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近几年来给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的研究生讲授过两次“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的课程,1985年上半年又到华南师范大学讲授过一次。本书系由杨寿堪、李运生两位同志就我的讲课记录,整理、加工和增补引文而成(杨寿堪同志负责第一、二、四、五讲,李运生同志负责第三、六、七、八讲)。我最后又作了一次定稿和核对德文原文的工作。本书凡有错误之处,均由我个人负责,敬盼读者指正。为了保持我原来讲课的风貌,本书在文字上不免有一些重复之处,尚希读者鉴谅。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从康德到黑格尔均以统一性(Einheit)为他们哲学的根本原则,而统一性在他们看来又是和人的主体性(Subj ektivität)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统一性就谈不上主体性,没有主体性也不能理解统一性。因此,主体性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精神性、自我、自我意识、自由等等都成了他们哲学的中心概念。但是,自从现代哲学中有诸多派别兴起以后,多样性的思想几乎占了绝对优势,统一性概念遭到严重破坏,人的主体性也往往被抹杀。因此,近来在联邦德国又萌发了一种回归到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趋势,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新的角度,探讨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中的统一性概念,以便进一步阐发人的主体性原则。康德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中第一个强调和系统论证统一性以及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本质的人。本书所贯穿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要说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实系他所向往的未来形而上学(玄学)的一个 导论 ;他讲现象界实系为了建立本体界;他限定知识和必然性的范围系为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本质留地盘;他关于统一性的理论实系说明,一个真正的人或者说人的主体性,在于人是一个包括着和统率着各种自然科学知识的自由的最高统一体,而在他看来这样的统一体也就是一个道德行为的主体。我们今天既要重视发展自然科学,重视物质文明,又要重视人的独立自主性,重视精神文明,那么,在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统一起来的问题上难道不可以从康德哲学中特别是他的统一性学说和主体性学说中得到一些启发吗?

张世英

1986年11月27日

于北京大学燕园 4+ZysF7d2Gj6FkkVKbcS25vIdKAZ2wxYHhO7Dj4Spp94C4UxmHn+1epxLuZ7O/D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