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政府预算收支分类

一、政府预算分类与预算管理

从一般意义上讲,所有政府收入和支出,都应当包括在预算中,即政府预算的收支范围就是政府活动的范围。因而政府预算反映了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政府活动的领域及内容。

(一)政府预算收支分类与科目

政府预算收支分类,是指在政府预算管理中,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庞杂的预算收支项目进行划分和归类,以准确体现各类收支的性质、运行规律,反映国家一定时期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服务。如何对政府预算收支进行科学分类,涉及政府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层次,关系到预算管理的水平与质量。

政府预算的具体分类通过预算收支科目反映,政府预算收支科目是政府收支的总分类,由财政部统一制定,全国统一执行。预算科目按层次分为类、款、项、目,其关系是:前一层次是后一层次的概括和汇总,后一层次是前一层次的具体化和补充。它是编制政府预决算、组织预算执行以及预算单位进行会计明细核算的重要依据,也是了解政府具体收支活动和内容的重要窗口。

(二)预算收支分类与管理

按不同标准、从不同角度对各项预算收支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是政府预算管理的客观需要。预算收支分类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人们对政府预算的认知水平和管理水平,也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与国情。

1.体现政府职能,反映国家一定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在宏观管理领域,预算收支分类体现了政府职能,反映了一定时期政府活动的范围,可较准确地体现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承担内外职能的具体情况。如我国近年来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环境保护国策等方针、政策,在政府预算收支安排中,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2.研究各项预算收支规律,为预算管理服务

从政府公共资金运行角度来看,政府预算收支反映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对预算收支按不同标准、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可以充分认识和掌握各项预算收支的规律,更科学、合理、有效地编制政府预算,并付诸实施,为政府履行职责、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财力保证。

3.直接为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服务

利用预算收支分类,设置科学、合理、规范的预算收支科目,将整个政府预算收支项目系统化、具体化,为编制、执行和总结政府预算服务。在预算编制环节,通过预算收支科目,将预算收支在各个收支项目之间进行安排,并利用预算收支科目的层次性,对每类收支进行详细计划,满足预算管理的要求。具体应用在编制和汇总预决算、办理预算缴拨款、组织会计核算、报告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务考核分析、进行财政收支统计等方面。

4.全面反映政府预算运行状况,加强预算监督

政府预算收支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情况,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历来是社会矛盾的焦点。通过预算收支分类,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政府预算的运行状况,便于加强预算监督。对社会公众而言,通过预算收支分类,可了解和掌握政府预算资金的来源和运用,行使纳税人的监督权利;对国家立法机关而言,通过预算收支分类,可掌握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预算的具体执行情况,监督政府依法理财,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对新闻机构而言,通过预算收支分类,以及预算科目设置,增强预算透明度,揭露、分析预算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收支分类方法

一、收入分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1年政府财政统计手册》中,将政府收入划分为税收、社会缴款、赠与、其他收入四类。

(1)税收收入。包括:对所得、利润和资本收益征收的税收,对工资和劳动力征收的税收,对财产征收的税收,对商品和服务征收的税收,对国际贸易和交易征收的税收,其他税收等。

(2)社会缴款。包括:社会保障缴款和其他社会缴款。其中,社会保障缴款又按缴款人细分为雇员缴款、雇主缴款、自营职业者或无业人员缴款、不可分配的缴款。

(3)赠与。包括:来自外国政府赠与、来自国际组织赠与和来自其他广义政府单位的赠与。

(4)其他收入。包括:财产收入,出售商品和服务,罚金、罚款和罚没收入,除赠与外的其他自愿转移,杂项和未列明的收入等。

二、支出分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支出分类方法分为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两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类体系。

1.支出的功能分类

(1)一般公共服务。包括:行政和立法机关、金融和财政事务、对外事务、对外经济援助、一般服务、基础研究、一般公共服务“研究和发展”、未另分类的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债务操作、各级政府间的一般公共服务等。

