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想被时代抛弃,培养跨界学习能力

经常有人问我,李尚龙,你是怎么做到又当老师又能写作的?我其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还会弹乌克丽丽呢,我还当导演呢。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如何成为一个跨界学习高手。

一个人上大学应该挑选什么专业?潘石屹讲过一个观点:如果一个人你看不出他是从哪儿来的,交往一段时间也不知道他是学什么专业的,这可能是个很厉害的人。所谓专业,是指一个人在大学四年被别人安排在某个领域。当你开始解决特定问题的时候,需要的能力肯定不是一个专业的知识能解决得了的。一个人解决的问题越多,他跨越自己专业边界的次数就越多,久而久之,你根本看不出他是哪个专业的,他就成了一个高手。

所以,这是一个需要跨界的时代,更是一个专业与专业之间界限越来越模糊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高手,一定是具备跨界学习能力的人。 换句话说,其实大学四年,你学什么专业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一个跨界的时代,更是个跨界打劫的时代:康师傅方便面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对手不是今麦郎,而是外卖服务;黑车司机也没想到,自己的竞争对手不是出租车,而是共享单车;当当一直和京东打来打去,没想到侵占自己市场份额的竟然是音频平台;人工智能扎入主持人行业,主持人沸腾了,因为他们从来没想过,机器也会跨界到自己的领域;小偷在街上偷不到钱了,并不是警察变多了,而是小偷的敌人变成了移动支付……

所以,这个时代需要年轻人做两件事:

第一,学会跨界,多掌握几门技能,为更好的跳槽做准备。

第二,学会把这几门技能运用到各自的领域,成为复合型人才。

一、利用好业余时间

经常有人问我:“老师,我学的是这个专业但我想学那个专业,怎么办?”

我通常也会反问一句:“当你拿着一瓶水,接下来你要做什么?”

喝了?倒了?都不是,而是应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被一杯水左右。

我们总是习惯为了现在拥有的一点资源,放弃其他的可能性。当你学习了一个专业,你以后就非要从事这个专业的工作吗?不是吧。你完全可以从事别的行业的工作。别人送了你一个鸟笼,你非要养鸟吗?就算你买了只鸟,你非要成为养鸟师吗?

有一些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音乐、学习英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这就非常好。要知道大学四年重要的时间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怎么利用闲暇时间也很重要。这些时间你怎么度过,就会成就一个怎样的你。

我见过最厉害的一个朋友,学的是经济,但他喜欢文学,就整天混在大学城找同学要别的学校文学课的课表,蹭进去听课。同时,还阅读大量的书籍。毕业后,他拿着一张经济学的学历文凭当了作家,现在已经出了好几本散文集了。别人都以为他是写作天才,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努力根本没有到拼天赋的程度,无非你付出多少努力就有多少收获。所以,喜欢什么就去做、去学,别被自己的专业限制,在这个时代,你必须学会跨界,成为全面高手。

二、你有几道斜杠

大家都知道,三脚架是最稳的,人也一样,在这个时代你必须拥有多条腿,才能走得从容。《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里第一次写了“斜杠青年”这个概念。什么叫“斜杠青年”?就是一个人兼顾多份职业,比如介绍李尚龙:作家/老师/导演。如果有一天,我不能讲课了,也不会饿死,因为我还有两个技能可以让我生活下去。“斜杠青年”是对喜欢工作的一种衍生,对不喜欢工作的一种补充,对不稳定生活的一种保护。但选择斜杠是有技巧的,要从你熟悉的领域去跳跃,不要跳得太狠,如果你选择了两个完全不相干的职业,将会非常痛苦,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这里分享几个常见的斜杠搭配方式:

第一,稳定的工作+兴趣爱好。

聪明的人 利用稳定的工作保证满足温饱,用下班的时间打磨兴趣爱好,让它变成自己的第二职业

我的法医朋友秦明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是一名优秀的法医,长期奋斗在一线见证无数生死后,有一天,他忽然想把这些案例写下来。于是,他把这些故事记录在网上,后来就有出版社找到他出书。当时他不知道叫什么书名,就直接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于是就有了今天红遍大江南北的《法医秦明》这本书。

