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绪论

当今社会,很难找到一个不需要口才的行业。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如管理者、公务员、记者、导游、营销、服务、教师、主持人等职业越来越讲究口才的艺术性,口才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技能。

拥有良好的口才,如同拥有了成功的砝码,成为许多人孜孜不倦的追求。通过一个人的讲话水平和风度,可以判断其学识、修养。因为,口才不仅仅是口上之才,更是一个人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甚至是综合素质的体现。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是人才者未必有好口才,但有好口才者必定是人才!

人生处处需要好口才!英国首相丘吉尔更是认为:一个人敢于站在多少人面前讲话,就代表他的人生成就有多大!

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有15%取决于他的技术知识,而85%取决于人类的工程——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担任领袖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现代成功人士80%都是靠一根舌头打天下。”而口才,正是一个人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

中国古代就有“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误国”之说,可见,口才对一个人的生活和事业是何等重要。美国人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把“口才、金钱、原子弹”看做是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的三大法宝,20世纪60年代以后,又把“口才、金钱、电脑”看做是最有力量的三大法宝。而“口才”一直独占三大法宝之首,足见其作用和价值。一个人的个性魅力是和他的说服力息息相关的,一位卓越睿智的商界精英,一位魅力无穷的政府领导,一位渊博儒雅的学者,都会在他的公众表达上有着不同凡响之处。也就是说,好口才是成功的敲门砖,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了好口才,才会有好人生!

的确,无论是求职面试、竞岗竞聘、工作汇报、号召说服、同学聚会、单位联欢、产品解说、技术讲解等,都需要我们拥有好口才。而对于一个高中学生而言,口才更会影响到他的高考录取结果!

2006年的高考结束后,来自上海东光明中学的复读生胡洁,以549分的高考成绩,同时拿到了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三张录取通知书。549分,在众多报考香港大学的考生中,胡洁的分数仅过分数线,不少比胡洁成绩高的考生都没有她那么幸运;而到香港上大学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香港科技大学的面试录取比例接近40∶1。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三家名校同时向她抛出橄榄枝呢?

原来,在面试过程中,胡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积极乐观的心态、得体的礼仪等,给在场的主考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胡洁最后还是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因为这个大学不仅发给了她录取书,还给了她50万元的奖学金。在上海,只有四个学生拿到了这个高额奖学金。

与此同时,香港的一些大学在面试完以后,一些高考状元并没有被他们录取,而胡洁综合素质的展现,让这样一个成绩并不太高的考生,成了香港高校的香饽饽。这既反应了香港高校的办学理念——注重综合素质超过注重考试成绩;同时,也给我们很多只注重考试分数的考生和家长们敲响了警钟:在未来的高考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名牌大学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果现在告诉你,有人能够让一个牧民的儿子成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女婿,成为世界银行的副总裁,你会相信吗?然而,擅长说服别人的乔治·拜伦就是依靠他出色的口才使这样的事变成了现实。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老者有三个儿子,两个大儿子在城市扎了根,老人与小儿子相依为命。乔治·拜伦想把这位老者的小儿子介绍进城,多次被老人断然拒绝。有一天,拜伦对那位老人说:“假如把你的小儿子介绍给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做女婿,你是否同意我把你的小儿子介绍进城呢?”老人经过激烈思考后终于同意了。拜伦又找到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对他说:“如果我能让你女儿嫁给世界银行的副总裁,你会同意吗?”洛克菲勒也同意了。拜伦最后又找到世界银行的总裁对他说:“如果我把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女婿介绍给你做副总裁,你是否会考虑再设置一个位置?”结果,该总裁也同意了。

你不得不佩服拜伦的说服力吧!他居然能利用他的口才,让一个牧民的儿子做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如果你能够具有这样的能力,你还担心什么事情不在你的掌控之中呢?这就是口才的魅力和力量。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与口才息息相关,在当今这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口才已经成为决定一个人生活好坏及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呢?什么样的口才是好的、绝妙的呢?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确,跟那些真正具备优秀口才能力的人交谈,比喝了醇酒更令人兴奋,甚至比上戏院或听音乐更能振奋精神。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全球大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您认为在未来十年中最有竞争力、最有希望成功的人应具备哪些素质?”令人惊奇的是,有26位商界巨子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交际能力、交流能力和公关能力等与口才密切相关的词汇。由此看来,一个人在融入社会时,口才越来越多地显示其独特的地位。人们总是通过口语表达来实现思想和感情的交流与沟通。没有语言交流,就没有人类文明。自古以来,口才艺术的发展就与时代相关,与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工作紧密相连,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那么什么是口才呢?

