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任务1.1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基础理论

知识目标

(1) 了解工程造价的含义、特点及计价基本方法。

(2) 熟悉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内容、工作要素。

(3) 了解工程造价管理的体制与模式。

工作任务

准确地了解关于工程造价的理论知识。

1.1.1 工程造价概述

1.工程造价的含义

工程造价是工程的建造价格的简称,是工程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以货币形式反映的工程施工活动中耗费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其含义有以下两种。

其一是从投资者(业主)的角度而言,工程造价是指一个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整个建设过程所花费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固定资产指新建、改建、扩建和恢复工程及其附属的工作,其价值形态主要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等。建设项目总投资通常指人们所说的固定资产投资,对经营性项目还包括铺底流动资金。具体构成如图1.1所示。

图1.1 建设项目投资构成

特别提示

铺底流动资金是指经营性建设项目为保证生产和经营的正常进行,按规定列入建设项目投资的那笔流动资金。按流动资金实际需用量的30%计算,即:铺底流动资金=流动资金×30%。

其二是从市场交易的角度而言,工程造价是指为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工程承发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这里的工程既可以是一个建设项目,也可以是其中的一个单项工程,甚至可以是整个工程建设中的某个阶段,如土地开发工程、建筑安装工程、装饰工程等。

通常,人们将工程造价的第二种含义认定为工程承发包价格,它是工程造价中一种重要的、典型的价格形式。它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组成。

由于建筑安装工程价格在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有50%~60%的份额,且建筑企业又是建设工程的实施者并具有重要的市场主体地位,因此,工程承发包价格被界定为工程造价的第二种含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工程投资者而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程造价就是项目投资,是投资者作为市场需求主体购买项目需要付出的价格;对承包商、供应商、规划设计等机构而言,工程造价是他们作为市场供给主体出售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总和,或者是指特定范围的工程造价,如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区别工程造价的两种含义可以为投资者和以承包商为代表的供应商的行为提供理论依据,为其不断充实工程造价的管理内容,完善管理方法及更好地实现各自的目标服务。

2.工程造价的计价特点

由于建筑产品及其生产具有单件性、体形庞大、生产周期长等特点,因此决定了工程造价具有如下计价特点。

1) 单件性计价

任何一个建设项目都具有特定的用途,需要根据特定的使用目的进行建设,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不可能成批进行建造。并且建设项目位置固定,不能移动,施工过程是露天作业,受功能要求、自然环境条件、水文地质和施工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极大。工程建设的这些技术经济特点决定了任何建设项目的建造费用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任何建设项目都要通过一个特定的程序(编制估算、概算、预算、合同价、结算价及最后确定竣工决算价等),就各个工程项目计算工程造价,即单件性计价。

2) 多次性计价

建设工程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周期长、数量大的生产消费过程,包括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设计在内的过程一般较长,而且要分阶段进行,逐步加深。为了适应工程建设过程中各方经济关系的建立,适应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要求,需要按照设计和建设阶段多次进行工程造价的计算,其过程如图1.2所示。

图1.2 建筑工程建设程序框图

如图1.2所示,从投资估算、设计概预算、招标控制价到招标投标合同价,再到工程的结算价和最后在结算价基础上编制的竣工决算,整个计价过程是一个由粗到细、由浅到深,最后确定建设工程实际造价的过程。计价过程各环节之间相互衔接,前者制约后者,后者补充前者。

3) 工程结构分解计价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一个建设项目由若干个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建成后可以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效益的单项工程组成。各单项工程又可分解为若干个能独立组织施工的单位工程。单位工程还可进一步按照结构部位、使用材料等因素划分为若干个分部工程,而每一分部工程又可按其使用的方法不同、工种不同等划分为若干个分项工程。分项工程是能用较为简单的施工过程生产出来的,可以用适量的计量单位计算并便于测定或计算的工程基本构造要素,也是假定的建筑安装产品。

与以上工程构成的方式相适应,建设工程具有分部组合计价的特点。计价时,首先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分解,按构成进行分部计算,并逐层汇总。例如,为确定建设项目的总概算,要先计算各单位工程的概算,再计算各单项工程的综合概算,最终汇总成总概算。

知识链接

建设项目的分解

1.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一般是指具有一个设计任务书,按一个总体设计组织施工,经济上独立核算,建设和运营中具有独立法人负责的组织机构,建成后具有完整的系统,可以独立发挥生产能力和使用价值的建设工程,由一个或若干个单项工程组成,如一座工厂、一所学校、一条铁路、一个矿山等。

