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反物质的重要性

粒子物理学家是物理学界“最古怪但也最有趣术语大赛”的常胜将军。除了这个领域以外,你还能上哪儿去找“一个带负电的μ子和一个μ中微子交换了一个中性向量玻色子”或者“一个奇夸克和一个粲夸克交换了结合的胶子”这种描述?除了数不清的名字特别奇怪的粒子以外,粒子物理学家还得对付反粒子构成的平行宇宙,我们把这些粒子统称为“反物质”。作为科幻故事里的常客,反物质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宇宙中。和你想的一样,反物质的确会尽可能地寻找机会接触正常物质,然后一起湮灭。

反粒子和粒子之间的关系有一种别样的浪漫。它们共同诞生于纯能量中,最后又通过湮灭将彼此的质量重新化作能量。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卡尔·戴维·安德森(Carl David Anderson)发现了反电子,这种带正电的反物质粒子对应的是带负电的电子。从那以后,粒子物理学家在世界各地的粒子加速器里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反粒子,但是直到最近,他们才利用反粒子获得了完整的反原子。从1996年开始,在瓦尔特·厄莱尔特(Walter Oelert)的领导下,德国于利希核物理研究所的一个国际团队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创造出了反氢原子,在这个反原子内部,一个反电子愉快地绕着一个反质子旋转。为了制造出这些反原子,物理学家使用了位于瑞士日内瓦的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这个机构更广为人知的称号是它的法语名称缩写,CERN)的巨型粒子加速器,这台设备为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诸多重要贡献。

这些物理学家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创造原子:他们制造出了一大堆反电子和一大堆反质子,然后将这些反粒子放到合适的温度和密度环境下,等待它们自行组成原子。厄莱尔特的团队在第一轮实验中就制造出了9个反氢原子。不过在这个正常物质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世界里,反物质原子的生命十分短暂。这批反原子甚至没有活过40纳秒(1纳秒=10 -9 秒)就和正常原子一起湮灭了。

反电子的发现是理论物理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因为就在几年前,生于英国的物理学家保罗·A. M.狄拉克(Paul A. M. Dirac)刚刚预测了它的存在。

为了描述最小尺度的物质(原子和亚原子粒子),20世纪20年代,物理学家发展出了一门新的分支来解释这些粒子的实验结果。利用新建立的理论(现在我们称之为“量子力学”),狄拉克根据他的方程的第二个解提出了一个假设:来自“另一边”的幽灵电子可能会以普通电子的面目突然出现在我们的世界里,从而在负能量的海洋中留下一个缺口,或者说一个洞。虽然狄拉克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解释质子,但其他物理学家却提出,这个洞可能会表现为一个带正电的反电子,由于它携带正电荷,现在我们更喜欢叫它“正电子”。正电子的发现证实了狄拉克的基本观点,也为反物质奠定了和物质一样值得尊重的地位。

拥有两个解的方程并不罕见。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哪个数的平方等于9?是3还是-3?当然,这两个答案都对,因为3乘以3等于9,-3乘以-3也等于9。物理学家无法保证某个方程的所有解都能与现实世界中的事件对应起来,但如果某个物理现象的数学模型正确无误,那么琢磨方程总比琢磨整个宇宙简单,而且同样有用。就像狄拉克和反物质的故事一样,方程的多个解常常带来各种各样的预测。如果这些预测被证明是错误的,那么人们就会抛弃相应的理论。但无论最后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数学模型总能确保你得出的结论既拥有逻辑上的合理性又具备内在的一致性。

亚原子粒子拥有多种可测量的特性,其中最重要的是它的质量和电荷数。某种粒子和它的反粒子通常拥有相同的质量,除此以外,它们的所有特性总是截然相反。比如说,正电子的质量和电子一样,但正电子携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而电子携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与此类似,反质子携带的电荷也正好和质子相反。

不管你信不信,不带电的中子也有对应的反粒子。它名叫——你猜猜看?——反中子。反中子和中子携带的电荷正好相反,我们可以称它携带“-0”电荷。这不是抬杠,我们之所以这么说,根本原因在于中子是由3个携带不完整电荷的粒子(夸克)组成的。构成中子的3个夸克携带的电荷数分别是-1/3、-1/3和2/3,而反中子内部的3个夸克携带的电荷数则是1/3、1/3和-2/3。每组夸克的总电荷数都是零,但它们各自携带的电荷却是相反的。

反物质可能突然凭空出现。如果γ射线光子拥有足够的能量,它们就能自行转化成电子-正电子对,通过这种方式,γ射线拥有的海量能量变成了微不足道的一点点物质,这个过程满足爱因斯坦的著名方程E=mc 2

根据狄拉克最初的解释,γ射线光子会将电子从负能量的领域中激发出来,由此创造出一个普通的电子和一个电子洞。这个过程反过来也成立。如果一个粒子和一个反粒子发生碰撞,它们会互相湮灭,填满这个洞,同时释放出γ射线。你千万记得小心避开γ射线。

