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核心竞争力,决定你在职场的价值

聪明的人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分得清人物关系。

厉害的人,不仅分得清人物关系,还能明白自己在职场里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我们进入职场,进入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一起来看看这个世界的逻辑。

我们先聊一聊怎么找工作。

一、从我找工作到工作找我

我在大学期间参加了一场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时,现场聚集的都是每个省英语演讲比赛前几名的学生。

因此,有许多英语培训机构的HR(人力资源)在那里“物色”学生,被选中的人可以直接培训上岗当英语老师。

当然,后来我才知道,这群学生毕业后有的去了外交部、翻译局,有了做了双语主持人,混得不好的,就像我这样,当英语老师了。

也就是说,现场不仅有培训机构的人,也有电视台、政府部门的人,在那里选择优秀的人才。

后来,我当了很多次比赛的评委才知道,其实在大学参加的所有比赛和竞赛,但凡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现场都有大公司的HR在寻找优秀的学生。包括组织比赛的这群人,也相当于HR。因为参赛学生的技能强,培训一下,甚至都不用培训,就能直接上岗。

你想想为什么一个比赛你不用付钱或者付很少的钱就可以参加,主办方为了什么?优秀的学生,就是通过这样的比赛,被曝光,然后成为“猎物”,工作就找上门来了。

所以,为什么大学四年一定要多参加比赛与活动,因为这些都是去打通校外的资源,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方法。

如果你没有机会参加竞赛,或者没有校园外的资源,那么,你大学四年考的证书,在你找工作的时候也都是敲门砖。

证书是简历的干货,比如四六级、剑桥商务英语、口译考试等。这里稍微说一句,有人说有些证书就是鸡肋,但我觉得,有总比没有强。

毕业后,如果你的简历上写满了高价值的经历,找工作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尤其是申请国外大学时,那边的招生办更重视你的简历。

可惜的是,大多数学生到了毕业时,简历上也只是写着:“热爱运动,尊敬老师,爱护同学。”

大学四年,一定要让自己发光,至少要让自己拥有一项专长,这项专长要有证书去证明,要有奖状去背书。

哪怕是驾照,哪怕是普通话资格证。证书其实很重要,比如你要招聘司机,你是要一个驾驶技术好但是没证的,还是要一个有驾照的呢?

这看起来很世俗,但职场上演的就是成人的游戏,在被问“你有什么证书”时,高手的回答是:“你要什么证?”

多一个证书,少求一句人。

证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能力被激发了,因为你给自己设了一个目标,有目标的奋斗和漫无目的的奋斗差距是很大的。

拥有一技之长,在哪个地方都能活得很好,在哪个时代都饿不死,这个技能可以是音乐、体育、艺术、语言、计算机、写作……

如果实在不知道学什么,建议学一门外语或者练习写作。

《水浒传》里最后活得好的,是这么一些人:

安道全,别名神医,最终在太医院做了个金紫医官。

金大坚,别名玉臂匠,后来,他被皇帝召回御前听用。最后在内府御宝监为官。

还比如写字的、养马的……

职场讲究价值,你的工资是反映你价值的侧面标准,而一技之长就是你立足职场的价值, 不可替代性就是你在职场的灵魂。

二、你的价值由什么决定

我们公司原来在三里屯,那里的房价一平方米十多万元,当然,比那里更贵的是海淀的学区房。

为什么这么贵呢?是因为那里的土地贵,还是砖头贵?

