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与晚清,在中国历史研究中往往因话题的交互性而相提并论 。不过,与追溯二者间实在的影响不同,考察相隔三百多年、并无承继模仿的两组《女诫》白话注解本,这里要做的其实是平行比较。
为便于下文的讨论,此处先将五个文本的大致情况简述如下:
最早出现的是张居正(号太岳,1525—1582)著《‹女诫›直解》。万历六年(1578)二月,十六岁的明神宗成婚,娶平民出身的王氏为后 。而神宗母李太后因帝“大婚有期,虑民间女子未闲姆训”,乃取《女诫》,命时任首辅的张居正“略为注解,俾之诵读” 。结合张氏写于篇首的说明,“圣母慈圣皇太后命臣居正直解汉班昭《女诫》,以教宫闱”,可知此“民间女子”并非泛指,而张居正的注解本最初也仅供宫中教读,无意外传。直到张氏于万历十年(1582)病逝三十年后,家人所编《张太岳文集》刊行,此篇才得以在卷十一录入。
张本开篇冠以万历皇帝《圣制序》,以下依“曹大家女诫序”“卑弱第一”“夫妇第二”“敬慎第三”“妇行第四”“专心第五”“曲从第六”“和叔妹第七”的原篇次序而下。每篇在题目之后,即提纲挈领,总括大意,第一篇也简要介绍了班昭事迹,接着抄录原文,然后进入释读。而属于“直解”的部分又包括两项内容:先用白话讲解文言词汇,继之以“大家说”的白话译述。篇中,凡《女诫》原本文字均退两格排列,与张氏的直解乃顶格而书形成对照,惟解题以退三格相区别。如此版式,与其他各本迥异。
晚明另一以白话写成的《曹大家(女诫)直解》出自赵南星(字孟白, 1550—1627)之手。赵氏以东林党领袖闻名,与邹元标、顾宪成并称“三君”,官至吏部尚书 。此编撰于万历十五年(1587)夏五月。全篇以俗语串讲为主,偶有字词注释,也只插入前列原文的相应处;并且,“曹大家《女诫》叙”并无白话译解,仅简述:“大家(音姑)姓班,名昭,扶风人,班彪之女,固之妹也。嫁同郡曹世叔。昭有才学,节行法度。汉和帝时,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显然以为叙述著作缘起的该篇文字对一般女子并不重要。卷首作者栏题“高邑赵南星解”,卷末有自署“孟白书”一短跋,并记时间。书成后,即曾单独刊行。版式为原文顶格,赵解退一格。
《‹女诫›浅释》内封
其他三部《女诫》释读本则出自晚清。若以编写年代而论,当以劳纺所著《‹女诫›浅释》最早。劳父乃宣(号玉初,1843—1921),浙江桐乡人,本为近代著名音韵学家,提倡拼音文字,所拟“合声简字法”颇切实用。劳纺(1867—1901) 为其次女,字织文,除此书外,尚有《织文女史诗词遗稿》 。劳氏光绪十七年(1891)嫁与新疆巡抚、陕甘总督陶模之子保廉(亦作葆廉)为继室,十年后病逝广东。据其《‹女诫›浅释·跋》云:“曩读是书,家大人命效闽县陈君心泉《‹论语›话解》之例,衍为俗说。纺承命,句诠而字释之,数月而竣,名曰《‹女诫›浅释》。”可知此篇乃是劳纺未出阁时所撰。劳氏作此本为“藏之书箧,聊用自箴”,经其夫劝说,“谓尚浅显易晓,或于女教稍有裨益” ,方才付梓。
该书标为“汉扶风班昭撰/桐乡劳纺释”,体例一如陶保廉《‹女诫›浅释·序》所说:“每章先疏其字义,次衍说一通。”疏解字义均以双行小字,直接原文排印;而“衍说”部分均以“解曰”开始,低一格书写。陶序作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仲冬,当时,陶与劳氏一同侍奉其父陶模,居住兰州。序后为《‹女诫›校勘记》,说明:“此编所录《女诫》,悉依《后汉书》原本,证之坊刻《女四书》《宫闺文选》等书,文字微有不同。记其大略,以备参考。”查陶序,曾言其“代为校写” ,故知此校勘工作非劳纺自为。此书初版署“光绪己亥夏守拙之居刊”,所谓“守拙之居”应与劳夫字拙存有关。以此推断,《‹女诫›浅释》1899年版当为家刻本。
而先于劳纺之著、于1898年开始刊载的裘毓芳作《‹女诫›注释》,写作时间反而靠后。此编自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初一日(1898年5月20日)起,在《无锡白话报》(后改名《中国官音白话报》)第3期连载,至七月初一日(8月17日)第17、18期合刊,已见“和叔妹第七”开篇。因未见八月十一日(9月26日)最后一册杂志,故无从知晓全文是否刊完。但起码光绪二十七年(1901)裘廷梁编印《白话丛书》第一集时,《‹女诫›注释》作为第一种著作,已经全篇收入。
