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困惑

对英格兰人来说,处决苏格兰女王玛丽很简单。但对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来说就没那么简单了。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经常住在格林尼治的王宫里。格林尼治的王宫是她最喜欢的王宫。王宫内的草坪一直延伸到泰晤士河畔,宫殿里有很多窗户,透过窗户可以看到泰晤士河上来来往往的船。1587年2月11日,在格林尼治,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签署了处死苏格兰女王玛丽的手令,尽管她反对处死苏格兰女王玛丽。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被枢密院和臣民说服前,判决书一直由秘书威廉·戴维森保管。签署手令时,她提醒威廉·戴维森说,除了公众行刑,处决苏格兰女王玛丽的方式还有很多种。然而,在公众面前处决苏格兰女王玛丽是英格兰大臣们的决定。下达最终的判决书前,英格兰大臣们没有征求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意见,直接将判决书交给了罗伯特·比尔。因此,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此一无所知。1586年11月上旬以来,英格兰大臣们通过各种方法劝说女王签字。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相信大臣们不会处死苏格兰女王玛丽。但现在,英格兰大臣们拿到了女王的手令。女王认为听信大臣们的建议是个错误,为此深感愧疚。凭借天生的政治才能和丰富的阅历经验,她知道福瑟陵格马上会传来消息。

什鲁斯伯里伯爵乔治·塔尔伯特的儿子日夜兼程,经过长途跋涉终于赶到了格林尼治王宫,将马拴在了院子里。而此时,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正在山上打猎,没有接见他。使者将处死苏格兰女王玛丽的消息告诉了伯利勋爵威廉·塞西尔。伯利勋爵威廉·塞西尔听了后非常高兴。他的幕僚听到消息后也十分高兴。但多年来,与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相处使伯利勋爵威廉·塞西尔学会了机敏和顺从。他打算派其他人向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汇报处死苏格兰女王玛丽的消息。很快,消息传遍了整个伦敦,鸣笛声此起彼伏。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回到了格林尼治王宫。必须将消息告诉女王,不能再拖延了。

关于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听到处死苏格兰女王玛丽消息后的反应,有两种自相矛盾的解释。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立场和人们猜测的一样。一名报信人悲伤地将汇报消息的过程告诉了威廉·戴维森。他说将处死苏格兰女王玛丽的消息告诉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时候,女王依旧保持优雅的风度,没有露出一丝感伤。但苏格兰女王玛丽的儿子詹姆斯六世听说,当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得知福瑟陵格的悲惨消息后,陷入悲痛中无法自拔,她的一生中没有一件事能让她如此激动,使她发自内心地痛哭不止。

詹姆斯六世(1566—1625)

在一定程度上,也许两种说法都是真实的。英格兰女王玛丽一世执政期间,伊丽莎白·都铎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任何事都不会让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大惊失色,但如果处决苏格兰女王玛丽的消息令她感到惊讶,那么她首先考虑到的是,在大臣们的压力下和旁观者面前,她不会推卸自己的责任,即使处理公众事宜的重要权力掌握在大臣们手中。英格兰人在欢呼。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绝不会流下悲伤的眼泪,更不会在人民面前表现出悲伤。

毫无疑问,后来,在贴身侍从面前,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流下了悲伤的眼泪。她确实需要痛哭一场。处死苏格兰女王玛丽引发的危险中,最明显直接的危险来自苏格兰。现在,詹姆斯六世将由英格兰的敌人抚养。詹姆斯六世幼年时期的老师乔治·布坎南出版了一本书,这本书是关于被上帝遗弃的苏格兰女王玛丽的。虽然乔治·布坎南博学多识,但书中的语言粗鄙晦涩,记录了苏格兰女王玛丽犯下的种种罪行。苏格兰女王玛丽会为杀害了自己孩子的父亲达恩利勋爵亨利·斯图亚特受到谴责。詹姆斯六世摆脱乔治·布坎南的监管后,对母亲的事业毫无热情。最让他感到焦虑不安的是,虽然事已至此,但英格兰人应该将他的母亲关进监狱,而不是处死。当他听到母亲被处死的消息时,最直接的感受是解脱。

乔治·布坎南(1506—1582)

亨利三世(1551—1589)

