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驴的鉴定

驴的外貌特征与内部器官的形态、机能、局部和整体都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并对其生产用途和环境条件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因此,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对肉驴的体尺、外貌、体重、年龄、长相、走相、毛色、双亲和后代等方面综合考核、鉴定、选择,就能选择出优质的肉驴品种,实现规模化高效生产。

一 驴体各部位的评定

1.头和颈

头是驴的重要部位。耳、眼、鼻、嘴和大脑等集中在头部。驴头大小要适中,呈方圆形。眼睛要大而明亮,上下眼珠颜色为橘黄色。耳朵大、竖起,灵活。鼻梁高、宽、直,鼻孔大。槽口宽,大嘴岔,齐嘴巴。额要宽、平。凡是耳朵下垂、眼睛无神、眼珠红色或白色、鼻孔小、尖嘴巴、上下耳对不齐、槽口窄的都属于头型不好的驴。

颈部的长短和肌肉发达程度对驴的工作性能有密切关系。细脖子、大脑袋、细脖子“挂”在肩膀上,都属于不好的结构。

2.躯干

躯干内有心脏、肺、胃、肠和生殖器官,必须有一定的长度和强度,才能保护脏器。

鬐甲是颈、背和肩的连接点,起杆秤点的作用,要求鬐甲有一定的高度和长度。驴的背腰(脊背)宽、平直,凡是鲤背、凹背、弓腰、凹腰都是大缺点。尻部是驴的推进部位。驴的尻部要长、水平、稍宽,尖尻的不能留用。胸腔的大小与心脏、肺的生长发育有关。胸深、宽、长的驴工作性能强,能持久。前胸窄、鸡胸脯、肋骨平扁的驴没有长久的工作能力。

腹部大小适中。草腹(草包肚子)影响役使和配种,卷腹(狗肚子)多因营养不良引起,垂腹也影响役使和配种。

公驴的睾丸两侧对称,有时左侧的稍大些。睾丸要容易移动。单睾丸或隐睾者不能作为种用。母驴的阴门要大,黏膜粉红色,阴唇紧闭。乳房要大、对称,稍向前方伸展。

3.四肢和肢势

四肢是支持驴的体重、推动躯体前进的器官。前肢要求大膀头上粗下细。前臂骨要长,掌骨要短,肘部肌肉要发达,不靠近胸壁。各关节要粗圆。

后肢要求肌肉发达,骨骼强壮,有一定的弯曲度。股部要长,肌肉发达。飞节要大,稍弯曲。前蹄要略呈圆形,倾斜50°左右。后蹄呈卵圆形,倾斜55°~60°。低蹄、高蹄、滚蹄都影响工作能力,立系、卧系、熊脚都不能留用。

选驴时,要特别注意站立时四肢的肢势。正确的肢势是从前、后侧方看,两前蹄或两后蹄之间可以放一个蹄。只有肢势正,蹄形才正。

二 驴的用途与品质判定

肉用驴的选择应突出产肉多、体型大,特别是后躯肌肉要发达。

1.长相

长相是指外貌,包括驴的外部形态,身体各部分的均匀、结实程度,以及对外界环境刺激的敏感程度。从长相上一般可以了解驴的工作能力、适应性和健康状况等。

选驴时,让它自然站立在平坦的地方,在3~5米远处看一下整体状况,对其整体轮廓,长得是否匀称,各部位是否协调、对称,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是否灵活、敏感等进行综合观察,评定优劣。

品质优良的肉驴应突出产肉多、体型大、后驱肌肉发达的特点,要求体质结实,骨骼、肌肉发达,皮肤紧凑有弹性,整个躯体呈方形,头大小适中,眼睛大而有神,耳竖立,鼻孔大,槽口宽,口方,牙齐,颈长宽厚,背腰平直,前胸宽深,肋骨拱圆,腹部充实,四肢端正,关节强大,性情活泼。

2.走相

选驴时,还要注意它的步态,该项判定比立相还要重要。一般肢势和蹄形正确的驴,在运步时前后肢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呈正直方向前进,而肢势不正、体型缺陷、患病等原因都可表现出运步不正常。如运步时为内八字、外八字,飞节向外捻转,腿抬得过高,后蹄撞碰前蹄或左右蹄相碰等,都不能发挥正常的能力。应在驴慢步前者进时检查,必要时也可使其快跑时检查。要从前、侧、后方看驴举肢、着地状态,前后肢的关系,步履的大小,运动中头颈的姿势,肩的摆动,腰是否下陷,驴的兴奋性和反应等。

3.毛色

毛色是指分布在驴体表面的短毛(被毛)和鬃、鬣、尾等保护毛的颜色。被毛一年脱换2次,晚秋换成长而密的毛,春末换成短而稀疏的毛。春季换毛的驴多是由于营养不良所造成的。

驴初生时的被毛称为胎毛,6月龄左右换毛后才出现原本的毛色。一般毛色终生不变。识别毛色是养驴的基本常识。

驴的毛色比较简单,大部分为栗毛、兔褐毛、黑毛,而花毛、斑毛极为少见。驴的毛色与马的不同,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粉色 该毛色的驴全身短毛、长毛都是黑色,只有眼圈、嘴头和胸腔的下部为白色,即粉鼻、粉眼和白肚皮,俗称“三粉驴”“燕皮驴”“黑画眉驴”。