2.单项工程

单项工程又称工程项目,是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是指具有独立设计文件,竣工后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和使用效益的工程,如一所医院的门诊楼、办公楼、化验楼等,一个工厂中的各个车间、办公楼等。

3.单位工程

单位工程是单项工程的组成部分,是指具有独立设计文件,可以独立施工,但建成后不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和使用效益的工程,如一所医院门诊楼的土建工程、办公楼的电气工程、化验楼的暖通工程、一个工程中各个车间、办公楼的土建工程等。

4.分部工程

分部工程是单位工程的组成部分,是指在一个单位工程中,按工程部位及使用材料和工种进一步划分的工程,如土石方工程、屋面工程、楼地面工程等。

5.分项工程

分项工程是分部工程的组成部分,是指在一个分部工程中,按不同的施工方法、材料和规格,对分部工程的进一步划分,可用较为简单的施工过程完成,以适当的计量单位就可以计算其工程量的基本单元,如人工挖土方、砌内墙、砌外墙、配钢筋、立模等。

3.工程造价的确定方法

工程计价的形式和方法有多种,各不相同,但工程计价的基本过程和原理是相同的。如果仅从工程费用计算角度分析,工程计价的顺序是:分部分项工程造价→单位工程造价→单项工程造价→建设项目总造价。而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即基本构造要素的单位价格和基本构造要素的实物工程数量,可用下列基本计算式表达:

式中: i ——第 i 个基本子项;

n ——工程结构分解得到的基本子项数目。

基本子项的单位价格高,工程造价就高;基本子项的实物工程数量大,工程造价也就大。其中基本子项的工程实物量可以通过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设计图纸计算而得,它可以直接反映工程项目的规模和内容。基本子项的单位价格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根据单价确定的形式形成了以下两种计价方法。

1) 定额计价方法

这是一种传统的确定工程造价的方法。定额计价法的最基本的依据是定额。定额是造价管理部门根据社会平均水平确定的完成一件合格产品所消耗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数量标准。

因为预算定额是我国几十年实践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所以用这种方法确定工程造价计算过程简单、快速、比较准确,也有利于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管理。但预算定额是按照计划经济的要求制定、发布、贯彻执行的,工、料、机的消耗量是根据“社会平均水平”综合测定的,费用标准是根据不同地区平均测算的,因此企业报价时就会表现为平均主义,企业不能结合项目具体情况、自身技术管理水平自主报价,不能充分调动企业加强管理的积极性,也不能充分体现市场的公平竞争。

2) 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

工程量清单计价法相对于传统的定额计价方法来说是一种新的计价模式,或者说是一种市场定价模式,是由建设产品的买方和卖方在建设市场上根据供求状况、信息状况进行自由竞价,从而最终签订工程合同价格的方法。在工程量清单的计价过程中,由于“工程数量”由招标人统一提供,增大了招投标市场的透明度,为投标企业提供了一个公平合理的基础和环境,真正体现了建设工程交易市场的公平、公正。“工程价格”由投标人自主报价,即定额不再作为计价的唯一依据,政府不再做任何参与,而是由企业根据自身技术专长、材料采购渠道和管理水平等,制定企业自己的报价定额,自主报价。

知识链接

(1) 2008年7月9日发布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08),从2008年12月1日起实施。

(2) 2008年发布的规范适用于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活动,包括工程量清单编制、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编制、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编制、工程合同价款的约定、竣工结算的办理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计量与工程价款的支付、索赔与现场签证、工程价款的调整和工程计价争议处理等活动。

特别提示

综合单价的确定是使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的关键,投标报价中使用的综合单价应根据企业编制的企业定额来确定。

1.1.2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概述

1.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内容

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指各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运用科学、技术的方法,对建设工程造价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活动,也就是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具体内容如下。

1) 做好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工作

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概算定额、概算指标、基础定额、预算定额、估算指标、费用定额的制定、颁布和修改,工程造价指数以及材料、劳动力、机械台班市场价格信息的收集与发布,工程造价管理法规和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等。

2) 科学确定基本建设费用构成

根据支配工程造价运动的客观规律,合理确定基本建设费用构成,以及其中建筑工程费用、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其他工程与费用等的构成。

3) 基本建设各阶段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在基本建设程序的不同阶段,可通过表1-1所示的各种造价文件来确定工程造价。

表1-1 建设程序各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

(1) 在编制项目建议书、进行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可按规定的投资估算指标、类似工程的造价资料、现行的设备材料价格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投资估算。投资估算是判断项目可行性、进行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投资估算可作为拟建项目列入计划和开展前期工作控制造价的依据。