然而,令人尴尬的是,作为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的母亲被当众处死。更令人尴尬的是,虽然苏格兰的臣民发动了暴乱,但詹姆斯六世的权力依然被境外敌人篡夺。很多好战的苏格兰贵族和国外势力都鼓励詹姆斯六世,唆使他通过火和剑为苏格兰女王玛丽报仇。苏格兰女王玛丽是天主教的女英雄,是法兰西曾经的王后,也是现任法王亨利三世的嫂子,更是法兰西吉斯公爵亨利一世的表亲和政治盟友。处死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事不仅激怒了苏格兰人,还激怒了很多国外势力。他们急切地将詹姆斯六世推上了复仇的风口浪尖。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听说,在苏格兰,反抗英格兰的势力逐渐壮大。她认为是处死苏格兰女王玛丽的刽子手引发了战争。詹姆斯六世如果为了荣誉铤而走险,就需要获得与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敌对的所有势力的支持。不久,同情苏格兰女王玛丽的英格兰大臣弗朗西斯·沃尔辛厄姆爵士提议,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应该给詹姆斯六世一笔巨额赔款,通过赔款收买苏格兰的势力,并采取强硬手段武装英格兰北部的军队。英格兰北部受到了入侵威胁,英格兰正处在危险之中。然而,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此熟视无睹。诚实的弗朗西斯·沃尔辛厄姆爵士对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态度感到焦虑。但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认为,同情比武力更廉价。她愿意付给詹姆斯六世可能接受的最低赔款,收买苏格兰的中立。

然而,同情是第一笔赔偿金。1587年2月20日星期五,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老朋友克里斯托弗·哈顿爵士,也是英格兰新任大法官,听说女王大发雷霆,怒斥威廉·戴维森未经允许匆忙下令处死了苏格兰女王玛丽。1587年2月21日星期六,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斥责了枢密院的所有大臣。当时,有人记录下了她具有女王风范的讲话。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毫不留面地斥责大臣们,打压了一向强势的贵族,尤其是海军大臣埃芬厄姆勋爵查尔斯·霍华德和巴克赫斯特勋爵托马斯·萨克维尔。伯利勋爵威廉·塞西尔被女王训斥得痛哭流涕,语无伦次。据当时在场的侍者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怒气冲天,实属罕见。一位枢密院大臣说,他从未见过优雅的女王如此激动。此外,自命不凡的大臣们感受到了女王的怒火,像受到鞭打的学生一样痛哭不止。虽然枢密院的大臣们向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下跪求情,但女王依然下令逮捕威廉·戴维森及其亲信。这是非常严厉的惩罚。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似乎期待苏格兰人领她的情,但不知牺牲了威廉·戴维森后,苏格兰人是否会感到欣慰。最终,她并没有判威廉·戴维森死刑。威廉·戴维森罪有应得。为了讨女王欢心,大臣们将他关进了伦敦塔,判处他缴纳一万马克罚款。但苏格兰人对此并不满意。面对将威廉·戴维森关进伦敦塔的判决,众人意见不一。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提出的惩罚可能是最轻的。实际上,对威廉·戴维森的惩罚也不可能太残酷。1588年,当人们不再关注威廉·戴维森的时候,威廉·戴维森被秘密释放,之前的高额罚款也全部退回,继续担任英格兰大臣的职务。后来,威廉·戴维森抱怨自己曾身处卑微境地,但他的卑微是相对的。

查尔斯·霍华德(1536—1624)

威廉·戴维森的突然消失令人遗憾。虽然他重新担任了英格兰大臣一职,但最终,这一重要职位使他身败名裂。一些人固执地认为,在动荡不安的政治环境中,威廉·戴维森首先要做的是保住自己的性命。当威廉·戴维森秘密拿到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签署的处死苏格兰女王玛丽的手令后,是否可以选择一种更体面的方式处死苏格兰女王玛丽,而不是在公众面前行刑?当时,威廉·戴维森并不理解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想法,但当他明白了女王的意图时,非常震惊。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按照自己的意愿下达了命令。威廉·戴维森很不情愿地将女王的命令转达给了埃米亚斯·波利特爵士。随后,他收到了埃米亚斯·波利特爵士的回信。信中,埃米亚斯·波利特爵士义愤填膺,拒绝按照法律和女王的命令处死苏格兰女王玛丽。有人怀疑,可能是由于埃米亚斯·波利特爵士的凛然正气,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才对忠于自己的清教徒贵族大发雷霆。即使是刚上任的大臣,也没能逃过女王的责难。几百年来,一些历史学家缺乏敏感的判断,常常赞成威廉·戴维森的态度,谴责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观点。但他们可能忘了,无论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立场如何,苏格兰女王玛丽都难逃一死。按照当时的习惯,人们对王室的暗杀很宽容,不会依法处死王室成员。实际上,威廉·戴维森和埃米亚斯·波利特爵士都签署了《保王协议》,但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他们转而要求走判决程序。最后,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神色严肃的贵族们十分紧张。他们求同存异,共同将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他们的阴谋心知肚明。她给了威廉·戴维森一次冰释前嫌的机会,但威廉·戴维森不断激化了矛盾。