(2)国防。包括:军事防御、民防、对外军事援助、国防“研究和发展”、未另分类的国防等。

(3)公共秩序和安全。包括:警察服务、消防服务、法庭、监狱、公共秩序和安全“研究和发展”、未另分类的公共秩序和安全等。

(4)经济事务。包括:一般经济、商业和劳工事务,农业、林业、渔业和狩猎业,燃料和能源,采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运输,通信,其他行业,经济事务“研究和发展”,未另分类的经济事务等。

(5)环境保护。包括:废物管理、废水管理、减轻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环境保护“研究和发展”、未另分类的环境保护等。

(6)住房和社会福利设施。包括:住房开发、社区发展、供水、街道照明、住房和社会福利设施“研究和发展”、未另分类的住房和社会福利设施等。

(7)医疗保障。包括:医疗产品、器械和设备,门诊服务,医院服务,公共医疗保障服务,医疗保障“研究和发展”,未另分类的医疗保障等。

(8)娱乐、文化和宗教。包括:娱乐和体育服务,文化服务,广播和出版服务,宗教和其他社区服务,娱乐、文化和宗教“研究和发展”,未另分类的娱乐、文化和宗教等。

(9)教育。包括:学前和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中等教育后的非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无法定级的教育、教育的辅助服务、教育“研究和发展”、未另分类的教育等。

(10)社会保护。包括:伤病和残疾、老龄、遗属、家庭和儿童、失业、住房、未另分类的社会排斥、社会保护“研究和发展”、未另分类的社会保护等。

2.支出的经济分类

(1)雇员补偿。包括:工资和薪金(分现金形式的工资和薪金、实物形式的工资和薪金)和社会缴款(分实际的社会缴款和估算的社会缴款)。

(2)商品和服务的使用。

(3)固定资产的消耗。

(4)利息。包括:向非居民支付的、向除广义政府外的居民支付的和向其他广义政府单位支付的。

(5)补贴。包括:向公共公司提供的(分为向金融公共公司提供的和向非金融公共公司提供的)和向私人企业提供的(分为向金融私人企业提供的和向非金融私人企业提供的)。

(6)赠与。包括:向外国政府提供的(分为经常性和资本性两种)、向国际组织提供的(分为经常性和资本性两种)和向其他广义政府单位提供的(分为经常性和资本性两种)。

(7)社会福利。包括:社会保障福利(分为现金形式的社会保障福利和实物形式的社会保障福利)、社会救济福利(分为现金形式的社会救济福利和实物形式的社会救济福利)、雇主社会福利(分为现金形式的雇主社会福利和实物形式的雇主社会福利)。

(8)其他开支。包括:除利息外的财产开支和其他杂项开支(分为经常性和资本性两种)。

二、我国政府预算收支分类的改革

(一)原收支分类体系改革的原因

(1)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不相适应,不能清晰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第一,原收支分类体系带有较强的计划经济和生产建设型财政的色彩。如原预算支出分类中的重要科目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流动资金等是按照过去政府代替市场配置资源的思路设计的,这与我国公共财政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相悖。第二,在公共财政条件下,政府预算必须反映公共需求,讲求公开透明,强化公众监督。但我国原预算支出类、款、项科目主要是按经费性质分类的,同一用途的资金以行政费、事业费等分散在不同的科目中,所以造成了同一功能的支出分散在多个支出科目中的情况,不能形成完整的概念。这种分类方法使得政府究竟办了什么事、办到什么程度在科目上不能完整体现。

(2)分类体系不科学,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受到制约。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政府支出分类体系一般包括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我国原有的支出目级科目属于支出的经济分类,但它不够明晰、规范和完整,很多资本性项目支出以及用于转移支付和债务等方面的支出没有在其中反映,不利于细化预算编制、加强预算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以及提高财政信息化水平。

(3)分类内容涵盖范围窄,不能准确反映政府收支活动的全貌,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职能被弱化。原预算收支分类内容只包括预算内收支,不包括应纳入政府预算收支范围的预算外收支和政府性基金,使得政府预算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各项收支活动,不利于综合预算体系的建立,也不利于从制度上、源头上防止腐败。

(4)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国际通行做法不相适应,既不利于财政经济分析与决策,也不利于国际比较与交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信贷以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均按国际通行标准作了调整,而政府预算收支分类体系与国际通行做法存在较大的差别,在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时需要做大量的口径调整和数据转换工作。

