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我发了个朋友圈:“仔细想一想,世界还是蛮好笑的。单身的人教恋爱的人如何谈恋爱,未婚未育的人教已婚已育的人育儿技巧,不成功的人教成功的人如何成功。啧啧啧。”
不一会儿,梅小姐就给我发私信了,说她就是这样——单身多年却经常教闺密如何谈恋爱,可就在昨天,闺密却和她绝交了。
闺密最后一句话是:“我恋爱谈得这么失败,全都怪你!”
梅小姐说:“我真的想不通,她谈恋爱的时候吵架了,我一心一意地维护她,整日整夜地陪着她,甚至还帮她打电话骂她的男朋友。现在他们分手了,居然怪到我头上了。”
她不理解闺密为什么突然变得这么没良心,她也想不通闺密是什么时候讨厌她的。
我问梅小姐:“闺密找你吐槽她男朋友的时候,你是不是总劝她分手?是不是还帮她揪出对方的缺点有多少?帮她分析男朋友的哪些行为出格了,哪些事情做得不够好?”
她说:“是啊,那个男生很不靠谱,说话做事都非常幼稚,经常伤害到她,他们早晚会分的,我这么做都是为了她好。”
我说:“我知道你是为了她好,但是你可能忘了,你自己是个长年单身的人,在感情的世界里,你就是个新兵蛋子,你凭什么教她在爱情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对她来说,你就是个树洞,树洞怎么能讲那么多话呢?”
她向你抱怨,很可能是甜蜜的负担,很可能是幸福的烦恼,很可能是偶尔的情绪作祟,很可能只是一时嘴硬。
她只是需要一个树洞,把自己的糟心感受说出来,不用你来添油加醋,更不需要你来当人生导师。
至于对方是不是渣男,某个行为该不该原谅,这段感情值不值得维系,这些都是他们俩的事情。
而且非常有可能,在她向你倾诉的时候,其实她的心里早就有了答案。
可能是你说她男朋友坏话的时候,她就对你有意见了,哪怕她当时正在生男朋友的气;可能是你帮她翻旧账的时候,她就不那么喜欢你了,哪怕是她跟你说“我想和他分手”;可能是你劝她“别那么小心眼”的时候,她已经觉得你说得太过分了,哪怕是她主动来找你谈心的。
嗯,没有谁是突然不喜欢你的,只是你突然知道而已。
你卖力劝和,如果他们真的和好了,那也没你什么事了;如果他们分手了,那你就相当于把她往火坑里推的人。
你卖力劝分,如果他们和好了,那留给你的就是尴尬;如果真的分手了,那你就是破坏他们感情的罪魁祸首。
再说了,如果她真的分了,你能负责给她一个男朋友吗?
个人建议是,多倾听,多陪伴,少帮她做总结,少帮她翻旧账。
你只需要让她知道,你和她是一伙的,不论她做什么决定,你都会支持她,这就够了。
同样的道理:
如果有人问你,该留在家乡还是去远方?你不必鼓吹远方有多少诗意,也不必渲染家乡有多少温情。如果你有能力,就跟他分析一下两者的利害关系,然后把选择权交给他自己。
如果有人对某段恋情很执着,你不要三天两头地劝他算了,然后说什么“强扭的瓜不甜”,你该明白:他就是想扭扭看,根本不在乎瓜甜不甜。
如果有人痴迷于赚钱,你不要假装清高地提醒他金钱太俗,然后说什么“有钱不等于幸福”,你要搞清楚:他只想有钱了再说。
怕就怕:
亲戚找你帮忙给他家的孩子介绍工作,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为他搜罗整理了大量的资料,又是指导,又是建议,最后他因为能力不足、资质不够而未被录用,结果亲戚到处说你办事不力。
朋友向你咨询健身的问题,你用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向他逐一介绍器械的使用技巧,以及健身的种种好处。结果他花大价钱办了健身卡,却只去过一次健身房,最后见到你就说:“被你骗了,办健身卡纯属浪费钱。”
同事向你咨询某款理财产品,你多方求证,给出了“风险太高”的结论。可他根本就没听,等钱都打了水漂,他却跑来向你抱怨:“你当时为什么不拼死拦着我?”
人性就是这样:如果事情变好了,他就会把功劳算在自己的智慧、努力或者运气上;但如果事情搞砸了,那这口大黑锅就肯定是由别人来背!