埃米亚斯·波利特(1532—1588)

威廉·戴维森拿到手令时,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曾警告过他。但手令送达福瑟陵格前,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梦见苏格兰女王玛丽死于威廉·戴维森之手,但她对此一无所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又悲伤又生气。如果威廉·戴维森出现在她面前,她一定会严厉惩罚他。后来,威廉·戴维森说,幸好自己当时不在女王身边。如果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早点警告威廉·戴维森,结果会怎样呢?威廉·戴维森离开女王后,拿到了枢密院法官判处苏格兰女王玛丽的国印。当时,由于弗朗西斯·沃尔辛厄姆爵士病重,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命威廉·戴维森在伦敦逗留几个星期,将手令交给其他人。她补充道:“我悲痛欲绝,想马上处死威廉·戴维森。”考虑到弗朗西斯·沃尔辛厄姆爵士痛恨苏格兰女王玛丽,难道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只是开了一个无心的玩笑?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讽刺远比玩笑更让人捉摸不透。她的意图也许是让威廉·戴维森猜测,是否见到处死苏格兰女王玛丽的手令后,能让她的追随者们心生慰藉。然而,威廉·戴维森非常死板,没能领会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暗示。威廉·卡姆登认为,威廉·戴维森只是个替罪羊,不必为他感到惋惜。从伦敦塔出来后,威廉·戴维森继续担任要职。很多人嫉妒他,其中包括苏格兰女王玛丽的残余势力,从中可以预见他即将面临的灾难。当威廉·戴维森再度失势后,他的位置立即被别人取代了。

威廉·卡姆登(1551—1523)

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威廉·戴维森的态度不仅是为了照顾苏格兰人的情绪,还为了平衡整个欧洲。她给法王亨利三世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震惊、愤怒和悲伤。很快,她在信中描述的情感传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威尼斯大使认为,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希望通过签署手令的方式满足英格兰人的愿望,但很后悔将手令交给威廉·戴维森。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将一切责任归咎于威廉·戴维森,谴责威廉·戴维森越过自己的权限鲁莽行事。她已经下令逮捕威廉·戴维森,罢免了他的职务。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悲痛。很快,欧洲其他国家得到了苏格兰女王玛丽被处死的消息。在伦敦,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亲信们为大臣们的所作所为感到震惊,对女王绝对忠诚。伯纳迪诺·德·门多萨虽然是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劲敌,但一直盼望借助佛兰德斯商队的力量从巴黎回到伦敦。他写信给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认为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因苏格兰女王玛丽的死悲痛欲绝。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无疑是个出色的演员,但她的表演是否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还未可知。

与此同时,我们不需要查实一切是否都是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表演。对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这类复杂的人物来说,不做定论更为妥当。人们猜测,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很擅长隐藏自己,避免了承担将手令交给威廉·戴维森后引发的可怕后果,但她对事件发展过程感到惊讶是确信无疑的。还有人认为,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苏格兰女王玛丽的爱并不真诚。她与苏格兰女王玛丽之间只有敌意,因为苏格兰女王玛丽对她的生命和英格兰的安全构成了致命威胁。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用另一种方式终结了与苏格兰女王玛丽之间的敌对关系。因此,人们认为,面对苏格兰女王玛丽的死,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本可以控制自己的悲伤,不必感到悲伤和悔恨。但面对苏格兰女王玛丽突如其来的死讯,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有理由痛苦。福瑟陵格大厅里的斧子落下的一刻,英格兰的过去彻底被斩断。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点。

对五十三岁的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来说,彻底告别过去的辉煌,面对崭新的未知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从登基以来,法兰西短暂的灾难性经历使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明白了战争爆发的不确定因素。战争会带来巨额开销。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尽量避免战争,避免做出任何承诺。她的外交政策是:使英格兰主权避免受到任何外来侵犯。有时,她一贯坚持的政策也会前后矛盾。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代,“做时代的宠儿”是治国的金科玉律。时代解决了很多难题,使变化万千的世界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格局,使最精明的政客甘愿在被动中保全自己,在机会中小心谨慎。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得到的远远超过时代赐予她的一切。她与时代抗争,有时甚至全盘推翻传统。一成不变的是她永远不会墨守成规。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故步自封,整个欧洲经济下滑,冲突不断。但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反复无常、优柔寡断似乎给英格兰施了魔咒,使大不列颠半岛永葆生机。英格兰的外交家们普遍认为,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仅凭幻想,不费吹灰之力就使英格兰恢复了往日的辉煌。欧洲各国发现,正如英格兰使臣们说的那样,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像月亮一样善变,城府很深,让人难以捉摸。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外交政策多变,但总能左右逢源,轻易化解一次次危机,让精明的政客们目瞪口呆。如果想要效仿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外交政策,就必须在欧洲采用强硬手段。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自己的政治策略很满意。

