挑战对手扼杀在萌芽阶段。与此同时,他们在遏制竞争的同时,也会限制自己对新事物的追求。一旦开创了新的利益增长点,它带来的贡献比从竞争对手手中取得的大得多。

竞争与合作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在理想世界中竞争是不存在的。但如果没有滋生竞争的条件,资本社会追求的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就不能被保证。在诗人和理想主义者的梦境中,奉献在人们心中是第一位的,大家在乎的不是能不能享受比别人多,而是如何尽最大可能地去奉献。力量越强大,你所能抵抗的难度就越大。生产者往往将希望寄托在相对比他们弱的竞争者在生产和消费方面有失常的表现。他们这样想,并在这样的想法中收获满足。他们会为了某种高尚的公共利益而奋斗,“人定胜天”似乎成了真理。但这只是理想主义者的理想,人类本质上存在的种种缺陷都被忽视了,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历史证明,坚持纯粹的高尚的利人主义对普通人来说是一件不大可能的事情。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往往是内心充满宗教热忱,无比重视精神上的满足而轻视物质存在的理想主义者。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会做出很多无私奉献的事,这种奉献比他们自己知道的要多得多。经济学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找到一种将社会财富发挥最大作用的方法。经济学家对待竞争的态度往往是中立的,他绝不能够不分黑白地将竞争狂批一通,除非他确定人的本质真如现在设想的这样,否则他们绝不会认为放任竞争会比限制竞争更为有害。

综上所述,将竞争作为近代产业的必然特征是很不精准的。近代产业的特点是:一种自力更生的特性,总是看得很长远,在做选择时很谨慎,同时可以获得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很多人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名词来形容这种特点,但无法找到。于是有些人开始使用“自由经济”这个相对比较正确的词语来暂时代替。不过,当为了达到某种最大目标而进行相互间的合作时,这种谨慎选择下的自由和个人的自由之间往往会出现矛盾。

竞争的作用

竞争是产业生活的表面特征,马歇尔认为竞争是一个贬义词,这个词包含着自私和对其他事物漠不关心的意思。 V0OD9hQdZkW5QoPhCVvkVc67YCF6Q1IaHJ47qhvxANGmZBKBQimCRpE3OF+rY+I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