简单地说,口才是口语交际中说话(即口语表达)的才能。具体地说,口才是在交谈、演讲和论辩等口语交际活动中,表达者根据特定的交际目的和任务,结合特定的言语交际环境,准确、得体、生动地运用连贯、标准的有声语言,并辅之以适当的体态,表情达意,以取得圆满交际效果的口头表达能力。

从这个定义出发,只有实用的才是我们所要研究的。比如,一个人只能独自关在一间小屋内,对着墙壁口吐莲花、妙语连珠,而一到实际场合则张口结舌或者信口雌黄,这虽然也是一种口才,但无实用价值,我们不视其为口才。

从实用口才的定义出发,我们可以归纳出如下特点。

(一)鲜明的目的性

所谓目的性,就是说话者的主观意图。俗话说:“看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其所揭示的,就是说话者所要表达的目的性。

任何人在开口说话前,其思维总是要有所活动的:能不能说、为什么要说、说给谁听、起什么作用、产生什么效果、自己将怎样应对,如此,等等。在一般情况下,实用口才的目的是单一的。某个时间、某个场合、对某个人,说什么样的话,目的相当明确;只要获得了期望的效果,目的就达到了。

(二)明显的综合性

综合性体现为三个方面:

1.心与口的综合

任何一句口语的表达,都离不开心理的支配。有什么样的心理,就有什么样的口语。刘姥姥三进贾府,而三次的口语表达都不同。这就是心理支配的结果。

心与口的综合,还表现在当一个人为着某种交际目的要想开口之时,其心理必然有所活动:该不该开口?怎样开口?开口会产生什么效果?只有经过一番思索之后,才会启动言辞的阀门,以口将它表述出来。

2.各种能力的综合

表面上看,口才是一种口语表达的才能,但事实上,这种才能是人的许多方面的能力综合的结果,如思想水平、思维定式、认识程度、生活阅历、处世之道、应变应急、知识储备、天赋秉性、表达技巧,等等。

3.表达方式的综合

口才在运用中,不仅仅是言辞的声音传递,还包括表达者在表达时的情感、神态、动作、音量、语调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共同传递表达者发布的信息。

(三)突出的个性化

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实用口才所表现出来的个性要求,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每一个人说的话,都要符合她的性别、身份、地位、年龄、职业、教养、气质、习惯、情趣、心理,让人听其言而知其性。

(四)很强的实用性

我们这里所说的口才,并不同于单纯的口语表达,而是从现实的实际需要出发,着眼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实际使用。它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能而表达,也不是为了取悦受众而施展,人们可以用它来交流思想、沟通关系、传递信息、矫正谬误、廓清视听、指导行止。它给人的,主要不是美的享受,而是实际的内在蕴涵。

演讲是征服的艺术,是一种行为智能,绝非简单的语言技巧。古今中外无数的演讲家、雄辩师,凭借敏捷的思维、犀利的目光,在洞察历史的真谛以后,驾驭声遏行云的口语艺术,以其一言九鼎之力,推动历史前进的车轮。像战国时的苏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东方六国,促成合纵抗秦联盟;三国时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终于说服吴主联刘抗曹,大破曹操于赤壁;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以演讲为武器,反对种族主义,获得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无数事实说明,演讲在历史的时空中发挥着惊天动地的巨大作用。

“演讲”是一门独立的语言艺术,就某个问题对听众说明事理,发表见解。口才是演讲的前提条件。没有口才,便谈不上演讲,很难想象,一个笨嘴笨舌、缺乏口才、词不达意的人,能演讲得好。口才的外延很大,它几乎涉及社会生活中的各行各业,如主持口才、销售口才、领导口才、演讲口才、公关口才、论辩口才等。而演讲只是口才展示的形式之一,虽然也有广泛的使用空间和较高的使用频率,但它毕竟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进行。口才却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随时都能得以展现。没有干练的口才,成功的演讲只能是一种空想。要想演讲得精彩、成功,必须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口才。

口才于演讲具有怎样的作用呢?

