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准体系
与实现某一特定的标准化目的有关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一个科学的有机整体,即“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就称为标准体系(GB/T13016G2009《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
其中,“一定范围”是指标准所覆盖的范围,它可以指国际、区域、国家、行业、地区、企业范围,也可以指产品、项目、技术、事物范围。如国家标准体系的范围是整个国家,企业标准体系的范围则是整个企业。
“内在联系”包括三种联系形式:一是系统联系,也就是各分系统之间及分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联系;二是上下层次联系,即共性与个性的联系;三是左右之间的联系,即相互统一协调、衔接配套的联系。
“科学的有机整体”是指为实现某一特定目的而形成的整体,它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根据标准的基本要素和内在联系所组成的、具有一定集合程度和水平的整体结构。
标准体系是一定时期内整个国民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科技水平、资源条件、生产社会化程度的综合反映。它体现了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又反映了人们的意志与愿望,是一个人造系统。正如一家企业围绕生产某种新产品,需要经过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各个阶段,在设计阶段要进行设计计算、制图,确定产品型号、参数、技术要求等;在制造阶段需要原材料、工艺装备、动力等;产品制造后需要包装、运输、储存等。此外,为了有效地生产,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所有这些事物和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样,在这家企业内部的所有标准就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有机整体,成为该企业的标准体系。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也是这样。所以,标准体系不是主观的产物,而是标准化对象本身就存在的客观联系在各标准之间的反映。
标准体系可以按照不同范围划分为国家、行业、专业、门类、企业等不同层次的标准体系;也可以按照不同的具体对象划分为不同产品的标准体系。
2.标准体系表
国家标准GB/T13016G2009《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对标准体系表的定义是:“指一定范围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特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
可见,标准体系是用图表的形式把一个国家、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已有及应有的各种标准,按照标准的类别、性质、适用范围以及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按一定的结构形式排列起来。它是标准体系的表述形式。各个层次的标准都有自己的体系表,如国家标准体系表、军用标准体系表、行业标准体系表、企业标准体系表等。各层次标准体系表的综合即构成总标准体系表。通过标准体系表,可以清楚地了解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的全貌,以指导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编制,为开展标准化活动提供蓝图。
标准体系表的主要内容包括:(1)一定时期内应有的全部标准;(2)各类标准以至各项标准之间相互连接、相互制约的内在关系;(3)标准的优先顺序(时间结构);(4)与其他行业的配合关系以及需要与其他行业配合制定的标准;(5)继续使用的现有标准以及一定日期应制定、修订和更新的标准。
标准体系是标准化工程的基本要素,具有结构性、协整性、整体性及目的性等特征。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标准体系包括国家标准体系、行业标准体系、专业标准体系与企业标准体系四个层次。图2.2是一个国家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图2.2 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
与实现一个国家的标准化目的有关的所有标准,构成这个国家的标准体系。我国的国家标准体系是以国家标准为基础,行业标准与地方标准为补充,企业标准为主体的标准体系。它反映了我国标准化的整体水平。
与实现某个行业的标准化目的有关的所有标准,构成该行业的标准体系。行业是生产同类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经济活动基本单位(GB/T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专业是中、小行业,因此专业标准体系实际上就是中、小行业标准体系。
与实现某个企业的标准化目的有关的所有标准,构成该企业的标准体系,是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GB/T15496G2003《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对一个具体的企业标准体系而言,其构成应该是受到该企业所在国家、行业及专业标准体系的制约,但它可以直接采用相关的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因此,企业标准体系的水平可以也应该提倡高于国家、行业及专业标准体系的水平。
标准体系的特征包括目的性、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等。
(1)目的性。每个确定的标准体系都是围绕着一个特定的标准化目的而形成的。一个产品的标准体系是为保证该产品的质量服务的;一个企业的标准体系是为保证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服务的。标准体系的目的决定了由哪些标准来构成体系,以及该体系适用范围的大小,而且还决定了构成该体系的各个标准的水平和它们相互之间以何种方式发生联系。
(2)整体性。标准体系是由一整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标准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具有整体功能。在这个整体中每一个标准都起着其他标准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而体系中的每个标准都是不可或缺的。
(3)结构性。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是按照一定形式结合起来的。最基本的结构形式有层次性结构和序列性结构。
