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Behavioral Theory)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创造的,在心理学界风行了约50年,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客观和实证研究。

一、华生的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ation)

1908年,华生(J.B.Watson)首先举起了行为主义的大旗。他发表了《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不仅为动物心理学界定了一个纯客观的、非心理主义的研究方法,而且从这篇论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华生为心理学提出了一个宣言——行为主义。这一宣言声称:“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纯客观分支。它的理论目标是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内省不构成其研究部分,它的资料的科学价值也不以其是否易于接受意识的解释而定,行为主义者力求得出动物反应的完整图式,认为人与动物之间不划界线。人的行为,及其所有的精致性和复杂性,只是构成行为主义者整个研究计划的一部分。”

华生认为发展是逐渐学到复杂行为模式的过程。他发现婴儿的恐惧及其他情绪反应可透过条件反射习得,并且会将刺激类化(stimulus generalization)。研究者让11个月的小男孩阿尔伯特(Albert)玩小白鼠,起初他一点也不害怕。后来,研究者就在小孩玩白鼠的同时,敲打钢棒,发出猛烈的响声。几次以后,即使没有响声伴随,艾伯特只要一看到白鼠,也表现出极度的害怕,不仅是害怕白鼠,还害怕与白鼠类似的物体,如狗、白兔、皮外套、棉花、羊毛等,甚至连圣诞老人的面具也害怕。一个月以后又对他重新测定一下,发现他的害怕程度虽有所下降,但这种条件性的害怕依然存在。

图2.1 小阿尔伯特害怕实验

因此,华生认为人的心理发展的差异百分之九十是由后天教育决定的。他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如果让我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

尽管华生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有些极端化,但是,他的心理学出发点是“可以观察的事实,即人类和动物都同样使自身适应其环境的事实”。心理学应该研究适应的行为,而非意识的内容。对行为的描述将导致刺激和反应来预测行为。“在心理学的体系中,完全可以证实这一点,即知道了反应就可以预测刺激,知道了刺激就可以预测反应。”有鉴于此,心理学的研究中更加注重行为的观察和研究。

二、斯金纳的操作控制学习理论(Operant-Conditioning Learning Theory)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我们把他的理论称为操作控制学习理论。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个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以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个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斯金纳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参与实验的动物在斯金纳箱中可自由活动;它们操作性的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

斯金纳把动物的学习行为推而广之到人类的学习行为上,他认为虽然人类学习行为的性质比动物复杂得多,但也要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强化刺激既不与反应同时发生,也不先于反应,而是随着反应发生。有机体必须先作出所希望的反应,然后得到“报酬”,即强化刺激,使这种反应得到强化。学习的本质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应的改变。例如,通过控制操作条件可以建立新生儿的行为,但是学习的速度缓慢。研究发现(Papousek, 1967)两天大的新生儿需要200次练习,才学会向右转头,三个月大的婴儿需要40次练习,5个月时则只需要30次练习就学会简单的反应。另外,塑造复杂行为的时候,可以将复杂行为分析成为几个步骤,采用逐步渐进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学习。在学习每一个步骤之后,都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样就能使反应得到强化。

斯金纳指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改变别人的反应。这一观点在教学方面引起了很大反响,他认为教师应该充当学生行为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很多小任务,并且一个一个地予以强化,让学生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步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思想对教育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班杜拉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Cognitive Social-Learning Theory)

班杜拉(Albert.Bandura)是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华生强调刺激对行为的重要性;斯金纳强调强化对行为的重要性;而班杜拉则很强调观察学习。他认为,儿童获得一个行为并不一定需要得到强化。事实上,人的许多行为只要经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习得。于是,他的理论被称为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人类具有认知能力,能够处理所接受的信息,并加以思考。儿童只需观察周围和社会上榜样的行为,即使在没有强化的情形下,也会发生学习。例如班杜拉(1965)儿童攻击行为的研究。于是,他提出观察学习的四个历程:

1. 注意过程(attention):注意和知觉榜样的各个方面。一般来说,观察者比较容易观察那些与他们自身相似的或者被认为是优秀的、对他们有威信的榜样。

2. 保持过程(retention):将行为转换为认知表征,以意象或语言的方式储存在记忆中,等待适当的时机表现——延迟模仿(deferred imitation)。