(一)促进自己迅速成材

演讲家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实践造就的,是经过艰苦的多方面的努力才成功的。当我们看到演讲家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述的时候,我们自然会对他那悦耳的声音、和谐的语调及优美的态势语等由衷地赞叹,这是讲台上的工夫。而比这更重要的是演讲家讲台下的工夫,那就是他必须具备站在时代前沿的精深的思想、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这需要努力地学习与钻研。同时,他还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准确的判断力、迅速的应变力和较强的记忆力,这更需要刻苦的磨炼。可以说,是多方面刻苦的学习与磨炼造就了一个演讲家。当他成为一个演讲家的时候,我们说:他成材了。而当他正在加倍努力学习与磨炼尚未成“家”的时候,他也在思想、学识、智能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所以说,演讲对促进人的成材有极大的作用。

(二)激励自己多作贡献

一个人思想精深,学识渊博,但却茶壶煮饺子“道”不出来,未免太遗憾了。著名作家茅盾、数学家陈景润在文学和数学领域都有卓越贡献,但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贡献。而鲁迅、闻一多先生不仅能写且也能说,能充分利用演讲这个迅速直接的传播工具来宣传真理,揭露邪恶,也就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三)融洽自己的人际关系

演讲家经过长期训练和实践所得的本领,不仅在演讲台上可以表现他们的文雅举止和出众口才,而且在日常交际生活中,他们的丰富的学识、敏捷的应对、良好的修养都很容易冲破种种人际关系的障碍,比一般人更能迅速、有效地与人进行交往和沟通。同时,演讲家通过演讲活动可以广泛地接触各阶层、各地区人士,扩大自己的交际面。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我们每人都只还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那么彼此交换以后,我们每个人都有两种思想。甚至,两种思想发生碰撞,还可以产生出两种思想之外的其他思想”。任何一个人,他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他的直接的经验都是有限的。人要想适应无穷无尽不断变化的外部世界,就必须凭借沟通来获得别人的宝贵经验,沟通使他们无论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情感上都变得无限。

(一)人际沟通的含义

人际沟通简称沟通,就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如图1-1所示)图中甲和乙是进行人际沟通的双方。当甲发出一个信息给乙时,甲就是沟通的主体,乙则是沟通的客体,乙收到甲发来的信息后,也会发出一个信息(反馈信息)给甲,此时乙成了沟通的主体,甲则成了沟通的客体。由此可见,在人际沟通过程中,沟通的双方互为沟通的主体和客体。

图1-1 人际沟通示意图

有时候,乙接到甲的信息后,并不发出反馈信息。人们习惯把有反馈信息的人际沟通称为双向沟通,如两个人进行对话;而把只有一方发出信息而另一方只是接收信息的人际沟通称为单向沟通,如电视台播音员和观众之间的沟通。

让我们看看一个故事,就知道沟通是要双向的。

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

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二)口才对人际沟通的作用

这是一个讲究人际沟通的时代,这是一个靠口才赢得人脉的时代。生意场上有“金口玉言,利益攸关”之说,工作场合有“一言定乾坤”之说,生活中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说。可见,在现代社会中,是否能说,是否会说,实在影响着一个人的成败得失。

人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中,人际关系是你和社会交往的一个纽带。人际关系并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沟通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由此可见沟通的重要性——成功者都是懂人际沟通,珍视人际沟通的人。现代社会,不善于沟通将失去许多机会,同时也将导致你无法与别人的协作。我们都不是生活在孤岛上,只有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协作,才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才能获得成功。

小李大学毕业,他看到电脑销售领域很有发展潜能,因此就找了几个比较有钱的朋友,希望得到他们的资助。那几个人看他刚毕业,没有资金又没有经验,对他想发展的领域又不熟,因此不愿意赞助,小李就向他们陈述自己的构想,说当地人们收入水平上升,很多人却想学电脑,买电脑,而且这个地区卖电脑只有几家,而且服务不好。他将自己的计划、建议、以后的公司地址等都向他们说明白了以后,那几个人看他说得有道理,并且考虑得非常周全,就把资金借给了他。拿到了这笔钱后,他按自己的计划创办公司,销售业务不断上升,几年时间里,不但还清了借款,还把公司发展为业务规模非常大的公司。小李的成功是沟通带来的,没有与那几个投资人有效地沟通,就不可能有他以后的成功。

小李的成功,就在于他用得体的言辞把自己创业的思想有效地表达了出来,从而打动了投资者,给他带来了转机。由此可见人际沟通缺少不了口才,良好的口才能够让你获得更多的社会关系,助推事业发展。 anpehMemgo83qw2hhnj0VVu2ILbZ6lOEQp2A4PWxBThh6WGm8uQOCkUHOv23+yP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