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者的话

战争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它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国家的生存、人类的发展方向,因此人类几千年来孜孜不倦地研究与战争相关的安全问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尚无任何一种关于安全的理论或方案设计能够彻底消弭战争。在战争存在的情况下,安全就是国际政治最主要的研究课题。我们编选这本《国际安全理论经典导读》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人类是如何认识和理解国际安全问题的。

目前的国际关系理论是以西方政治思想为基础的,因此中国古代有关国家间关系的政治思想未能得到国际关系学界的重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有关安全战略的内容很多,有关安全原理的相对较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这并不意味中国古代先贤的著述中没有关于安全原理的思想。在本书中,我们选编的中国古代著述中既有《孙子兵法》这样的军事战略著述,也有墨子的《非攻》和荀子的《王制》。通过对比阅读中国古代思想家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家们的著作,读者会发现这些时间跨度相差两千多年的著述有许多相同的观点。作者们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时代,但他们却在战争性质、战争原因以及安全战略上有许多一致之处。他们认识的一致性很有可能源于固定不变的客观社会规律。当然,从他们的分歧中,我们也能看到人类对国际安全问题的认识还有许多空间值得探索。

国际安全理论研究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研究安全原理,另一个方面是研究安全战略。安全原理是关于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形成的客观条件和规律,而安全战略则是赢得战争或冲突和实现和平或合作的方法。安全原理是安全战略的基础,安全战略是对安全原理的应用,两者密切相关但并不完全一样。例如,核威慑原理是关于相互核威慑的条件的是关于如何避免核战争的,而核战略则是怎样才能使核武器具备有效的威慑力。研究安全原理是发现国际安全的规律,而安全战略是发明获取安全的方法。鉴于战争性质和战争结果不同,安全战略与军事战略也不同,因此本书分为“战争的性质”、“战争的原因与影响”、“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四个部分。

讨论国际安全问题,特别是安全战略问题,人们必须讨论理性、利益和权力等社会物质性问题,但与此同时人们也需要讨论道德问题。人类对于战争是否正义的问题已经讨论了几千年,但是迄今未能达成共识。例如,墨子认为任何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毛泽东认为战争分为正义和非正义两类,孙子则认为战争不过是一种政治工具,其本身无所谓正义与否。和中国政治思想家一样,欧美的理论家们也未能就这一问题达成共识,其基本分歧也是上述三种立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是所有发动战争的国家都声称爱好和平,所有进行战争的国家都认为自己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而对方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的,人们一方面反对战争但同时又都敬慕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因此,读者们需要自己就战争的正义性问题做出独立的判断。

本书可供教师们作为教授国际安全战略课程的教材和教授国际关系理论课程的辅助教材。它为研究生们节省了搜寻国际安全理论文献的时间,为他们进入国际安全理论的领域提供一个入口。希望读者能通过阅读、对比和鉴别本书中文献的不同观点激发学习和研究国际关系安全理论的兴趣。

编者
2007年春于清华园 34Qs5d2jr82WQqVU0OI3C9RQQGws2qGrbGE+rKRfKrRgTAAAAMxpc67J9negtvL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