(2)黑色 该毛色驴全身被毛和皮肤均为黑色,俗称“黑乌头”。

(3)青色 该毛色驴全身被毛为黑白毛混生,随年龄增加而白毛增多。

(4)苍色 该毛色驴全身被毛为青灰色,头部和四肢颜色浅或呈白色,小型驴中多见此色。

(5)栗色 该毛色驴全身短毛都为粟子皮色,这种毛色很亮。

(6)银色 该毛色驴全身为浅黄色或浅红色,俗称“银红”或“米色驴”。

(7)白色 该毛色驴全身均为白色,皮肤为粉红色,终生不变,这种毛色很少见。

(8)灰色 该毛色是我国小型驴的主要毛色,被毛为鼠灰色,多有被绒、虎斑和鹰膀。

(9)花色 该毛色驴在有色毛的基础上分布有大白斑,小型驴中有少量的个体。

三 年龄判定

驴的自然寿命为30年。因为驴的年龄与其使用或种用价值有密切关系,因此在选购时要鉴定其年龄大小。

1.老、幼龄驴的外貌区别

驴的老幼可以从外观上大致分辨出来。如幼驴头小、颈短、身短而腿长,额部半圆而突出,鬃短而直立,鬐甲低于尻部。驴在1岁之内,额部、背部、尻部往往生有长毛,毛长可达5~8厘米。

老龄驴的嘴唇下垂,多皱纹,眼窝塌陷,皮肤缺乏弹性,背腰软而下弯,动作不灵活,目光呆滞,额及颜面部散生白毛,前膝如飞节角度变小而多呈弯膝。

从外观上仅能判断驴的大致年龄,详细的年龄还要根据牙齿的变化判定。

2.驴牙齿的数目、形状及构造

公驴的牙齿分为切齿、臼齿和犬齿3种。公驴有切齿12颗、犬齿4颗、臼齿24颗,共40颗,而母驴没有犬齿,所以共36颗牙齿。

驴的牙齿结构与马的基本相同,由最外层颜面发黄的垩质、中间的釉质层和最内层的齿质构成。

釉质在齿的顶端形成了一个漏斗状的凹陷,叫齿坎。齿坎空腔中的垩质,因食物残渣酸败腐蚀,使上部呈黑褐色,叫黑窝。黑窝被磨损消失后,磨损面上的釉质轮叫齿坎痕。齿髓腔中不断形成新的齿质,切齿就不断向外生长。由于齿髓腔上端不断被新的齿质填充而呈黄褐色,叫齿星。

在选购驴时,一定要分清黑窝、齿坎痕或齿星。如果把齿星看成是齿坎痕,就会把老龄驴判定为青年驴,若当成黑窝就更错了。

3.不同年龄驴的切齿变化规律

随着驴年龄的变化,切齿的生长、脱换、磨损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可以根据切齿的变化判定驴的年龄。幼龄驴有黑窝、齿坎痕(3~5岁)、老龄驴有齿星(7~13岁)。随着驴年龄的变化,切齿的生长、脱换、磨损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乳牙出现在1岁;乳牙齿坎磨平为1~2岁;乳牙脱落、永久齿长成、开始磨平为3~6岁;齿坎变圆、齿星出现为7~9岁;下切齿坎磨平为10~12岁;下切齿坎消失、齿星位于中央且呈圆形为13~15岁;下切齿嚼面呈现纵椭圆形为16~18岁。根据变化规律,进行准确选购。

四 体尺和体重

准确测定驴体尺,可以弥补眼力观测不足的缺陷,了解驴生长发育、健康和营养状况,从而准确地选择驴个体,进行合理饲养和管理。

1.驴的体尺测量

测量的用具主要有测杖、卷尺、圆形触测器、角度仪、长尺等。一般测量只需测杖和卷尺。常用的指标和测量的部位包括以下几部分。

(1)体高 从鬐甲顶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2)体长 从肩端到臀端的斜线距离。

(3)胸围 在鬐甲稍后方,用卷尺绕胸1周的长度。

(4)管围 用卷尺测左前管部上1/3部最细的地方,绕1周的长度,说明骨骼的粗细。

测量应在驴体左侧进行,驴应站立在平地上,四肢肢势端正,同时负重。测时卷尺应拉紧。一般每个部位测2次以上,取其平均数。

2.体重测量

一般用地秤测量。应在早晨未饲喂之前进行,连续测量2天,取其平均数。若不用地秤,可用以下公式估算:

体重(千克)=(胸围×胸围×体长/10800)+25。

3.指数计算

以体高为基数,计算其体尺与体重的比例关系,称为体尺指数。常用以下几种计算公式。

(1)体长指数 体长率=体长/体高×100。

(2)胸围指数 胸围率=胸围/体高×100。

(3)管围指数 管围率-管围/体高×100。

(4)体重指数 体重率-体重/体高×100。

五 综合评定法

通过看双亲和后代,鉴定驴个体,选择优秀个体进行育肥。

若要挑选肉驴进行育种,提高驴群质量就要进行综合评定。综合评定的项目包括驴个体的血液、外貌、体尺、性能和后裔评定的结果,划分个体的鉴定等级。一般的育肥就不用了。 leyFOcICbRLnWR1HReQtQmV70XEC9gKBlFXIC0QWVetefVwpuDoWQA9vUtKkd6Y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