有稳定工作的人,千万别着急辞职,要培养离开稳定工作的能力。

第二,左右脑的切换。

人的大脑有个特点,左脑主要负责抽象、理性,右脑主要负责艺术、感性。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可以搭配的方式,比如和我一起写《回不去的流年》的徐哥,他不仅是个作曲高手,同时也是个作词人,他的词写得像诗一样美好。这么看,他的神奇之处,就是完美利用了左右脑的搭配。同理,你是个数学家也可以苦修绘画,你是个作家也可以学习音乐。

第三,大脑和身体的切换。

有一天签售的时候,我头痛欲裂,因为连续两天都有两场活动、四节课,我还在写一个专栏和一篇小说。所以第二天晚上,我痛苦地捂着头没法上场。助理给我买了止痛药,我看了半天,最终还是决定不吃。晚上上完课,我找了个最近的健身房狠狠地跑了5公里,大汗淋漓后,头痛莫名其妙地好了。我才忽然明白:我这是用脑过度导致的头痛。其实, 大脑劳作是可以和身体运动切换的,这样的放松锻炼,比睡觉有效多了。有一本书叫《运动改变大脑》,里边说,运动可以分泌多巴胺和内啡肽,对大脑都是有好处的

原来我的健身教练,他在工作之外的身份还是高中化学老师,其实他的斜杠就是用脑和身体锻炼的切换。

第四,输出型的知识IP。

台湾作家火星爷爷是我的一个好朋友,他特别有趣。因为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双腿走不了路,他就在家里写博客。有一天,一个小姑娘问他,你的文风很奇怪,你是来自火星的吗?他说,是啊。然后就开始跟她讲火星上各种各样的东西。就这样两个人通信通了一年多,后来,他起了个名字叫:火星爷爷。火星爷爷是个标准的斜杠青年,因为他不仅是位畅销书作家,还是TED的演讲者,他的视频《跟没有借东西》在全球点击率达上千万次,同时,他还是一位老师,在台湾教孩子们创意,教同学们如何讲出厉害的故事。

我第一次见到火星爷爷的时候很诧异,问他怎么可以做这么多事情呢?大家知道,他的身体还不太好。

他笑着说,其实这不都是输出吗?只要你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就行。

当你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就只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说出来就是演讲家,写出来就是作者,拍出来就是导演,其实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知识储备。这是核心,其他的只是表达方式。

三、多个领域的百分之五十

跨界学习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种生存的保护,也是一种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方式。我们都听过二八定律,一个行业,你只有冲到前百分之二十,在职场上才是不可替代的。想要成为这百分之二十非常难。但是,一个人跨两个行业,干成前百分之五十,并不难。通过深度学习,你就可能成为这两个跨界行业的前百分之二十五。

比如有一个相声演员叫岳云鹏,他是唱《五环之歌》最好的,万万没想到,人家在相声界凭借唱歌火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许多人火起来的原因并不是在于本职工作,而是他跨界了。相声演员唱歌唱红了,歌手拍电影拍红了,演员参加真人秀红了,明星炒绯闻红了,老师讲段子红了……这个世界很有趣。

斜杠不仅能让你到达一个高度,还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在你的职业和所在行业出现问题时,它就是非常好的自保方式。

四、跨界的前提

跨界的前提: 在自己的本职领域做到顶尖水准,再去尝试别的。

原来我们招聘了一个前台,她做了一个月就离职了,接着去做微商,做了一个多月又离职了……这叫什么斜杠?你还没有到达这个行业的高处,看到这个行业的全景,你就走了。你还没有尽全力拼搏,这样的跨界说白了就是吃不了苦,习惯性逃避。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假的斜杠青年,他们确实跨了很多行业,但每个行业做得都一般。有一种菜专门形容这类人,叫“麻辣烫”,每道小菜都拿不出手,于是只能混在一起。而高手,应该是满汉全席,每一个技能拿出来,都可以当作一道大餐。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界。

成功的跨界是你把这件事做到足够好,发现没有提高空间了,踩着自己的技能飞到另一个领域去。比如我刚开始当老师时,绝对不会考虑跨界,因为我还当不好老师嘛。当我发现干得不错,如鱼得水时,就开始琢磨跨界的事情了。但也不是随便跨界,你要了解自己的特长,比如我去学拉丁舞,肯定会死得很惨。当时我问了好几个学生,对我上课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我以为是某个知识点、某个单词、某个词组。他们说,我讲的故事特别好。从那开始,我就知道,我有讲故事的天分,于是我就开始写故事,最早创作的都是短篇故事,逐渐我就不写短篇了,开始写长篇,写完我就想,能不能把这些故事拍下来呢?于是我再开始学习镜头,学习摄影,找团队拍戏。