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首要任务是统治欧洲最难统治的天主教国家。因此,她要时刻保持独立判断,避免让强势的大臣们在她面前展示男性优势。在她面前,英格兰大臣们甚至不敢大胆提议“你应该这么做”。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善用女性的智慧和圆滑手段,不仅会深思熟虑,还会严词拒绝,对模棱两可的事物有着清晰的直觉,似乎有一种让人猜不透的神秘力量。她的目标是让大臣们心甘情愿臣服。通过精心策划,她巧妙地使欧洲各国的外交使者、国王和强权势力相互制衡,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多年来,她一直是自己一手策划的芭蕾舞剧的女主角。只要想操控,她就会信心满满地成为主导力量。

腓力二世(1527—1598)

然而,事实上,即使是充满魔法的舞剧,也离不开时代的舞台。二十五年来,在历史的进程中,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守护着英格兰王国,使其免受敌人的威胁和侵犯。在历史的舞台上,她总是一枝独秀。时过境迁,历史塑造了一代光辉的女王形象。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不是霸主,而是王室主宰。她不会像其他君主那样评价自己的子民。英格兰人从她身上受到了鼓舞,坚定了决心,充满热情和斗志。她很高兴看到英格兰人勇敢跨过大海,征战西班牙,但很难说她清楚航海的意义。她一直坚守自己的立场。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狡猾危险,守护着自己的低地王国,试图侵略英格兰。如同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不赞同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迫害清教徒,她也不赞成因对方是天主教徒而发起圣战。人们对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冷酷和多疑从来不抱任何幻想,就像西班牙的黑暗势力一样,都使英格兰人费解。越来越多的英格兰人积极参战,打破了英格兰和西班牙之间的微弱平衡,使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能坚持自己的决定。“金鹿”号得意洋洋地行驶在泰晤士河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必须用枪炮唤醒西印度群岛土著的反抗意识。英格兰议会中的两股势力发生了微妙且不可逆转的变化,元老贵族和新兴贵族之间、宗教的保守派和清教徒之间相互制衡。现在,枢密院力量日渐壮大,将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逼得无路可走。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必须勇敢面对一切。

当然,事实上,历史促成了欧洲现在的局面。任何魔力都无法调和欧洲各国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西班牙跨越欧洲的脚步加剧了各国之间的冲突。欧洲各国的力量已经不再均衡,只有武力才能解决这一问题。伯利勋爵威廉·塞西尔不得不接受当前的局面。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承认了西班牙的威胁,派弗朗西斯·德雷克率海上舰队突袭西印度群岛,并派莱斯特伯爵罗伯特·达德利带兵攻打尼德兰,通过暗杀奥兰治亲王威廉一世,使所有欧洲清教徒势力被迫臣服于自己。但她依然不满足。弗朗西斯·德雷克的海上舰队到达卡特赫纳后,羞辱了西班牙王国,激怒了西班牙民众。但西班牙的海上力量并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弗朗西斯·德雷克也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莱斯特伯爵罗伯特·达德利烦恼不断,面对着重重考验。人们似乎意识到,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投入攻打尼德兰的钱非常微薄。由于财力不足和使用不当,攻打尼德兰的钱很快如流沙般消耗殆尽。前线的英格兰将士饥肠辘辘,衣衫褴褛。尼德兰人开始怀疑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出兵动机,战事不利的时候,他们的要求也变本加厉。1587年到1588年,英格兰为战争投入了二十五万英镑,成千上万将士和勇敢的绅士为此付出了生命,其中包括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最信赖的菲利普·西德尼 。然而,所有努力似乎都无法阻挡所向披靡的西班牙舰队 。1587年7月,弗朗西斯·沃尔辛厄姆爵士给莱斯特伯爵罗伯特·达德利写信说:“女王陛下的性情自相矛盾,一方面怀疑战争不会结束,另一方面又增派兵力,但她很后悔让英格兰卷入战争。”然而,情况并没有因增兵而好转。两个多星期以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终于明白,威廉·斯坦利爵士和罗兰德·约克背叛了英格兰,将代芬特尔和聚特芬的堡垒卖给了西班牙人,并且对英格兰紧张的财政状况置之不理。1587年2月17日,即福瑟陵格事件发生前一天,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与尼德兰使者展开了激烈辩论,断然拒绝了荷兰人要求的财政和军力方面的支援,直截了当地告诉使者,尼德兰的地位不值一提。她担心战争永无止境。耗资巨大的战争已经超出英格兰的承受能力,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不得不听取大臣们的意见。伯利勋爵威廉·塞西尔、莱斯特伯爵罗伯特·达德利、弗朗西斯·沃尔辛厄姆爵士和威廉·戴维森,以及枢密院的所有大臣,都极力逼她做出一个个重大决定。

