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科学知识是“先天综合判断”

关于科学知识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康德还用了他自己的一个专门术语来说明。他认为,科学知识既不是分析判断,也不是综合判断,而是“先天综合判断”。

1.“分析判断”“综合判断”与“先天综合判断”

康德说,他的“批判哲学”在于通过总结以往各种认识理论,批判地研究人类的认识能力,给人类认识能力规定界限,说明为什么在这个界限之内认识是可能的,而超过这一界限认识是不可能的,从而使人类认识纳入科学轨道。因此,必须进一步阐明知识的含义及其来源问题。

什么是知识呢?康德指出,单纯概念还不是知识,知识必须是由概念联系起来的判断,它在内容上必须肯定或否定某种东西,因此,知识也就是判断。“在一切判断里,当我们想主语对宾语的关系时(我只考察肯定判断,随后把结果应用于否定判断就容易了),这关系有两个不同的可能。一种可能是宾语乙属于主语甲,作为(隐蔽地)包含在概念甲里的某种东西;另一种可能是虽然宾语乙是与概念甲有联系,可是它却是在概念甲以外的。在前一种情形里,我把它叫做分析判断,在后一种情形里,我把它叫作综合判断” 。任何科学知识都是以一定的逻辑判断形式出现的。依照判断的主词和宾词的不同联系,便有两种可能,即逻辑判断可以区分为“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所谓“分析判断”是“宾语与主语的联系要具有同一性的判断” 。因此它是一种“解释的判断”, “因为宾语对于主语概念并没有增加什么东西,只是把主语概念分成作为其组成部分的那些概念,我们认为那些概念全都是在主语概念里的,只是想得不够清楚罢了” 。就是说,判断中的宾词已经完全(隐蔽地)包含在主词之中,宾词的内容无须借助于经验,只需要按照形式逻辑的同一律,就可以从主词中直接分析和陈述出来。正因为这类判断中宾词的内容本来就包含在主词之中,是主词概念的组成部分,因此,这类判断是完全可靠的,而且具有普遍性必然性。但是,这种判断不能给知识增添任何新内容。例如,“黄金是黄颜色的金属”和“一切物体是有广延的”这两个判断,宾词“黄颜色的金属”和“广延”已分别包含在主词“黄金”和“物体”之中,从主词“黄金”与“物体”中直接可以分析出宾词“黄颜色的金属”和“广延”。这种分析的结果却没有给主词“黄金”和“物体”增加和扩充任何新的东西。

什么是“综合判断”?它是“宾语和主语的联系没有同一性的判断” 。因此它是一种“扩充的判断”,因为这种判断“给主语概念加上一个我们不曾以任何方式想到在它里面的宾语,我们不能应用分析把宾语从主语概念里抽出来” 。这就说明综合判断的宾词和主词之间没有同一性,即宾词不包含在主词之中,只有借助经验才能使宾词同不包含宾同的主词结合起来,从而增加和扩充了知识内容。例如,“一切物体是有重量的”。按康德的说法,物体不一定有重量,因此,主词“物体”中分析不出宾词“重量”,只有借助于经验才能使宾词“重量”同主词“物体”结合起来。但是,通过感觉经验而得到的判断,并没有严格的普遍性和绝对的必然性。

康德讲“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目的仍旧是为了阐明知识有先天的成分和经验的成分。他指出,“经验判断,就其为经验判断来说,全都是综合的” 。它总是对主词的内容有所扩充。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要把“经验 判断”同“经验判断”混淆起来。康德说:“尽管一切经验判断都是经验的判断,也就是说,它们都是以感官的直接知觉为依据的,但不能因此就反过来说,一切经验的判断都是经验判断。” “经验的判断”是指感觉经验的材料,是没有普遍性必然性的东西,而“经验判断”则是知性形式同感觉材料相结合的产物,所以是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判断。例如“太阳照晒石头”, “石头变热了”,这是“经验的判断”,但因为它只不过是一堆感觉材料,“太阳照晒石头”与“石头变热”这两件事中尚无普遍性必然性。如果说“太阳晒热了石头”,那么这是知性形式因果范畴整理综合的产物,因而具有了普遍性必然性,所以成为一种“经验判断”。概括地说,“ 经验的判断,在其有客观有效性时,就是经验判断 。从康德区分“经验的判断”和“经验判断”来看,也表明他对知识的基本观点,即知识虽然离不开感性经验,但又不能归结为感性经验,知识是先天形式同感觉经验两种因素结合的产物。