(4)动态性。标准体系存在于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环境之中,它必然要受经济体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因此,它必然会随着其周围的经济体制、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的特性。
标准体系表是以图表的方式反映标准体系的构成、各组成元素(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体系的结构全貌,从而使标准体系形象化、具体化。作为一种指导性技术文件,标准体系表可以指导标准的制定、修订计划的编制,以及对现有标准体系的健全和改造。通过标准体系表可以使标准体系的组成由重复、混乱走向科学、简化,从而有利于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管理。
1.标准体系表的结构类型
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是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逻辑组合的,而不是杂乱无序的堆积。由于标准化对象的复杂性,体系内不同的标准子系统的逻辑结构可能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层次结构。它是表达标准化对象内部上级与下级、共性与个性等关系的良好表达形式。层次结构类似树结构,父节点层次所在的标准相较子节点层次的标准,更能够反映标准化对象的抽象性和共性;反之,子节点层次的标准能更多地反映事物的具体性和个性。层级深度如何,也体现了对标准化对象的管理精度。标准层次结构的完备性,标志着标准体系的灵活性与弹性,是标准体系适应现实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像档案著录标准子系统、交换格式子系统等都可以用层次结构来进行表达。
(2)线性结构。它又被称为程序结构。它是指各标准按照过程的内在联系和顺序关系进行结合的形式。该结构主要体现了标准化对象在活动流程中的时间性,比如档案数据库的设计过程、档案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都有比较严格的流程控制,它们都是由若干阶段前后相继完成的,前一阶段的标准是后续阶段的标准得以实施的前提,如档案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中需求标准与逻辑设计规范之间就是线性结构。
2.全国标准体系表
全国标准体系表由若干个行业标准体系表组成,而行业标准体系表又由若干个专业标准体系表组成。行业、专业标准体系表一般由一个总层次结构方框图和若干个与各方框相对应的标准明细表组成。
企业标准体系表是国家、行业、专业标准体系的落脚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都要在企业标准体系表中得到贯彻,这样就组成了一个全国标准体系表的层次结构图(见图2.3 )。
图2.3 全国标准体系表层次结构
3.行业和专业标准体系表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电子行业标准化部门首先开始有组织地研究和编制电子行业标准体系表,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完成,至今已基本完成了各规模行业(即专业)的标准体系表。
行业和专业标准体系表中的标准明细表一般均按层次或类别依次陈列,其格式如表2.1所示。
表2.1 行业和专业标准体系表中标准的明细表
行业和专业标准体系表中的汇总表参照统计汇总目的设计,可按标准级别或类别、标准水平等设置栏目等,如表2.2所示。
表2.2 标准汇总表
4.企业标准体系表
企业标准体系表是促进企业或事业单位的标准构成达到科学、完整、有序的基础,是一种包括现有和应发展的标准规划图,是推进企业产品开发、优化生产经营管理、加速技术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研究和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也是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一项基础性科研工作,一般来说,企业标准体系表由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标准明细表、统计汇总表及编制说明所构成。
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一般有序列结构图(见图2.4)和层次结构图(见图2.5)两种。
图2.4 企业标准体系的序列结构
图2.5 企业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
5.编制说明的内容要求
标准体系表应同时包括编制说明,其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点:
(1)编制标准体系表的依据及目的;
(2)国内外相关标准的概况;
(3)分析现有标准与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的差距和薄弱环节,明确今后标准化工作的主攻方向;
(4)专业划分的依据和划分情况;
(5)与其他标准体系的交叉、协调配套情况,以及处理意见。
1.编制原则
在编制标准体系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配套。应按照标准体系的总功能和总目的,将所有有关的标准全部列入标准体系表,包括已有的和待制定的标准,也包括从其他标准体系中借用过来的标准。
(2)层次恰当。应将共性大的标准安排在较高的层次,将共性较小的标准安排在较低的层次。总之,标准所处的层次应同其共性大小相适应。
(3)划分明确。位于同一层次上的标准,应按照标准的功能或经济活动的同一性来划分门类,而不是按照行政系统来划分,应避免将反映同一标准化对象的标准划在几个不同的门类里。为了表示一个门类的标准与其他门类标准的协调配套关系,可将引用的其他门类的标准列为本门类的相关标准,并注明其所属门类或子体系。尤其需要防止将标准体系表编成产品或服务的分类表。
2.编制步骤
(1)调查分析。制定标准体系表之前,需要对标准体系表所反映的相应的标准化对象进行系统调查分析,了解系统的目的,熟悉系统内部的要素、环节、过程及相互关系,了解体系内已有标准的情况和完善程度。
(2)确定总体结构图。在分析的基础上就可以确定标准体系表的结构形式,并绘制出总体结构图,其思路有二:一是从局部到总体,二是从总体到局部。总体结构图是标准体系表的框架,它以粗线条的方式反映了体系内的标准分类、层次安排和门类划分。
(3)编制完整的标准体系表。首先,依据标准体系表的总体结构图所确定的标准分类、层次安排和结构形式,绘制出各分体系表。然后,根据各分体系表的内容,由专人负责汇总绘制出标准体系总表和草案,并分别编写出各层次或各门类标准的明细表,以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表。
(4)编写“标准体系表编制说明”。
(5)审批实施。标准体系表草案编制完成后,应广泛征求意见,然后组织专门会议进行讨论、审查、修改、补充,在此基础上整理报批稿,报主管部门审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