不是,地是一样的,砖头也不是黄金、大理石。仅仅因为那里是商业街,那里有学校,那里更方便,那里象征着更好的生活。

所以,一个点的价值往往不是由点本身决定的,而是由点所在的坐标系决定的。

同理,一个人的价值也不是由一个点决定的,也不是从你的父母、老师口中得知你是否优秀,你的优秀程度,而是由一个系统决定的。

传统的职业价值坐标系是这样的:行业×企业×职业。

这是现在最流行的也是最传统的职业价值坐标系,是美国的管理学家埃德加·施恩的《职业锚:发现你的真正价值》中提出的“职业金字塔模型”。

比如按照这个坐标系,我是教育行业的,现在考虫,职业是老师。

再详细地分析一下,如果把施恩的这个模型比作一个小区,你可以想象:

一张地图上有很多的小区,一个个挨在一起。小区就是行业。

在小区里面有很多的楼房,楼房就是公司,它们都有三层,分别代表公司的三个层次:

底层是执行层,也就是员工层;中间是运营层;顶层是决策层,也就是领导层。

大的楼房是大企业,小的楼房是小企业。

在这样的模型里,发展路径是非常明确的,你按照这个模型就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第一步,你要选定一个行业,也就是选择一个小区。

第二步,在行业里面选定一栋好楼,最好是豪宅、别墅,也就是选择一个发展潜力好的大企业。

为什么要选择大企业呢?

因为你在大企业上升的可能性更大,机会更多。你能获得更多的人脉资源,甚至有更好的制度回报。

如果可能,毕业后请一定首选大公司,你的眼界、人脉都能让你的下一份工作达到一个高度。

为什么早年新东方尽出人才?因为这些人才被放在了同一个圈子,潜移默化地互相比拼。

接下来,大家都努力向上发展,能去二楼的去二楼,能去三楼的去三楼,万一你卡住了,到不了三楼,比如你体力不行,比如有人压制着,怎么办?要么待在这里等退休;要么跳到一栋小一点的楼房里面,尝试去它的三楼。

这就是跳槽,从大公司的小职员跳槽到小公司当大职员。我有个双胞胎姐姐,她第一份工作是在路透社当记者,你们都听过路透社,但工资不高,后来她跳槽去了一家我没听过的外国新闻公司,工资显著提升。

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种传统的行业价值坐标系在许多地方正在瓦解?比如,你怎么定义我这种既是老师,又是作家,而且两条线干得都不错的人?

你又怎么定义自由职业者,他们应该在哪个小区、哪栋楼、第几层?

所以,这个世界正在变化,你不一定要住在小区里了,你可以住在空中楼阁俯瞰这些小区,你可以成为快递员穿梭在许多小区中。

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有三个原因:

1.公司寿命变短,员工心理转变

现在的大楼动不动就坍塌,更别说你还想待在哪个房间一辈子了。

也就是说,公司变数极大,前段时间我把我的龙影部落工作室解散了,成立了李尚龙工作室。我去注销公司,负责的业务员和我说,尚龙老师,现在注销公司要排队,因为太多人排队,注销公司的钱比注册公司的钱还多。

现在,中关村、三里屯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1年,整个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7年,世界500强的平均寿命是40年,世界1000强的则是30年。

这是什么概念呢?如果一个人从25岁开始干到65岁退休,正好工作40年——说明你一毕业就创业,一创业就刚好把公司干成了世界500强,你退休那一天,公司正好倒闭,你刚好失业。

可是你有那么好的运气吗?

这个世界上的工作已经没有稳定可言,只有变动才是唯一的稳定。

2.行业变化快,没有边界

行业之间不停地在跨界,也就是说,小区和小区之间早就连通了。

一个作家,他还可以是老师。

一个英语老师,他还可以是健身教练。

一个编剧,他还可以做脱口秀。

在今天你会发现,抢你职位的可能并不是你楼下的那个人,也不是你隔壁那个人,而是其他小区跳过来的人,因此行业也变得没有了边界。

比如,柯达公司当年打死都没想到,是数码公司打垮了自己;数码公司也没想到,是诺基亚打死了自己;今麦郎、康师傅没想到打败自己的是美团外卖;小偷没想到打死自己的是移动支付。

跨界成了正常的事情。甚至跨界打劫也再正常不过。

3.人们更关注新的职业坐标系

原来的坐标系发生了变化,在互联网时代, 个体逐渐从组织里面慢慢解放出来,以自己为中心建立了一个新的职业坐 标系。

全新的职业价值坐标系是这样的:

圈子、能力与特色。

新职业价值体系一旦出现,个人的增值策略肯定也会发生转变。

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这个世界,通过拍领导马屁来提高自己的楼层这种事情在创业公司越来越难了?