如果你在家里不小心捣鼓出了一团反粒子,那可真是骑虎难下了。很快你就将面临仓储的难题,也许你准备了保鲜盒或者购物袋之类的容器,但不管它是纸质的还是塑料的,反粒子都会和它发生湮灭。更聪明的做法是利用强磁场来束缚带电反粒子,强大的磁场“墙壁”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却能牢牢地将反粒子锁起来。将反粒子存放在这样的真空磁场里,你就不用担心它会和普通物质一起湮灭了。这样的“磁瓶”也适合存放其他可能损伤容器的材料,譬如(受控)核聚变实验中的灼热气体。要是你创造出了完整的反原子,那么仓储问题的难度还会再上一个台阶,因为和原子一样,反原子通常无法被磁壁束缚。最明智的做法或许是将你的正电子和反质子分别存放在单独的磁瓶里,等到有需要的时候再把它们混合起来。

要创造出反物质,你需要的能量至少应该相当于它与物质湮灭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如果没有在发射前准备好一整箱反物质燃料,反物质引擎就一定会在运转中缓慢地从你的飞船中汲取能量。原版的《星际迷航》剧集和电影也许体现了这个事实,不过要是我记得没错的话,柯克船长总是要求反物质引擎“加大点马力”,而斯科提永远操着一口苏格兰腔回答:“引擎无法承受。”

虽然物理学家认为氢原子和反氢原子的运动规律应该完全一致,但他们尚未通过实验证明这一预测,主要是因为保存反氢原子实在太难。这些反原子几乎一诞生就会立刻与质子和电子发生湮灭。科学家非常希望证实,反氢原子内部正电子和反质子的运动完全遵循量子力学定律,反原子的引力也和普通原子一模一样。不过,我们也许应该思考一个更深的问题:既然普通原子产生的是引力,那么反原子会不会产生反引力(斥力)?现有理论推出的结论倾向于后者,但如果最终事实证明前者才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又将得到许多关于自然的新洞见。从原子层面上说,任何两个粒子之间的引力都非常非常小。决定这些微小粒子如何运动的主要因素不是引力,而是电磁力与核力,因为这两者都比引力强得多。要验证反引力的性质,你需要足够多的反原子来组成宏观的反物体,这样你才能测量它们的集合特性,然后与普通物质进行比较。如果我们能用反物质制造一套台球(当然,还有台球桌和台球杆),那么这场“反台球”游戏和普通的台球游戏有何区别?反8号球坠入角落球袋的方式是否和普通的8号球完全相同?反行星围绕反恒星公转的方式是否和普通行星围绕普通恒星的公转方式完全一致?

根据朴素的哲学和现代物理学的种种预测,最合理的假设或许应该是,反物质在宏观层面上的性质和普通物质完全一致——引力相同、碰撞相同、光相同,以此类推。糟糕的是,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反星系正在冲向我们的银河系,那么我们不会发现它和其他正常星系有任何不同之处,等到我们终于反应过来,那就干什么都来不及了。但如此可怕的命运在今天的宇宙中应该非常罕见,因为某颗反恒星与正常恒星碰撞湮灭必然会爆发出海量的γ射线,物质与反物质掀起的能量巨浪将迅速传遍整个宇宙。如果两颗质量和太阳相仿的恒星(每颗恒星分别拥有10 57 个粒子)在我们的星系中发生碰撞,那么在它们湮灭的那一刻,那颗璀璨天体爆发的能量将超过1亿个星系中所有恒星释放的能量总和,我们的世界也将在这个瞬间彻底蒸发。我们还没有找到任何可以证明宇宙中的确发生过此类事件的有力证据。我们只能推测,大爆炸之初的那几分钟结束之后,普通物质就成了宇宙主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踏上星际旅途的时候,物质与反物质的碰撞大概不是你最需要担心的安全问题。

不过,现在的宇宙不平衡得令人担忧。我们原本以为粒子和反粒子是成对地被创造出来的,结果现在,我们却看到了一个以普通粒子为主的宇宙,反粒子的缺失仿佛根本无关紧要。这会不会是因为,宇宙中有一部分反物质被装在小袋子里藏了起来?这会不会是因为宇宙诞生之初,某个物理定律遭到了破坏(或者出于某种未知的物理机制),永远地打破了物质和反物质之间的平衡?我们或许永远都找不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不过至少在今天,如果你家院子里突然冒出来一个外星人,如果他友好地向你伸出了附肢,那你千万不要表现得过于热情,最好先朝他扔一个8号球。如果附肢碰到球就发生了爆炸,那么这位外星人没准是反物质组成的(我们暂且不必考虑这位不速之客和他的伙伴会对你的“欢迎仪式”作何反应,也不要琢磨爆炸对你有何影响)。如果什么都没有发生,那你就能放心大胆地带着这位新朋友去见领导了。 J7HMYKGnxHM3KtBp6GToSzykcq4/URU5eFDa0P3Mi7VU9TUDgZbQCUaY+S7MHRd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