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十一五”期间,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以及国家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科技部在城乡建设领域设立了5个方向的重点研究计划,分别是: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城镇建设、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和城市信息平台。其中,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方向下设7个研究项目,“区域规划与城市土地节约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是其中之一。该项目又分设了8个课题,分别是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质量的评价和预测研究、城镇体系规划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城市群空间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城市建设用地节约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城市土地利用评价与空间监控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城市旧区土地节约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城市废弃工矿区土地再利用技术研究、基于3S和4D的城市规划设计集成技术研究。这些课题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从区域、城市到分区,从理论、技术到方法,互为关联,相辅相成,对我国区域规划与城市土地节约利用开展了一次全面、深入地研究。

作为城市建设用地节约的关键技术研究,旨在通过结合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特点,分析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整理出一套促进城市土地节约利用的技术、方法与政策,形成满足节约、集约、和谐的土地利用体系。根据研究目标和计划,课题研究分为4个子课题,即城市土地供需预测关键技术研究、城市功能结构与土地利用格局的关联分析研究、城市土地节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和标准规范研究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整个课题由北京大学牵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称“中规院”)、西南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共同参与,其中子课题1、子课题4由北京大学单独承担,子课题2由中规院和西南大学联合承担,子课题3由北京大学和山东建筑大学联合承担。

在参与单位长期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十一五”期间的集中研究,课题组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有关城市土地分类、城市用地标准、城市建设用地评价、开发区土地利用评价的研究结论分别被《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所吸收。此外还完成土地利用相关模型4类,城市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8个,城市土地节约利用研究系统1个并取得软件著作权,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

本书是课题主要成果的总结,是课题组所有参与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参加研究和编制的主要人员有冯长春、陈耀华、林坚、王凯、靳东晓、杨庆媛、楚建群、刘瑜、闫整、廖和平、林伟鹏、鲁春阳、金晓峰、刘强、苗春蕾、张书海、田刚、王超、张昊、刘诗毅、李新阳、陈春、陈怡、周琴丹、胡江权、冯雷、姚宇、宋潇、肖丹、文婧、严镔、魏筱等。全书最终由陈耀华编辑统稿。

由于时间有限,难免有纰漏之处,如有不当,敬请读者在阅读中给以指正。

编 者

2012年9月 kNsSjO6YMPq+UMjL3MSOF4q4DMznGN/sS13bn15wAO62JTUIVQxL9sDPdyjkNpE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