至于“分析判断”同“先天判断”之间的关系,康德认为两者间是不能划等号的。他认为一切“分析判断”都是“先天判断”,这是“因为构成分析判断时,我一定不要到概念以外,根本无须经验的证据来支持它。‘物体是有广延的’是先天地有效的命题,因而不是经验的。因为求诉于经验之前,在物体概念里已经有了我的判断所需要的全部条件。我只需按照矛盾律从物体概念里抽出所需要的宾语,而这样做同时还能够意识到这个判断的必然性——这必然性正是经验所永远不能教给我的” 。因此“分析判断”都是“先天判断”,因为都具有普遍性必然性。但是,康德认为“先天判断”却不一定者都是“分析判断”。因为在康德看来,有一种判断既是先天的又是综合的,这种判断既扩充了内容,而主词与宾同之间又有必然联系,这就是“先天综合判断”。康德区分“先天判断”和“分析判断”更进一步地表明他对知识有两种因素的基本观点,即“分析判断固然很重要,并且也确是必需的,但分析判断的重要和必需,只是为了用它获得在进行一种可靠而广泛综合时所必需的概念的明晰,而这种综合是将为所有以前知识带来真正增益的” 。总之,综合判断有先天的综合判断与经验的综合判断之分,而科学知识都必须是“先天综合判断”。康德认为,经验论者和唯理论者认为一切综合判断都是经验的,一切先天的判断都只是分析的。他们不知道有既是先天的又是综合的判断,所以都不能正确说明科学知识的含义和构成问题。唯理论者莱布尼茨把真理分为“理性的真理”和“事实的真理”两种,前者是必然的,以同一律为根据,后者是偶然的,以因果律、充足理由律为根据。到了另一位唯理论者沃尔夫那里,他取消了这两种真理的区别,把一切都归结为同一性。经验论者休谟使康德明白了沃尔夫的缺点,使他认识到光靠同一性达不到真知识,必须依靠感觉经验。但康德又认为休谟否认了必然性,也达不到真知识,于是进行独立思考,其结果就是:只有“先天综合判断”才是科学知识。唯其是先天的,所以具有普遍必然性;唯其是综合的,所以具有感觉经验。反之,单从感觉经验所得到的只是综合,而非先天;单从思维所得到只是先天;而非综合。康德认为只有两者的结合才是真知识。

2.“理性的一切理论科学里都包含有先天综合判断的原则”

联系前面所讲的质料与形式的区分来说,康德认为,科学知识的构成必须具有两个因素,一是质料,二是形式。要构成科学知识,就必须用先天的形式去综合、整理和统一质料,使它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康德把这种先天形式和后天经验相结合所产生的科学知识,叫作“先天综合判断”。

因此,“先天综合判断”可以说是先天形式同质料相结合所产生的一种逻辑判断,这实际上也就是从逻辑学的角度对科学知识所下的定义。任何科学知识都是以一定的逻辑判断形式出现的。这种逻辑判断既有普遍性必然性,又提供了知识的新内容。

康德认为,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都是先天综合判断。形而上学关于灵魂、世界、上帝的命题也属于先天综合判断。

首先,数学知识是先天综合判断。康德说:“严格的数学命题都永远是先天的判断,而非经验的判断,因为它们具有不能来自经验的必然性。” 至少纯数学都是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纯先天的知识,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过去一般人总以为,数学知识只能是先天的分析判断,认为只根据矛盾律就能认识到数学的基本命题本身是真的。康德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 康德断言:以为无须借助经验,只要凭借形式逻辑的矛盾律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到数学的知识,推演出整个数学知识体系,这是他所不能同意的理论。康德以“7+5=12”这一数学命题为例,说明数学知识既是先天的,又是综合的判断。康德认为,表面看来,这一数学命题似乎可以不必借助直观,单纯地按矛盾律即可从 7 加 5 之和的概念中分析出 12 来,其实这是不行的。我们只能在它们之外找到与之相适应的直观,例如以五个指头或算术所用的五个点来帮助,一个一个地从 5 加到 7这个数目上去,才能得到 12 这个数。所以康德指出:“如果仔细考察一下,我们就会发现 7 与 5 之和的概念只包含着两个数目之联合为一个数目,而在这里面并未想到那联合两个数目的单个数目是什么。” 要想得到那单个数目,“我们只有到这些概念以外,找与其中一个概念相应的直观来帮助我们,例如我们的五指,或者像赛格耐在他的 算术 里所用的五个点,把在直观中给予了的 5,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加到 7 的概念上” 。如果拿比 7 与 5 更大的数目,例如几十万以上的大数目相加,就会更加清楚:这个“算术命题永远是综合的” 。就是说,如果不借助直观,只是作概念分析,是永远得不到这个和数的。因此,纯数学知识既具有普遍性必然性;但又必须依赖感性直观。7+5=12 这个判断既是普遍必然的,又增加和扩充了知识,这里的等号不仅仅是分析,而且是综合。康德还举出“直线是两点间最短的线”这一几何学的命题为例,认为这一命题一方面是先天的判断,而非经验的判断,因为它们具有不能来自经验的必然性,即具有经验归纳无法提供的必然性;但另一方面它又是综合判断,因为直的概念不包含着什么量,只包含质。“最短的这概念完全是增加的,因为不能通过任何分析过程把它从直线概念里引申出来。所以这时一定要找直观来帮助,只有这样才可能得到综合” 。总之,宾词“线”的“短”(量)不能从主词“线”的“直”(质)中分析出来,“直”只包含质,不包含量,必须借助感性直观进行综合才有可能。又如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 1 80°这个判断,在康德看来,仅仅从三角形的概念中分析不出三内角之和等于1 80°。

