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言什么是哲学

小引

1.思考普遍性问题是哲学的开始

我们的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男女之事,人对自然的使用、改造,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交往等等,大多是一些针对具体的、个别的或局部的事物和现象的活动,人们较少自觉地考虑普遍性的问题,特别是把世界(包括人在内)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的这样一种最大最高的普遍性问题,而这种最大最高的普遍性问题正是哲学研究的对象。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G. W. F. Hegel,1770—1831)说:“哲学以思想、普遍者为内容,而内容就是整个的存在。”“什么地方普遍者被认为无所不包的存在,……则哲学便从那里开始。” 英国现代哲学家罗素(B. Russell,1872—1970)也说过:“当有人提出一个普遍性问题时,哲学就产生了,科学也是如此。”“提出普遍性问题就是哲学和科学的开始。” 哲学所讲的普遍性主要是指我所说的最大最高的普遍性。科学所讲的普遍性、规律性是较小范围的普遍性,但只要是思考普遍性问题,就有着哲学的起点。古希腊的哲学,原本把科学包括在内,哲学与科学尚未分化,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讲的都是普遍性。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觉得哲学距离现实生活比较遥远抽象而不切实际的根本原因。但是另一方面,这种关于整个世界的普遍性问题又经常渗透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特别是一些好奇心较强的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例如那本畅销全球的哲学史通俗读物《苏菲的世界》,一开始就提出了两个最大最高的普遍性问题:“你是谁?”和“世界从哪里来?”。这就表明,即使是最大最高的普遍性也是与具体的、个别的事物和现象相联系的,哲学是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在当今市场经济繁荣、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时代,人们一方面热衷于追求功利,热衷于对具体的东西的占有,一方面也常常要追问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追问一些最大的普遍性问题。有一位大富豪甚至感叹自己精神空虚,一无所有,另有一位企业家站在上海金茂大厦的顶层还念着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都说明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大都也作哲学的思考。

2.哲学思考源于惊异

古希腊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说过:“由于惊异,人们才开始哲学思考(‘惊异’又译‘好奇心’)。” 惊异是从无知到知的“中间状态” 。完全无知,不会起惊异之感,完全知道了,明白了,也无惊异之可言,只有在从无知到知的那一过渡状态中,才产生了惊异。

哲学究竟源于一种什么样的惊异呢?对芝麻大的一点小事、小问题容易惊异、好奇的人,比起对任何事、任何问题都麻木不仁的人来,显然更具哲学头脑,更有哲学的起点,但哲学之为哲学,或者说严格意义下的哲学,乃是源于对世界整体性把握这样一种最大最高的普遍性问题的惊异。或者倒过来说也一样,有了对这种普遍性问题的惊异、好奇,就意味着哲学问题的提出和哲学的产生。

我们平常说,哲学源于实践。我以为这个观点当然是正确的,但它并不是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哲学源于惊异的观点互相对立、互相矛盾的。人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在实践中(我理解的实践,不只是指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的实践,我把它更广泛地理解为人生的一切活动,既包括生产,也包括日常生活),才有可能产生惊异,但仅有现实生活和实践并不一定产生惊异,有的人尽管生活着、实践着,却麻木不仁,很少惊异之心,这种人就缺乏哲学头脑。说人天生有好奇心,这是就广义而言。人的好奇心有强有弱,好奇心非常弱的人是难以步入哲学之堂奥的,他们的现实生活也是很贫乏的。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在实践中对事物易起好奇心的人,才可能成为有哲学头脑的人。把哲学起源于实践同哲学起源于惊异对立起来,用前者反对后者,这种观点未必妥当。 VnegVaYWxgGGymQVH0G96ObHiNy4N8dEmGpfJ2ESU6Q8i/lzP+BW3TbddNinoOT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