裘著直接署记为“金匮裘毓芳撰”。前有吴芙“光绪戊戌四月”即1898年5月 所写序,而以华留芳女史的《‹女诫›注释·后序》收束。正文部分,裘毓芳先介绍《女诫》其书与班昭其人,最后说道:“我如今先把这《女诫》的序,分做两段;先把字义解明白了,再把一句一句的意思,细讲出来。讲完了序,再把七篇《女诫》,依着次序,一篇一篇的细讲。” 其实在“细讲”之后,还有裘毓芳的阐发。全本排版方式为:班昭原文顶格,字义解释和逐句细讲低一格,作者发表的意见再低一格。其评述部分又以“裘毓芳说道”的提点,与每段细讲开头之“曹大家说道”相对应。
《‹女诫›注释·后序》书影
作者裘毓芳(1871—1902)乃近代女界名人。其字梅侣,无锡人。叔父裘廷梁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廿一日(1898年5月11日)创办《无锡白话报》时,由她主持编务,故戈公振《中国报学史》誉之为:“我国报界之有女子,当以裘女士为第一人。” 除《‹女诫›注释》外,裘氏还在该刊接连发表了《孟子年谱》《海国妙喻》《海国丛谈》《海外拾遗》《俄皇彼得变法记》《日本变法记》《化学启蒙》《印度记》等。因此,《白话丛书》第一集所收《‹女诫›注释》《农学新法》《俄皇彼得事略》《日本志略》《印度记》与《海外拾遗》六种,全为裘毓芳演述。而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初六(1898年7月24日)《女学报》在上海创刊,裘也为最初具名的十八位女主笔之一,并在第7期发表过《论女学堂当与男学堂并重》。其于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十六日(1902年6月21日)因传染时疫去世 ,令人痛惜。
《女诫》俚语本(夹有豆芽字母及绘图)
相比而言,为《‹女诫›注释》作序的吴芙,生平最难考知。而吴氏所以重要,是因为其人也留下了一部《‹女诫›注释》俚语本。现藏于上海图书馆的吴著乃清抄稿本,封面左上方大字竖写“女诫”,下接小字“吴芙俚语本”,右侧下方有“无锡白话报馆置”一行题记。这样也就可以了解,此本应是《无锡白话报》的存稿。
可惜,此篇并未完成,目前所见只有卷一,系对班昭《‹女诫›序》的演绎。作者栏题署为“汉班昭撰/国朝吴芙演俚语”。其所谓“俚语”乃无锡方言。前面先顶格介绍《女诫》与班昭,接着退一格的大段“吴芙说道”,意思大致与为裘毓芳书所撰序相同,不过以方言而非官话写出。接下来是对班序的抄录与解说,其形式别具一格:原文之后,先直接以“曹大家说道”引出俚语译文,然后才逐字逐句地讲解,程序恰与别书相反。最特别的是,译文中若干俗话文字旁,又以红笔画框,填进班序中相应的文言词语。对此,吴芙自己有解释:“拿红笔旁边竖出来,是什么花样?就是注明白什么字是什么讲究。‘鄙’就讲粗俗小气;‘人’就讲人;‘愚’就讲笨;‘暗’就讲弗明白……” 卷首则是一篇“七字俚语”的《‹女诫›注释题辞》,虽未署名,应当也是吴芙手笔。该卷的写作时间,应略早于据吴文改写的裘著序所署之“光绪戊戌四月”。
从为裘毓芳撰序之交情看,吴芙显然为女性。其行文间时常出现音韵标记,吴氏也自言,有些字“书上弗曾有过,写他不出,故此就用等韵简马[码]” ,而等韵是一门相当专门的学问,少有女性学习,因此笔者也曾疑心,此位吴芙或许是托名作者。后查阅吴稚晖年谱,知其有一女恰名吴芙(字孟蓉),1889年11月9日出生,《无锡白话报》刊行时,才得虚龄十岁。更得知吴稚晖于1896年创造了“豆芽字母”, “以拼音字母,拼写乡音俗语,以代字母,使文盲可以据以代语”; “并教家人试学‘豆芽字母’,以为通讯工具” 。而此一《‹女诫›注释》俚语本中所用的“等韵简马”,即为吴氏家传的“豆芽字母”,因此可以断定,此稿的作者吴芙即为吴稚晖之女。吴芙1902年6月随父亲一起留学日本,进实践女学校 ;1909年又追随父亲留学英国,专习化学。后定居上海,1973年病殁 。
总括上述诸本,晚明二种均出自男性重臣,晚清三种均由民间女子编写,两组作者身份存在巨大差异。反映在文本的外貌样式上,尽管张居正本以直解的顶格而书突出了解释者的身份,毕竟还是依仗权势得来;后出的三种文本则不但加强了序跋的撰写,更由“解曰”过渡到直揭姓名的“××说道”,不满足于“跟着”班昭说,还要“接着”班昭说,从而确立了女性注释者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