通过找关系进入那种活力四射的创业团队,也越来越难了。

因为你能力不行,放在哪儿都没用,给公司造成的损失谁都承担不起。

所以我建议,如果你还希望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第一份工作,建议你去找一个没那么体制化的工作,至少去不会因为领导一句话决定你生死的活力型企业。

因为领导有可能今天高兴,明天会不高兴,你的升职加薪如果只是依靠领导的一句话,是很危险的。你的价值由市场决定,就会好很多。所以,要提高自己的圈子、能力和特色,让自己就算离开体制,也能活得很好。

按照圈子、能力与特色这个法则,给各位推荐三个方法:

第一个,持续放大自己的影响力,到更好的圈子里去。

第二个,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专长,变成一个大神。

第三个,持续宣扬自己讨人喜欢的人设。

未来的职场人,只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一门独特的手艺,有个性,就能让自己活得很好。

以前我们把能力存在组织里,我们走进体制、工厂、人民公社;后来我们把能力存在钱里面,存在消费里;今天我们可能有机会把自己的才华存在圈子和能力、特色里面。

再分享三条干货:

第一,要走出去,发展自己的圈子,同行圈子甚至是不同的圈子。

从现在开始,每个月至少跟自己弱关系圈的人见面三次。

什么叫“弱关系圈”?就是不常见面的朋友。对于大学生来说,每个月至少应该尝试去跟不同专业、不同学校的同学、师兄师姐、老师交流,打通自己的圈子。

举个例子,我是个作家,当然我们作家圈肯定是经常聚会。

但我还经常约一些其他圈子的人,我的好朋友程一、小白这些人都不是作家圈的,他们属于主播圈、主持人圈。我们几乎每个月聚一次,互相交流,资源共享,他们出书,我会给他们推荐出版社;我出书,就可以去他们那里做一场活动。这样的互动让我们的关系更近了。人要有自己的圈子,也要扩大自己的圈子。

第二,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

当我们进入一个圈子,不妨问自己三个问题:

(1)有什么事,是我在这个圈子里能力占优势的?

(2)有什么事,是我在这个圈子里面不可替代的?

(3)有什么事,是我真正感兴趣的?

如果你能找到这三者的交集,就一定要去做,并且做到极致。

第三,放大你的特色。

这是一个个性化的年代,一个人最大的风险,就是你是一个毫无特色的人。

大家提到你,根本不知道你是干吗的。

你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在职场中创造自己的人设。比如老师这个职业,被人记住的老师,并不是他讲得多好,因为你很难衡量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被人记住的老师,都是具备自己的特点和人设的。

当面目模糊的所谓专业人士越来越多,人们就只记得有特色的人,甚至有时候,特色都能成为一项专长。

你进入职场后,一定要思考自己有没有属于自己的人设。

但在生活里,最好抛弃人设,因为你是有血有肉的人。

三、提高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

对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在这个变化的时代,应该做点什么呢?

比如,现在考驾照,会不会在以后的职业市场增加你的竞争力?

不会。因为,它还不如熟练地使用各种叫车软件这个技能有用。

我们这代人一定要接受这个事实:机器真的已经在很多领域比人强了。

今天,你会发现司机的工作已经部分被机器所替代。以前一个出租车司机,他需要会开车、能认路、会收钱,但到今天他只要会开车,认路的事情交给App,算账的事情交给平台就好。甚至有一天,司机这个职业也可能会完全消失。

机器变得这么厉害,那人该怎么办呢?