数学判断之所以是综合的,其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它不能归结为逻辑真理,例如2+2=4就可以被否定而不自相矛盾;二是因为数学原理都是心灵综合能力的结果,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我们把不同单位综合为一个整体,如积点成线,积不同单位成一数。但是康德也容许某些分析命题如a=a, (a+b)>a在数学证明中起作用,不过康德又认为这种分析命题并不特别是数学的,它们只作为方法的锁链中的联结之用,而不是作为原理。

其次,自然科学即物理学也是根据“先天综合判断”的科学。例如“在物质世界中的所有变化中,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这一命题,“不仅是必然的,从而它们的来源是先天的” 。因为这一命题并不能从经验中归纳出来,而是先天的知性形式概念范畴综合整理感觉经验的产物,从而具有普遍有效性。但这一命题同时又是综合的,因为它不能靠先天分析得来,主词“物质”同宾词“不变”之间并没有同一性,即“物质”这个主词中并没有包含“不变”这一内容。所以,“ 自然科学(物理学)包含着先天综合判断作为其原则

那么,形而上学的判断又是什么判断?这是康德所要阐述问题的重点。他的批判哲学目的就在于推翻旧形而上学,建立未来的科学的形而上学。他指出:“形而上学,即使我们认为它到现在为止一切努力都失败了,可是由于人类理性的本性,它却是一门完全避免不了的科学,因此它 应该包含着先天综合的知识 。” 但笛卡尔等人的旧形而上学却认为依靠概念分析就可以得出上帝存在的判断。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上帝存在”这一命题中已经把“上帝”概念同不包含在“上帝”概念中的“存在”结合起来了,因而在这个命题中“上帝”这一概念已经被增添了新内容,所以这个命题是“先天综合判断”。单靠分析是得不到旧玄学(旧形而上学)关于上帝存在这样的先天综合判断的。但是,“先天综合判断”只是对于现象界和有限事物才有效,“上帝”是超经验的本体界的东西,对“上帝”下这种判断,说它存在或不存在是错误的。旧形而上学把只能运用于现象界的东西错误地运用于本体界了。我们对于超感性的东西是无法获得知识的,因而“物自身”是不能认识的。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问:究竟形而上学本身能否成立呢?康德回答说,对于经验和科学对象,完全可以做出先天综合判断,而对于超经验的灵魂、世界、上帝则是永远无法做出先天综合判断的。为此,康德把形而上学区分为“内在的形而上学”和“超越的形而上学”。“内在的形而上学”是出于纯粹知性的知识,是研究关于现象的有限事物的知识,即通常说的知识论问题。“超越的形而上学”是出于纯粹理性的知识,是关于本体的形而上学,即传统形而上学问题。康德为什么要提出“内在的形而上学”这一概念?他认为,哲学家同自然科学家一样,都研究科学知识,只是研究的角度不同而已。哲学家所研究或寻求的是科学知识成立的哲学基础,或者说寻求科学知识成立的先决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以称之为 形而上学 。对于这种“内在的形而上学”来说,“先天综合判断”是完全能够成立的,而对于“超越的形而上学”,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形而上学来说,“先天综合判断”则是完全无效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目的也可以说是要把数学、物理学的纯真的先天综合判断同理性形而上学的空虚笨拙的先天综合的玄思作一对比。 +Gh1AuGxEd91zWogSmwGM6g3sbGUDkIPkCpcOkjZgxPjbJQ5wAXG6YkSFvbo6dC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