处死苏格兰女王玛丽就是英格兰大臣们逼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做的决定之一。迄今为止,英格兰与西班牙之间的战争存在局限性。英格兰既不主动宣战,也不被动迎战。自从奥兰治亲王威廉一世去世后,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就极力封锁消息,用警告和禁令限制将领们的行动,调解他们之间的意见分歧,为自己留有退路。这是一场危险复杂的游戏,处死苏格兰女王玛丽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也是二十多年来欧洲最重要的一件事。只要打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苏格兰女王玛丽就能赢得胜利。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思考再三,最终决定全力攻打英格兰。苏格兰女王玛丽代表法兰西势力。法兰西王国虽然暂时衰落,但一直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敌人。无论亏欠西班牙多少,苏格兰女王玛丽一有机会就会倾向法兰西王国。最终,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发现,比起其他异教徒,如果让亲法的天主教女王掌握英格兰的王权,一定会日益削弱他在西班牙的势力,威胁他在欧洲的霸权地位。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父亲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查理五世终其一生都坚持这一观点,离间法兰西和英格兰。虽然受到了英格兰女王玛丽一世的蔑视和拒绝,但他不会冒险将英格兰王国推向法兰西的怀抱。在这一方面,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与父亲的观点一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希望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能一直坚持这一观点。只要苏格兰女王玛丽活着,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就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平衡受到威胁的宗教正统意识和尊严受损之间的关系。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和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一样,都不愿通过武力冒险决一死战。

无论是狡猾的外交使臣还是本国的大臣,都无法理解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想法。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理解。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是真正的霸主,但她通过言辞隐藏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她的故事充满政治家的艺术。无论谈及政治问题还是人际关系,她总是善于拐弯抹角,错综复杂的语言如同一条条盘起来的大蛇,其中隐藏着她真实的想法、暗指、希望和拒绝。最后,她会使谈话自然地转向与议题无关的话题,但达到了谈话的真正目的。在枢密院和公开的讨论中,她偶尔会直言不讳,毫无保留地表达强烈的个人情感。然而,即使是最了解她的人,也不确定她的真实意图,因为在她的言辞中透露的真实想法很难捕捉。

她痛恨战争。作为统治者,这是男性君主唯一无法与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相比的统治艺术。她痛恨战争的原因,是粗鲁的暴力触犯了她的秩序感吗?是战争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吗?是战争从本质上来说不可预测、不可控制吗?是因为她的童年没有安全感,所以对战争怀有挫败感吗?还是童年的情感成为她人生的主要情感来源,因此,她要掌控一切,要成为英格兰的霸主吗?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总之,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痛恨战争。她曾违背自己的意愿向西班牙发动战争。但同时,她一直希望通过其他办法解决与西班牙的矛盾,也希望保住苏格兰女王玛丽的性命。然而,拖延处死苏格兰女王玛丽会让她冒更大的风险。但无论她多么在乎苏格兰女王玛丽的生命,那终归不是她自己的生命。虽然她一直竭力抵制判处苏格兰女王玛丽的决定,但处死苏格兰女王玛丽的呼声日渐高涨。现在,另一扇门已经关闭。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躺在格林尼治王宫的床上,在昏暗的光线下望着窄窄的门廊,发现已经没有退路可寻,只能接受事实。她为苏格兰女王玛丽的死痛哭流涕。我们没有必要怀疑她的泪水是否发自内心。

弗朗西斯·德雷克(1540—1596)

菲利普·西德尼(1554—1586) 2Ew8+aWuignjreXXxKqyanLieSWzfx0uODCn7iPanwVPSdgD4ih7EC8XmokWMdF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