(2) 在初步设计与技术设计阶段,设计单位要根据初步设计的总体布置、建设项目、各单项工程的主要结构形式和设备清单,采用有关概算定额或概算指标等,编制设计概算和修正概算。经有关部门批准后的设计概算,即可作为确定建设项目造价、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签订建设项目承包合同和贷款合同,以及实行建设项目投资包干的依据,从而使拟建项目的工程造价确定在最高限额范围以内。

(3)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设计的施工图,以及各种计价依据和有关规定,编制施工图预算,用以核实施工图设计阶段预算造价是否超过批准的设计概算。

(4) 在招投标阶段,招标方要编制招标控制价,而投标方要投标报价,对以施工图预算为基础的招投标工程,合理确定的施工图预算即作为招标方与中标单位签订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价的依据;对以工程量清单为基础的招投标工程,经评审的投标报价,可作为招标方与中标单位签订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价的依据和办理建筑安装工程价款结算的依据。

(5) 在工程实施阶段,承包方要进行施工预算以节约成本,同时按照承包方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以合同价为基础,并考虑影响工程造价的设备、材料价差、设计变更等因素,按合同规定的调整范围和调价方法对合同价进行必要的修正,合理确定结算价。

(6) 在竣工验收阶段,承包方编制竣工结算,建设单位根据工程建设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费用,编制竣工决算,客观合理地确定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造价。

4) 工程造价全过程的有效控制

工程造价管理贯穿基本建设的全过程,在投资决策阶段,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审批到项目的投资估算与评价都需要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在设计阶段,通过设计方案的优选、价值工程与限额设计,以及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审查等措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在项目招投标阶段,通过招标投标,建立竞争机制,合理确定招标控制价和报价,最终确定工程承包合同价;在项目施工阶段,通过工程变更、索赔和工程结算管理,进行工程价款结算;在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编制竣工结算和竣工决算,使项目实际投资不超过批准的总概算,使项目人力、物力、财力等得到合理利用。

2.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原则

1) 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建设全过程控制

工程造价的控制应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但必须突出重点。很显然,设计阶段是控制的重点阶段。建设工程的全寿命费用包括工程造价和工程交付使用后的经常开支费用及该项目使用期满后的报废拆除费用等。统计表明,设计费一般只占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基本决定了几乎全部随后的费用。由此可见,以设计质量控制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是非常重要的。

2) 以主动控制为主控制工程造价

长期以来,人们把工程造价控制理解为限额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当实际值偏离限额值时,则分析产生偏离的原因,确定下一步的对策。这种只能发现偏离,不能使已产生的偏离消失,不能预防可能发生的偏离的控制方法是被动的控制。主动控制是指工程造价控制立足于事先主动地采取决策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以至避免发生偏离的控制。也就是要求造价工作人员在投资决策、项目设计、发包和施工的各个阶段都应能主动地对其加以影响,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标。

3) 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

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可以采用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多种措施。其中技术与经济结合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以往,在我国的工程建设领域存在技术与经济相分离的现象。技术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往往只注重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关心技术问题,不考虑如何降低工程造价,而财会人员只单纯地从财务制度的审核费用开支,而不了解项目建设中各种技术指标与造价的关系,使技术、经济这两个原本密切相关的方面对立起来。因此,要提高工程造价控制水平,就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把技术与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两者之间的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的前提下使项目的造价合理,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保证项目的技术先进。

3.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工作要素

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要采取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应包括以下工作要素。

(1) 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建设方案认真优选,编好、定好投资估算,考虑风险,打足投资。

(2) 择优选定咨询单位、设计单位,做好相应的招标工作。

(3) 合理选定工程的建设标准、设计标准,贯彻国家的建设方针,并积极、合理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优化设计方案,编好、定好概算。

(4) 择优选定建筑安装施工单位,择优采购设备、建筑材料,做好相应的招标工作。

(5) 认真控制施工图设计,推行“限额设计”。

(6) 协调好与各有关方面的关系,合理处理配套工作(包括征地、拆迁等)中的经济关系。

(7) 用好、管好建设资金,保证资金合理、有效的使用,减少资金利息支出和损失,严格按设计概算对工程造价实行控制。

(8) 严格合同管理,做好工程索赔价款结算工作并强化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项目法人对工程造价管理的主体地位。

(9) 专业化、社会化的工程咨询单位要为项目法人积极开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咨询服务,遵守职业道德,确保服务质量。