对于这样的人,我只想说:如果你在某天的某时某刻讨厌我了,请千万不要藏着掖着,不管是当面对我翻白眼,还是当场反驳我,当面制止我,又或者是长期不理我,甚至是干脆拉黑我,请一定要让我知道,不然的话,我总以为你是我的好朋友,以为自己卖力去做的都是你在意的事情,以为自己浪费的时间和睡眠都很有意义。
你一定有过这种经历。
当时的你很难过,很沮丧,甚至还流了几滴眼泪,你特别希望找个人聊聊天,但翻遍了通讯录,你却找不出合适的聊天对象。于是,你憋出了几句很丧的话,配了几张很丧的图,发了一个很丧的朋友圈。
你本意是希望借此宣泄情绪,是想被人关心一下,结果偏偏来了一个“打鸡血的”。
你这边正躲在墙角哭,他却在手机里一遍一遍地喊你“站起来”,说的都是激动人心的口号,“不能哭,明天会更好”“别放弃,人定胜天”“别松懈,天道酬勤”……
可是,你没说自己不努力,你只是在那一刻很丧,只是想丧一会儿,可在他看来,你是在堕落。
于是,问题变质了:因为他想当拯救者,所以你自然而然就变成了“有毛病”的人。
类似的还有,你累得快要趴下的时候,随手转发了一篇为自己鼓劲的励志文章。结果来了一个唱反调的人。
他先是嘲笑了你的愚昧和幼稚,然后跟你说鸡汤文章的诸多不是,比如没有逻辑、充满欺骗性、成功案例不可复制,等等。可他根本就不知道你经历了怎样的内心纠葛,又是怎样机缘巧合才通过这篇文章避免了崩溃。
他不知道濒临绝境的你当时的心情,也不愿意花一点时间来问问你需要什么,他只是用居高临下的姿势来告诉你什么叫“聪明”,然后以为这就是“关心”。
还有一种人简直叫人失望。
他明明知道你很悲伤,不关心也就算了,他还兴高采烈地玩着游戏,甚至是低声地哼着歌;你把心事一点一滴地说给他听,他却不咸不淡地回应着。
他永远不会在乎你的真实感受,你掏心掏肺地跟他说了一堆糟心事,他却跑来问你:“我的鞋子好不好看?”“我新剪的发型酷不酷?”“你觉得我和某某某有可能在一起吗?”
他快乐的时候,就恨不得嚷嚷得让全世界知道;你快乐的时候,他却恨不得要把你的嘴巴缝上。
他沮丧的时候,恨不得把你的耳朵拴在他的嘴巴上,而你沮丧的时候,他却像是聋了、瞎了。
这时候,希望你也不要太伤心。人与人交往要有底线:值得的人真心相待不辜负,不值得的人一笑而过不多说。
别跟他斤斤计较,也别跟他算账,就当是不小心吃到苍蝇了,别嚼就是了。
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呵呵”是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发明。
再说两个好玩的故事。
第一个是笑话。有三个人通过了第一轮的工作面试,被通知上二十七楼去见大老板。进电梯之后,其中一个人在电梯里跑步,一个人在电梯里撞墙,一个人在电梯里唱歌。
最后这三个人都被录用了。
结果是:跑步的人认为是跑步让自己录用的,撞墙的人认为是撞墙让自己录用的,唱歌的人认为是唱歌让自己录用的。
第二个故事接近现实。A和B是同一个寝室的在读研究生,经济上并不宽裕。有一次,通过朋友的关系,他们俩都免费拿到了两张价值两千元人民币的总决赛球票。
A约了一个好朋友和他一起看球,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B则是在网上把两张票卖掉了,发了一笔小财。
结果,他们俩都认为对方的行为很愚蠢。B理解不了“A怎么觉得自己消费得起这么贵的球票”,而A理解不了“B怎么就意识不到这两张票是免费的”。
你看,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多数人都不理解别人的选择。所以,即便真的有人在闭门思过,思的也往往是别人的错!
换句话说,蒙蔽我们双眼的不都是假象,还有可能是执念,是偏见。
比如,你认定了班里那个长得好看的女生是那种不干净的人,那么在你看来,她说话的声音就难免轻浮,她的谈吐就难免庸俗,和她打交道的人就难免道德败坏。
你认定了在路口指挥交通的大妈是个喜欢找碴的人,那么当你在等红绿灯时,听到她对你大喊大叫,你根本就想不到,她喊你,仅仅是想告诉你:“天气太热了,去大伞下面躲一躲。”
你认定了“评优名单”有问题,那么就算把评比的规则、标准、材料统统摆在你面前,你还是会觉得“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你发自内心地反感某个人,那么就算他天天做慈善,你听到他的名字依然会觉得难受,甚至连他喜欢的汽车品牌和衣服风格都一起讨厌了,甚至连跟他喜欢同一个明星都觉得是一种耻辱。
人一旦认定了某件事,想法就会变得片面且固执。
就好比说,麻雀看到老鹰在云端翱翔,心里想的是:“飞那么高不累吗?掉下来可就惨了。”
就好比说,蜗牛看到羚羊一路狂飙,于是低声叹息:“早晚会死的,着什么急啊?”
就好比说,青蛙听说大麻哈鱼逆流而上,于是咧着嘴巴笑:“哈哈,真是水产界的白痴。”
所以,我几乎不会跟人争辩“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怎么有人三十岁了还不结婚”“有些人为什么那么崇拜外国货”“他那么有钱为什么捐得那么少”之类的问题。
也不会回答“为什么我瞧不起那些哗众取宠的人”“为什么有些人总是显得那么蠢”“为什么每次受伤的总是我”这样的问题。
如果有人偏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我就会很明确地告诉他:“不好意思,就聊到这儿吧,我的手机只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