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建立形而上学(玄学)是人类理性的自然倾向

在康德之前,从古希腊哲学开始,特别是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哲学家们就探讨形而上学的问题。这里所说的形而上学完全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和辩证法相对立的形而上学,而是指关于存在的本质的学问,指关于宇宙整体的学问。我们知道,每门具体科学只是研究有限范围内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现象,可以说,是研究宇宙的某一部分的学问。例如:生物学只讲生物现象,化学只讲化学现象,即使是一些边缘科学也还是研究有限范围内的现象。但是,形而上学则不同,它是研究无所不包的整个世界的,换句话说,形而上学是讲宇宙整体的学说。假如就康德哲学来说,他所讲的“理性”追求的目标就属于形而上学的东西,他所说的“感性”“知性”的知识,就属于形而下的东西。从亚里士多德直到康德这样长的时间里,西方哲学史都在探讨形而上学的问题。为了使大家不至于把这里讲的“形而上学”与今天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相混淆,我改用“玄学”一词。

康德不满意过去对玄学的研究,特别是不满意近代哲学史上旧玄学的研究。他说:自然科学在迅速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成就,而形而上学“却老是原地踏步不前” 。“ 玄学 ”是一种完全孤立的思辨的理性知识,它超越于经验教导之上,而且在其中理性诚然是它自身的学生;玄学仅仅依据概念(不像数学那样依据概念之应用于直观),但玄学虽较别的科学更古老,并且即使一切其他学问被一切的野蛮所破坏摧毁而玄学依然存在,可是玄学到现在为止,命运还没有给它那么大的恩惠,使它能够进入—门科学的可靠道路。“在玄学里,人们不得不翻来覆去地走回头路,因为人们发现此路不能引导我们达到自己的目的地;至此,研究玄学的学者之间,主张远远谈不上一致,倒不如说这是一个角斗场,看来专为用武而设,还从来没有一个角斗士争到一块哪怕一寸之土,能够凭着胜利把它长远地占领下去。可见,毫无疑问,玄学的做法到现在为止只不过是暗中摸索,而且最糟糕的是在单纯的概念中间瞎摸” 。所以自亚里士多德至今2000多年以来,玄学的问题迄未得到解决,特别是近代哲学中的旧玄学家们把玄学的名声败坏了。尽管“在旧的大学的学科设置中仍然保留着形而上学的影子”;尽管“科学院还不时颁发奖金,诱使人们写这方面的论文。但是形而上学已经不再列为严正的学术之一了,而任何人自己都可以下这样的判断,即一个有学问的人,当人们想要称他为伟大的形而上学家时,他用怎样的心情去接受这样一个虽然出于善意、但是不受任何人羡慕的荣誉” 。于是就有人主张干脆取消玄学。康德认为,玄学是取消不了的,认识和研究宇宙整体,是出于人的理性的必然要求,人们总是要求能够把握宇宙整体,把握绝对完整的东西,这是人类理性的自然倾向,要不然,怎么会几千年来尽管没有研究出一个结果来,却总是还有人要去研究玄学!这就像贺拉斯的一首诗所描写的那样:

乡下佬等候在河边,

企望着河水流干;

而河水流啊、流啊,

永远流个不完。

因此不能因为过去哲学家们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玄学,就取消玄学,这是因噎废食的办法。康德很有感慨地说:“人类精神一劳永逸地放弃形而上学研究,这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办法,这种办法是不能采取的。世界上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形而上学;不仅如此,每个人,尤其是每个善于思考的人,都要有形而上学,而且由于缺少一个公认的标准,每人都要随心所欲地塑造他自己类型的形而上学。至今被叫作形而上学的东西并不能满足任何一个善于思考的人的要求,然而完全放弃它又办不到。”

当时自然科学很有成就,尤其数学发展更快,因此,许多摘自然科学的人认为,我可以在自然科学或数学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可以在自然科学的领域获得声誉,又何必把自己的才能应用到玄学上去,何必以自己的名声在玄学上打赌,去冒险!正如康德说的:“其他一切科学都不停在发展,而偏偏自命为智慧的化身、人人都来求教的这门学问却老是原地踏步不前,这似乎有些不近情理。同时,它的追随者们已经东零西散,自信有足够的能力在其他科学上发挥才能的人们,谁也不愿意拿自己名誉在这上面冒风险。”

同时,人们对于具体科学,例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不能随便发表议论,必须具备起码的知识,才敢开口。而形而上学则不同,它是研究宇宙整体的,不是研究宇宙中具体的某种现象的,有些人没有很好的研究,就可以发表一通意见,因为什么是真理,什么不是真理,没有一个标准。这样一来,好像玄学成了最容易的科学,似乎在这个领域,无知和有知没有显著的区别。康德说:一些不学无术的人,“在别的科学上不敢说话的人,在形而上学问题上却派头十足地夸夸其谈,大言不惭地妄加评论” 。“这是因为在这个领域里,实在说来,人们还不能掌握确实可靠的衡量标准用以区别什么是真知灼见,什么是无稽之谈” 。因此,即使是“最浅薄”之徒也能向“最深刻的思想家进行挑战,并且还能拉架一番” 。黑格尔也说过类似的意思:现在哲学成了最容易谈论的科学,好像连一个小孩子也可以同一个大哲学家辩论一番。

总之,无论是康德,还是黑格尔,都认为一定要有玄学,人的理性一定要求把握这个东西,否则,人生就没有寄托。黑格尔说得更形象:如果人生没有玄学,没有哲学,就好像建立了庙堂而没有菩萨一样。如果庙堂里连一个菩萨都没有,那还算什么庙堂!