第一,你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机器无法替代的少数人。

第二,你应该选修一些机器无法替代的技能。

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决定未来的6大能力》里提到一个观点:世界已经从过去的高理性时代,进入一个高感性和高概念的时代,有六种能力是非常稀缺且重要的。

它们分别是:设计感、共情能力、讲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娱乐感和意义感。

设计感

设计的本质是创新。

也就是说, 优秀的设计总是创造出一种新的解决方式,让事情得以顺利进行。

比如,苹果被认为是全球最有设计感的公司。好的产品首先是设计得好看。例如,一本书的封面,要让人看到就有想拥有的欲望。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演讲——主题是关于未来的出行,遇见了据说是设计界的大牛莫康孙老师,他说了一句话:未来的设计都可能会被机器替代,所以,我们必须设计出上帝般的作品。

共情能力

这是普通人特别缺乏的能力。

一个人受伤了、摔倒了、被家暴了,甚至他的孩子遇到了伤害,许多人看到这样的悲剧,第一反应竟然是:幸亏没发生在自己身上。

共情能力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甚至思考得比别人更深入。关键在于是否和别人的感情同步,是否能体会到别人的感受。

比如,你在网上看到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正是你平时特别想表达但却表达不出来的,说明那个作者就很有共情能力。

所有伟大的产品经理都有共情能力,任何一个行业的高手都具备共情能力。

讲故事的能力

所有厉害的畅销书作家、好的导演、好的编剧……都是讲故事的高手。

商业领袖也需要会讲故事,你看乔布斯、马云,全部是讲故事的高手。现在融资的时候,也有人会经常说,把你公司的故事讲给我听。

把一个商业化、复杂、难懂的事情,讲成了谁都能懂的故事。这个技能特别重要。

推荐一本书,叫《故事》,罗伯特·麦基写的。它是每个作家、编剧的“圣经”。

整合事物的能力

你认识很多人,知道很多知识,这都不算厉害,关键在于你怎么用。

换句话说,你怎么把资源整合到一起。

在电影圈,做这个事的人叫制片人。

你认识这个导演、这个编剧,知道这部原著,然后把这些人放在一起,你就有了一个“盘”。在公司,这种人叫产品经理、项目经理。

搭盘、整合资源的事情,机器是干不了的。

娱乐感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让你觉得好玩的能力”。

玩乐是人类的天性:

比如,“俄罗斯方块”,是款特别“傻”的游戏。这款游戏没有任何目的,它唯一的目的就是看你怎么死。但即使这样,人们也愿意一直玩下去,因为你享受这个玩的过程。

又如“超级玛丽”,这款游戏上手就能玩。

今天如果你是做产品的,你的产品要会跟人玩;你是一个做创作的,你要会跟创意玩;你是个做运营的,你就要会和顾客玩。

这里推荐一本书,亚当·奥尔特的《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书里说,上瘾体验背后的六大诱导因素分别是:

诱人的目标

积极的反馈

毫不费力的进步

逐渐升级的挑战

未完成的紧张感

令人痴迷的社会互动

意义感

有一本书,叫《活出生命的意义》,人只有给生活和工作赋予意义,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灵魂。

一份工作,没了意义,赚多少钱都很难受。

总结一下,未来的人,可能需要这些能力:

设计感和讲故事——产生影响力;

共情能力、整合能力和娱乐感——提高能力;

意义感——放大你的特色。

当有人将这六种东西整合到一起——他就是一个会讲故事、能跨界、理解人、有品位、好玩有趣、活得有追求的人——他将是一个极其强大的人,用《未来简史》里的话说,叫“神人”。

过去理性技能较多的是:程序员、会计师。

今天感性技能较多的是:旅行体验师、设计师、产品经理、Vlog导演。

具备六种高感性能力的人会在未来更加值钱。

在一个机器越来越强的年代,什么样的能力是最厉害的呢?

答案有两个:超越机器的能力,以及能够跟机器协作的能力。

这也就是你努力的方向,期待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6sekCiT9alY1nrqIQqbAAVXM9G6gAE1xwLhBxeiPulG2njW9RaR5RGlkHv0/JmB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