(10) 造价管理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强化基础工作(定额、指标、价格、工程量、造价等信息资料)的建设,为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提供动态的可靠依据。此外,要完善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促进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提高。

1.1.3 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与模式

1.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产生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产生应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在当时外国资本侵入的一些口岸和沿海城市,工程投资的规模有所扩大,出现了招投标承包方式,建筑市场开始形成。为适应这一形势,国外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和经验逐步传入,而我国自身经济发展虽然落后,但民族工业也有了发展,民族新兴工业项目的建设也要求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这样工程造价管理在我国便产生了。但是,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工程造价管理只能在狭小的地区和少量的工程建设中采用。

2) 新中国成立后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与概预算体系的建立阶段。1950—1966年,我国引进和吸收了前苏联工程建设的经验,相继颁布了多项规章制度和定额,初步建立了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概预算制度,同时,对概预算的编制原则、内容、方法和审批、修正办法、程序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在这一阶段,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体系也得到了逐步建立与完善。以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国的概预算定额管理工作遭到了严重破坏。定额管理机构和工程概预算制度曾一度被取消。

(2) 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恢复和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建立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首先恢复了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并进一步组织了工程建设概预算定额、费用标准等。1988年在建设部增设了标准定额司,并在各地相继建立了定额管理站,1990年经原建设部同意成立了第一个也是唯一代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行业的行业协会——中国建设工程造价协会。在此期间,提出了全过程、全方位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和动态管理的思路,这标志着我国工程造价的管理由单一的概预算管理向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转变。

(3)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阶段。经过30多年的不断深化改革,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及其他各有关部门、各地区对建立健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改进建设工程计价依据做了大量工作。20世纪90年代初期,除了继续按照全过程控制和动态管理的思路对工程造价管理进行改革外,在计价依据方面,首次提出了“量”、“价”分离的新思想,改变了国家对定额管理的方式,同时,提出了“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改革设想。初步建立了“在国家宏观控制下,以市场形成造价为主的价格机制,项目法人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负责,充分发挥协会和其他中介组织作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4)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工程管理与计价体制的发展阶段。2003年,建设部推出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03),这是建设工程计价依据第一次以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形式出现,初步实现了从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到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转变,同时也进一步确立了建设工程计价依据的法律地位,这标志着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

2008年,建设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又发布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08),该标准自2008年12月1日起实施。

2.现行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的主导模式

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在原有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发展与创新,已形成了一些新的理论与方法,这些新的理论与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更加注重决策、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对工程造价的能动影响作用;更重视项目整个寿命期内价值最大化,而不仅仅是项目建设期的价值最大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造价管理模式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英国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界为主提出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中国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界为主推出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思想和方法;20世纪90年代前期以美国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界为主推出的“全面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1)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

全生命周期造价指建设工程初始建造成本和建成后的日常使用成本之和,包括建设前期、建设期、使用期及拆除期各个阶段的成本费用。

由于在建设及使用的不同阶段工程造价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工程建设中普遍还存在着规划、设计、施工、使用与管理等各阶段工作的分离格局,使得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的管理比较困难。因此,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至今只能作为一种实现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最小化的指导思想,指导建设工程的投资决策及设计方案的选择。

2) 全过程造价管理

建设工程全过程包括前期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和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每个阶段、每个过程又由许多不同的具体活动构成。一个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是由各个过程的造价构成的,而这些过程的造价又都是由许多项具体活动的造价构成的。全过程造价管理必须是基于活动与过程的,必须按照建设项目的过程与活动的组成与分解的规律去实现对于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

工程造价管理覆盖建设工程前期决策及实施的各个阶段,包括前期决策阶段的项目策划、投资估算、项目经济评价、项目融资方案分析;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方案比选、概预算编制;招投标阶段的标段划分、承发包模式及合同形式的选择、标底编制;施工阶段的工程计量与结算、工程变更控制、索赔管理;竣工验收阶段的竣工结算与决算等。

3) 全面造价管理

全面造价管理模式的最根本的特征是“全面”,它不但包括了项目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同时它还包括了项目全要素、全团体和全风险造价管理等全新的建设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然而这一模式现在基本上还只是一种工程造价管理的理念和思想,它在方法论和技术方法方面还有待完善,这使其适用性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特别提示

我国现阶段推行的是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我国于2003年7月1日起强制实施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实际上就是基于全过程造价管理新模式下的一种更科学的造价确定方法。 We7iRgpwclvectbxZn9+HWY3Czx2kzT9yW8U6XaC1liJd6gNr6rCNUqUV8CYK5C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