所以,跨界的前提有两个:

第一,要全力以赴,到了尽头再转换,不要干两个月就跑去换其他职业,那才不是斜杠,那是诈和。

第二,要有知识迁移的能力,步子不能迈得太大。

五、学会做一只苍蝇

有人问,我刚进入一个领域,什么都不会,具体应该怎么办呢?

斯坦福大学做过一个实验:把一只蜜蜂和苍蝇同时放在灯罩里,灯罩上留一个孔,看谁先飞出来。

答案是苍蝇。

因为苍蝇乱飞,一通乱撞后,总能找到出口,而蜜蜂只会朝着光亮飞,如果光亮对准了出口,它就飞出去了,可如果光源没有对准出口,它就一辈子出不来。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在刚进入一个行业时应该做的事情:做一只苍蝇,蒙头乱撞,最后你总能找到出口。当你找到出口后,再朝着光飞,这样你就能很快成长。

我刚开始进入文学圈的时候,就像一只苍蝇一样,谁都去见,什么活动都参加,什么圈子都混,什么钱都赚。一年之后,我找到了我的出口,学会写故事,写对青少年有用的作品,要有写作底线,赚的每一分钱都要有底线,于是我变成了一只蜜蜂,只朝着光飞。

比如,我把微信公众号的打赏关闭了,我希望读者把这些钱存下来多买两本书看;我开始不接广告了;几乎推掉了所有的商业节目;所有“三俗”、博眼球、两性关系的话题我也不再写了。

当时很多人不太懂,说写作不就是为了博眼球吗?

我说,错了,那是因为你没看到光。

所以,我建议,刚进入一个行业第一年,你可以乱撞,第二年、第三年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朝着光的方向努力飞行。

在一个行业想起步,无非是要不停地读书,阅读和这个行业相关的图书,向这个行业有资历的人学习。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不懂得怎么请教人,或者别人不愿意解答你的疑问时,最好能请人吃个饭;还有很多网课、线下课、相关的视频、付费的内容,这些都是在一个新行业跃起的方式。

六、不存在完全的跨界

我的小说《人设》,讲的是三个人设崩塌的人,如何面对自己的一生。我查了许多人设崩塌的资料,惊奇地发现,这些遭遇命运转折的人,竟然都获得了更大的世界。

其实,这个社会上不存在完全的跨界,因为万物都是相连的。一个理科生,难道一点历史、政治、地理知识都不知道吗?一个艺术生,难道一点化学、物理、生物知识都不清楚吗?

我参加过一个活动,让三位嘉宾分别聊聊未来的出行应该是什么样的。第一位嘉宾是一个设计师,第二位嘉宾是专门做人工智能的,我是一个作家。结果我们三个聊得很开心,还加了微信。为什么呢?因为这几个职业看似相隔甚远,但本质没有区别。科技的背后是科幻,科幻基于科技发挥想象,设计和写作都是自我表达。

准确来说,文科和理科都是对世界的表达。

我想起宋方金老师的书《给青年编剧的信》里写的一句话:

讲故事是我们这群人的宿命,也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甚至必须抱有更大的野心,给上帝讲一个故事,跟他老人家捉迷藏。

科学家用数学、物理与化学猜测上帝的头脑,我们用故事、人物与情感来猜想上帝的心意。

这世界绝不是无缘无故,必有一个终极答案以两种形式分别藏在科学或者艺术之中。

我们追随在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大仲马等讲故事的人的身后,跟爱因斯坦、牛顿和霍金这样的科学家赛跑,看谁能先猜出上帝的答案,来到上帝的面前。我希望我们讲故事的这边能赢。

万物的规律是相通的,你这么年轻,一定要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而且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希望你能拥有更广泛的世界。

衍生阅读:

彼得·彼得森:《黑石的选择》

丹尼尔·平克:《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六大能力》 wkttIoAJDLRSFRMI5AWBhnseyQJ1NqJklonHLz+4qOAV5JwLSGZ5p3LfoORfSee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