康德认为,在近代哲学史上把形而上学弄得声名狼藉的,主要是独断论和怀疑论这两派。独断论以笛卡尔、莱布尼茨为主要代表,他们是唯理论者,康德以前的旧玄学主要是指这一派;怀疑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休谟,他们是经验论者。

独断论者的主要错误在于把宇宙整体、本体和现象,关于本体的学问和关于现象的学问混淆起来。康德的哲学恰恰是要把这两个东西、这两种学问区别开来。独断论以只能说明现象世界的概念、范畴来说明宇宙整体,这完全是错误的,因为我们说这个现象是那个现象的“原因”,那个现象是这个现象的“结果”,其实,这些概念、范畴都是关于有限现象的、一部分的具体的东西的,是指有限经验的东西,而不是对宇宙整体来说的。

这里要对“有限”一词解释一下。德国古典哲学家(包括康德在内)常用“有限”一词。他们所理解的“有限”顾名思义就可理解。比如说:限定这张桌子是桌子,那它就不是椅子;限定这个茶杯是茶杯,那它就不是茶壶。凡是有限的东西,在它之外一定还有别的东西来限定它,它是这个就不是那个。“有限”的东西大体上相当于我们所讲的相对的、个别的东西。茶杯相对于茶壶,桌子相对于椅子。“相对”就是指一个东西在它之外还有一个别的东西和它相对。所以同“有限”相对的是“绝对”。有限的东西是有条件的,它只能在某种条件下才存在;绝对的东西是无条件的,它的存在无需在它之外找条件,这就是整体、本体。

旧玄学家们总爱把仅仅适用于有限东西的概念、范畴的范围扩大,强加到整体、本体上去,这是错误的。康德认为:无限的整体、本体既然是无所不包的,在它之外没有别的东西,因此不能用因果关系之类的概念范畴来说明。例如旧玄学家笛卡尔、莱布尼茨和沃尔夫等人用原因和结果去说明整体,说整体是原因,或者说整体是结果,这样说了等于没有说,这是因为整体、本体的东西根本是无法用因果一词来表述的。同样,关于“存在”与“不存在”的范畴,平常我们说这个东西是存在的,那个东西是不存在的,都是就有限的事物来说的。还有“永恒”“实体”“必然”“偶然”等范畴也是如此,都不能用它们来说明无所不包的本体。但旧玄学家总是爱用这些关于有限现象的范畴去说明或表述玄学所研究的对象:上帝、世界、灵魂,从而他们提出了:上帝是存在还是不存在,灵魂是有灭还是不灭,世界整体有终极原因还是没有终极原因,如此等等,康德认为,这就是独断论。所谓独断,其意思就是指把对待现象的东西,武断地应用到整体、本体上去。本来,本体的东西不是你的权力范围,而你把对待现象的东西武断地硬加到本体上面去,这就是一种专横独断。康德说:旧形而上学曾经是“一切科学的女王” , “在独断论者的控制下,形而上学的统治首先是 专制 的” 。这是旧玄学家把玄学的声望搞坏的一个重要原因。

怀疑论主要是经验论,一般地说,它根本否认超感性的本体,特别是休谟的怀疑论更是这样。在休谟看来,所谓本体、整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世界上最真实的东西就是知觉。人们接触到的是一些冷、热、软、硬等等,看见到的是一些黑、白、红、黄等等,世界无非是感觉到的这些东西,我们感觉不到的整体、本体是无从过问的。旧玄学的独断论例如唯理论还承认有普遍性、必然性,怀疑论则完全否认整体,完全否认在经验中有普遍性、必然性。在怀疑论者看来,绝对的东西,超感性的东西是虚构,对这些问题连问都不要问。康德认为,怀疑论实际上也是独断论。为什么?因为他们武断地否认超感性东西的实在性、真实性,断然否认整体、本体的存在。所以,从一定角度来说,怀疑论也是独断论。康德指出:怀疑论者像游牧民族一样,厌恶一切固定的生活方式,不时地摧毁着社会组织,一步一步陷于无政府状态。他说:在近代,虽然一度出现了一种“人类理智的生理学(著名的洛克创立的)”;好像把一切玄学纷争都结束了,把玄学自身所坚持的合法性彻底否决了,但是尽管这位自封的女王被经验论追查出来无非是“普通经验”的庶孽,因而理应对她的僭越表示怀疑,可是由于这个家谱实际上是给她捏造出来的,所以这位玄学女王还始终坚持她的主张,于是一切照旧 。当然,康德批评的独断论主要还是指唯理论。 zEMCFrdr+tnyqhb29LW7PScpJgMMkMSSNWuKWQQfCYpJwDnDb5ETrOqdS4tvqdc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