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城市职能对于城市建设用地的影响分析

城市职能与城市用地之间关系的分析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通过主因子分析的方法确定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市职能得分,第二步分析城市职能与用地之间的关系。样本来自117个城市中的64个地级以上城市。

一、城市职能分析

(一)因子选取

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7年)》上选取65个因子,如表2-9所示。

表2-9 因子选取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为了不同指标的离散程度等的可比较性,在进行有关比较时,对于上述指标进行量纲归一化处理,引入区位商作为衡量标准,即

其中: a —区位商; r —指标; i —指标编号; j —城市编号。

(二)主因子分析

将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上述65个因子进行主因子分析,归纳出来的14个主因子如表2-10所示,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5.653%。

表2-10 主因子归纳

续表

(三)城市职能得分与建设用地关系分析

对每个城市的各项职能特征因子得分进行计算,利用SPSS的快速聚类功能,将得分分为5组,根据每组城市建设用地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城市职能对城市建设用地影响程度。

以地区中心城市为例,利用SPSS的快速聚类功能,将64个案例城市根据地区中心城市特征因子得分分为5类,统计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如表2-11所示。地区中心城市特征因子得分从-0.5566至10.5726。

表2-11 地区中心城市特征与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相关关系

可以发现,随着城市中心性的增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呈现下降的趋势,从一般地级城市的98.40 m 2 /人下降到直辖市的80 m 2 /人以下;而每组的标准差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反映了组内城市的人均城市建设用地趋同的特征。

二、城市职能与城市建设用地关系分析

(一)统计结果

运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其余各城市职能因子与城市建设用地关系,得出以下结论:

随着城市中心性的增强,人均居住用地呈现下降的趋势,从一般地级城市的37.00 m 2 /人下降到直辖市的25 m 2 /人以下;而每组的标准差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反映了组内城市的人均居住用地趋同的特征。

旅游城市特征因子得分与人均公共设施用地相关性并不明显,但典型旅游城市的人均公共设施用地较高。一般城市的人均公共设施用地平均值在12~15 m 2 /人之间,而典型旅游城市的人均公共设施用地会超过20 m 2 /人。

随着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城市特征因子得分的增加,人均工业用地以及工业用地比重均逐步增大,人均工业用地从10.33 m 2 /人增长到23.54 m 2 /人,工业用地比重从10.90%增长到23.46%。

随着生活性服务业发达的城市特征因子得分的增加,人均工业用地以及工业用地比重均逐步减少,人均工业用地从22.52 m 2 /人减少到8.79 m 2 /人,工业用地比重从24.16%减少到9.04%。

随着生产性服务业发达的城市特征因子得分的增加,人均工业用地以及工业用地比重均逐步减少,人均工业用地从20 m 2 /人以上减少到14.18 m 2 /人,工业用地比重从20%左右减少到15.11%。但这种递减关系没有生活性服务业发达的城市特征与人均工业用地、工业用地比重的关系明显。

随着外资推动型城市特征因子得分的增加,人均仓储用地以及仓储用地比重均逐步增加,人均仓储用地从1.29 m 2 /人增加到12.38 m 2 /人,仓储用地比重从1.81%增加到8.56%。

随着外资推动型城市特征因子得分的增加,人均对外交通用地以及对外交通用地比重均逐步增加,人均对外交通用地从3.34 m 2 /人增加到11.19 m 2 /人,对外交通用地比重从4.88%增加到7.73%。

随着港、澳、台资推动型城市特征因子得分的增加,道路交通用地比重逐步增加,道路用地比重从10.01%增加到14.43%。

随着旅游城市特征因子得分的增加,人均公共绿地以及公共绿地比重均逐步增加,人均公共绿地从1.20 m 2 /人增加到7.72 m 2 /人,公共绿地比重从1.34%增加到7.49%。

随着环境友好型的城市特征因子得分的增加,人均公共绿地逐步增加,人均公共绿地从1.19 m 2 /人增加到7.72 m 2 /人。

随着文化产业发达的城市特征因子得分的增加,人均公共绿地以及公共绿地比重均逐步增加,人均公共绿地增加到5.59 m 2 /人,公共绿地比重增加到5.26%。

随着生产性服务业发达的城市特征因子得分的增加,人均特殊用地以及特殊用地比重有增长的趋势,但波动性较强。人均特殊用地从0.63 m 2 /人以上增加到4.14 m 2 /人,特殊用地比重从0.62%左右增加到4.48%。

(二)城市职能与城市用地之间的相关关系总结

经过相关分析,发现以下关系相关性较显著:

(1)越是地区中心城市,人均居住用地越低;

(2)越是第二产业为主的城市,人均工业用地越高,工业用地比重越高;

(3)越是外商投资推动型的城市,人均仓储用地越高;

(4)越是旅游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越高,公共绿地比重越高;

(5)越是地区中心城市,人均城市建设用地越低;

(6)越是生活性服务业发达的城市,工业用地比重越低。

以下关系有一定的相关性:

(1)越是旅游城市,人均公共设施用地越高;

(2)越是生产性服务业发达的城市,人均工业用地越低,工业用地比重越低;

(3)越是生活性服务业发达的城市,人均工业用地越低;

(4)越是外商投资推动型城市,人均对外交通用地越高,对外交通用地比重越高;

(5)越是环境友好型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越高;

(6)越是文化产业发达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越高,公共绿地比重越高;

(7)越是生产性服务业发达的城市,人均特殊用地越高,特殊用地比重越高;

(8)越是外资推动型的城市,仓储用地比重越高;

(9)越是港、澳、台商投资推动型的城市,道路交通用地比重越高。 CJODQjeIn3d7SzRLV2aXzEms7WidMs9qozWwm0wydp4LAfICu4yZZLvwBBeAwyv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