3. 复制过程(motoric reproduction):将符号性记忆信息转换成具体的模仿行为,观察者根据榜样原先动作的顺序,经过记忆线索提取,做出反应,并检查自己的动作,依照反馈的信息加以修正——自我调整(self-regulation)。

图2.2 观察学习的过程

4. 动机过程(motivation):观察者虽注意到榜样的行为,清楚地将动作顺序储存在记忆中,也具备能力做出相同的行为,但模仿行为出现与否,还要依观察者的动机与意愿而定。

研究发现,新生儿能模仿少数的动作反应,如吐舌头(Kaitz, 1988)、像成人一样转头(Meltzoff & Moore, 1989),或甚至可能模仿别人面部快乐和哀伤的表情(Field, 1982),但这些早期的模仿能力会很快就消失,而且可能只是无意识的反射而已(Abravanel & Sigafoos, 1984)。新奇行为的自发模仿在8—12个月大时首次出现,且较为确实(Piaget, 1951)。一开始必须有榜样在场,并且一直出现某种行为,儿童才能加以模仿。但在9个月大时,有些婴儿可以在看过某个玩具24小时后,模仿该玩具的一些简单动作(Meltzoff, 1988)。几乎有一半14个月大的婴儿可在24小时后模仿电视主角的简单动作(Meltzoff, 1988);几乎所有14个月大的婴儿在一周后至少模仿三个(或者六个)周围人物的新奇行为。

班杜拉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这三个方面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三者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个人(Person)指人的认知能力、生理特征、信念与态度;环境(Environment)指物理环境、家人和朋友、其他社会影响;行为(Behavior)指动作反应、语言反应、社会互助。

图2.3 个体、环境与行为三者的关系

内在调整机制(internal regulatory mechanisms)

班杜拉认为,人们会自己建立很多成就标准(performance standards)再依据这个自我强制的成就标准来衡量自己成就的好坏。儿童由直接教导(direct tuition)和观察学习得到表现标准。父母会根据儿童的行为是否达到标准而给予奖励,以试图教导或灌输儿童特定的成就标准。这种外部增强的结果,使儿童以后作为自我赞许或自我批判的表现标准,从而产生自我增强的效果。

根据班杜拉的看法,我们自己实行的成就标准在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他认为自尊是在个人的行为和成就有矛盾时,用来作为个人价值的指针。过于严厉的增强系统会引起压抑、懦弱、没有价值感和缺乏目标的行为。过度的自我轻视事实上就是一种心理压抑的现象,虽然压抑的成人的成就与别人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比较容易低估自己成就的价值。

班杜拉(1989)认为,自制及坚持严格成就标准的原始动机并非来自外在的环境,而是来自个体的内心。一旦设定了追求的目标,在追求这些目标过程中,自我满足被制约了。一旦实现成功了,会觉得骄傲、有能力或“有效率”;当无法达到自我增强的标准时,可能会觉得焦虑、罪恶、羞愧或是没有能力。所以从成功中衍生出来的能力知觉的认知基础或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对于高成就标准的维持有着极为重大的贡献。

班杜拉(1989)发现儿童较喜欢去执行一些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可以完成,而且是新奇或充满未知的工作;对于他们自认为没有能力完成的工作,总是倾向于逃避或放弃。针对成人所进行的研究也得到相似的结果。030

父母对于孩子发展期间自我效能感的建立非常重要,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到个人的兴趣、目标及个人特质。例如,父母亲一直告诉女儿“男生的数学能力较强”,可能会促使女儿对于自己数学能力的自我效能感偏低,认为自己没有数学方面的能力。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不断地进行评估再评估的工作,因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自我能力知觉形式,这种自我效能的知觉进一步影响了我们所选择的活动,同时也决定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物,以及将成为什么样的人物。

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对推动心理学向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斯金纳根据大量的实验研究进一步指出人的行为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加强了行为主义的理论立场,并极大地丰富了研究手段,对现代心理学产生重大影响。班杜拉作为一名温和的行为主义者,在理论上比华生和斯金纳更注重人性的基础。因此行为主义的发展不仅为发展心理学开辟了一个途径,并为教育学的新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1/chR8I5m+C/deLS5eYFW4vdPvW5y+ZXhi9Uh2TuCL2KMCqAFQyQPP1tUyA0upx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