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中国发展心理学概况

20世纪初发展心理学被引进中国并在这里生根开花。大约在1919年前后,若干儿童心理学书籍被译成中文。一些学者采用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中国进行了具有先驱性意义的研究。此后,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使中国发展心理学体系日趋完备,对发展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承贡献卓著。这些心理学家包括:潘菽(1897—1988)、左任侠(1901—1997)、陈立(1902—2004)、朱智贤(1908—1991)、刘范(1918—1988)、李伯黍(1914—)等。

建国后,中国发展心理学的成长可谓一波三折。1949—1958年,中国主要借鉴苏联的经验,同时结合本国实际,在儿童方位知觉,六七岁儿童年龄特征比较,词在儿童概念认识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这一阶段以国内对心理学界的批判而告终。1959—1965年,心理学领域“百家争鸣”的局面得以恢复,促成了中国发展心理学在60年代初的第一个繁荣期。这段时间里开展的研究横跨儿童早期到青少年期,尤以幼儿期及学龄初期儿童心理研究的居多;关注了儿童发展的生理机制、心理过程、年龄特征等多个领域;在有关儿童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上也有所突破。196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学》(朱智贤编写)成为新中国第一部紧密结合国情、兼容并蓄国内外学术成就、体现中国当时学术水平的发展心理学教材。同时,西方发展心理学的评介工作也逐步展开,皮亚杰(J.Piaget)、瓦龙(H. Wallon)等人的理论进入中国。1966—1976年,中国内地的“文化大革命”使整个心理学事业濒临毁灭。1976年“文革”结束,心理学走出低谷,发展心理学才迎来了发展新纪元。

与发展心理学各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相适应,发展心理学的书籍大量出版,数量之多、种类之全、领域之广、乃前所未有。一方面,诸如朱智贤、刘范等人的儿童心理学教材不断被修订重印。朱智贤于60年代主编的《儿童心理学》到1993年修订3次;印次更多,仅1993—1998年5年期间,即有5次。另一方面,一些发展心理学教材陆续印出。涉及人生各发展阶段的书目齐全:如婴儿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毕生发展观已体现于诸多著作之中。而且,各发展领域的著述颇丰:比如儿童发展理论、儿童心理研究方法、思维发展、认知发展、儿童社会性发展、品德发展、个性发展与教育等。再有,发展心理学方面的译作大增,诸如《认知发展》 (Flavell)、 《心理模块性》(Fodor)、《超越模块性》(Karmiloff-Smith)、《儿童发展》(Berk)等等反映发展心理学研究新进展的书籍;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科普性的书籍纷纷被译成中文。在译作方面,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时效性极强,往往某本书出版不久就能以中文版与读者见面了。还有,此间还出版了不少发展心理学研究文集,涉及儿童认知发展、语言发展、跨文化心理发展、超常儿童心理研究等内容,反映了中国最新的研究成果。此外,大量发展心理学科普读物涌现出来,这些读物有的面向家长、有的面向教师、还有的是直接面向广大青少年,许多作品融心理学的理论于朴素的语言叙述之中,通俗易懂,非常利于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普及。 5e99D0XHrmxPR6YzCdFM/AjE4QjxGxKdMl6/B65kbqO4gvhljTo1SDB3jOHY/ms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