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品目第三

天下重器,王者大统,莫不劳聪明于品材,获安逸于任使。

1.鉴人才,为首要

【经文】

夫天下重器 ,王者大统,莫不劳聪明于品材,获安逸于任使。故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圣,有贤。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

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 之言,不择贤以托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暗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而不知所执。此则庸人也。

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之本,必有率也;虽不能遍百善之美,必有处也。是故智不务多,务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务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由。智既知之,言既得之,行既由之,则若性命形骸之不可易也。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此则士人也。

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忌,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此君子也。

所谓贤者,德不逾闲 ,行中规绳,言足法于天下而不伤其身,道足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富则天下无菀财 ,施则天下不病贫。此则贤者也。

所谓圣者,德合天地,变通无方,究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圣者也。

【注释】

①重器:象征国家、社稷。

②格:法。

③德不逾闲:闲,道德规范、界限。品德不违背规范。

④菀(yùn)财:菀,积累。积累财富。

【译文】

国家社稷,王者帝位,没有比辨别人才之高下,并量才使用这件事更重大的了。如果能这样做,那做帝王的就能使自己既显得耳聪目明,又显得安闲自在。所以孔子说:“人分五个等级:庸人,士人,君子,圣人,贤人。若能清清楚楚地分辨这五类人,那么长治久安的统治之道就真正掌握了。”

那些被称作庸人的,内心深处没有严肃慎重的信念;嘴上不谈论有教导训诫法则的言语;不选择有德的贤人做朋友;不能扎扎实实地安身立命,老老实实地做事做人;见小利,忘大义,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迷恋于声色犬马,随波逐流,总是把持不住自己,这样的人就是庸人。

那些被称作士人的,都是有信念、有原则的。虽不能精通大道和人道的根本,但向来都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虽不能把各种善行做得十全十美,但必定有值得称道之处。因此,他不要求智慧有太多,但只要有一点,就务必要彻底明了;言语理论不求很多,但只要是他所主张的,就务必中肯扼要;他所完成的事不一定很多,但每做一件事都务必要明白为什么要做。他的思想既然非常明确,言语既然扼要得当,做事既然有根有据,犹如人的生命和形体一样和谐统一,那就是一个人格和思想非常完整、独立的人,外在力量是很难改变他的。所以富贵了,也看不出对他有何增益;贫贱了,也不会对他有什么损失。这就是士人。

君子的特征是说话诚实守信,心中对人不存忌恨。秉性仁义但从不向人炫耀,通情达理,明智豁达,但说话从不武断,行为一贯,守道不渝,自强不息。在别人看来,显得平平常常,坦坦然然,并无特别出众之处,然而真要超越他,却很难做到。这就是真正的君子。

贤人的特征是品德不逾越界限,行为合于规范,其言论足以被天下人奉为道德准则而不伤及自身,其道义足以教化百姓而不损伤事物的根本。能使人民富有,然而却看不到天下有积压的财物;好善乐施,普济天下,从而使民众没有什么疾病和贫困。这就是贤人。

所谓圣人,其自身的品德与天地的自然法则融为一体,变幻莫测,通达无阻。对宇宙万物的起源和终结已经彻底参透,与一切生灵、世间万象融洽无间,自然相处。把大道拓展成自己的性情,光明可比日月,变化运行,有如神明,芸芸众生永远不能明白他的品德有多么崇高伟大,即使见到一点也不能真正了解其德性的边际在哪里。达到这种境界的才是圣人。

【评析】

作者对孔子的五等人理论进行了阐述,认为能够鉴别这五种人,才算真正掌握了识人之要、治人之道。作者的认识是很正确的,一个处在统治阶层的领导没有明确的人才观,就很难得到人才,即使得到也不能使他们各尽其能,不仅浪费了人才,也终难成就大业。最终人才也会纷纷离去。

有些领导也极力想挽留人才,可总是不得要领,他们简单地认为只要给人才以高回报就能使人才尽心尽力为己效命了。其实不然,人才虽然也会看重报酬,但有时决定其去留的反而是金钱之外的东西,比如是否受到尊重,是否能一展才华等。而这些正是有些领导们极易忽略的。

不仅领导,常人也会犯这样的错误,以为金钱可以维系一切,结果陪伴自己的只剩下金钱。所以我们无论求贤,还是交友,都要观察对方是什么样的人,然后真诚地满足对方的需要。唯有此,我们才能人缘源源,生命旺旺。

2.明标准,论豪杰

【经文】

《钤经》 曰:“德足以怀远 ,信足以一异 ,识足以鉴古,才足以冠世,此则人之英也;法足以成教,行足以修义,仁足以得众,明足以照下,此则人之俊也;身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操足以厉贪鄙,信足以怀殊俗,此则人之豪也;守节而无挠,处义而不怒,见嫌不苟免,见利不苟得,此则人之杰也。”

《家语》 曰:“昔者明王必尽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其名,又知其实,然后用天下之爵以尊之,则天下理也。”此之谓矣。

【注释】

①《钤经》:即《素书》,又名《玉钤篇》,古时兵书名称,相传为黄石公所作。

②怀远:让远方的人慕名而来。

③一异:统一不同类者。

④《家语》:即《孔子家语》。魏人王肃撰,记载的是孔子的相关事迹。

【译文】

《玉钤经》说:“如果一个人的品德足以让远方的人慕名而来,如果他的信誉足以把形形色色的人集聚在一起,如果他的见识足以照鉴古人的正误,如果他的才能足以冠绝当代,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作人中之英;如果一个人的理论足以成为教育世人的体系,如果他的行为足以引为道德规范,如果他的仁爱足以获得众人的拥戴,如果他的英明足以烛照下属,这样的人就是人中之俊;如果一个人的形象足可做别人的仪表,如果他的智慧足以决断疑难,如果他的操行足以警策卑鄙贪婪,如果他的信誉足以团结生活习俗不同的人们,这样的人就是人中之豪;如果一个人能恪守节操而百折不挠,如果他多有义举但受到别人的诽谤而不发怒,见到让人嫌弃的人和事而不苟且避让,见到利益而不随随便便去获取,这样的人就是人中之杰。”

《孔子家语》说:“从前贤明的君主一定要对普天之下的名士了如指掌,不但知道他们名声的好坏,而且知道他们的品质优劣,这样才能恰如其分地授予他们相应的头衔,使他们显得尊贵荣耀。这样一来,天下就好统治了。”孔子在这里所说的,意思是对人才的品行之等级要有个基本估量。

【评析】

没有人能够真正成为“英雄豪杰”,也就是说这个世上不可能存在完美的人。

那么,作为领导者知道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当今社会,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各种各样的人才也分得越来越具体。这就需要领导者练就一双识人的慧眼,从中选出自己需要的人才,为己所用。 PGNfD+dSQXL/r2XPfNGmoktcX7v+dod4AN9/nVH1N881BTtVzeW6kHWq2WGhKxs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