因此,改革的意义在于:一是有利于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收支活动,合理把握财政调控力度,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运行效率;二是有利于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增加预算透明度,强化财政监督,从源头上防止腐败;三是有利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效实用的财政统计分析体系,不断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二)我国现行政府预算收支分类的一般原则

我国政府预算收支分类改革的目标是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包括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

1.全面完整

预算收支分类要完整反映政府收支的来源和性质,不仅包括预算内收支,还要包括预算外收支、政府性基金收支等应属于政府收支范畴的各项收支。

2.科学规范

新的收支分类要按照科学标准和国际通行做法进行分类,将政府收支按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进行划分,为进一步加强收支管理和数据统计分析创造有利条件。

3.细致透明

从分类结构上看,收入分类改革后分设类、款、项、目四级,增加了一个级次;支出功能分类分为类、款、项三级,经济分类又分为类、款两级。科目逐级细化,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管理和公开透明的要求。

(三)我国现行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的主要内容

1.收入分类

对收入进行统一分类,完整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全面、规范、细致地反映政府各项收入,说明政府的钱都是从哪来的。将政府收入划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等。

2.支出分类

现行支出分类体系将政府支出按职能和经济性质分设了两层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支出分类体系。这种设置的理论依据与财政资金使用去向细化透明的要求有关,现实依据则是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个阶段:财政部门将资金分配到部门和单位;第二个阶段:部门和单位使用财政资金购买相应的商品和服务。

(1)支出功能分类

支出功能分类属财政资金分配的第一个阶段,要求完整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说明政府做了什么。按支出功能分类,财政支出一般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一般政府服务。支出一般没有具体的受益人,主要包括一般公共管理、国防、公共秩序与安全等。

第二,社会服务。支出具有明确的受益人,主要包括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

第三,经济服务。支出着重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主要包括交通、电力、工业、农业等。

第四,其他支出。主要包括利息、转移支付等。

按照这一要求并充分考虑到我国国情,现行政府支出分类改变了过去按支出用途分为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等的做法,根据公共财政建设、政府管理和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逐步细化的类、款、项三级科目。

类级科目综合反映了政府的职能活动,分为17个大类,它们是: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与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其他支出、转移性支出。

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的工作,如“教育”类下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项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发生的具体支出事项,如“普通教育”款下的“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等。

现行支出功能分类更加凸显了现阶段我国政府支出的方向,也体现了我国财政由生产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型。其科目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支出的总量、结构和方向,便于根据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有效进行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

(2)支出经济分类

支出经济分类属于财政资金分配的第二个阶段,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即反映政府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是付了人员工资,还是买了办公设备。因此,支出经济分类是对政府支出活动更为明细的反映,也是进行政府预算管理、部门财务管理以及政府统计分析的重要手段。

财政支出按支出性质一般分为购买支出,如工资福利、商品服务支出;转移支出,如对个人和家庭的补贴、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等。

现行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类、款两级。

类级科目分为12类,具体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转移性支出、赠与、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

款级科目是对类级科目的细化,主要体现部门预算编制和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等有关方面的具体要求。比如,基本建设支出进一步细分为房屋建筑物购建、专用设备购置、大型修缮等。

支出功能分类与支出经济分类相配合,能够对每一项支出进行“多维定位”,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既反映政府职能活动又反映支出性质、既有总括反映又有明细反映的支出分类框架,从而为全方位的政府支出分析创造了有利条件。

多维定位如表2.1、表2.2和图2.5所示。

表2.1 支出功能分类、经济分类交叉表

资料来源:财政部国库司编,《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预算执行培训讲解》,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46页。

表2.2 支出分类与部门分类、项目分类的联用

资料来源:财政部国库司编,《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预算执行培训讲解》,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46页。

图2.5 支出分类细化示意图

案例拓展

如何让政府收支分类“看得懂和说得清”

我国新的政府预算收支分类体系于2007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了。对于这样一个看似纯操作层面的技术性的制度,在分析其改革的诸多必要性中有这样一句话:要让“外行人看得懂、内行人说得清”,其潜台词就是要通过政府收支分类的制度安排,真正达到能够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的目的,从财政角度来说,就是要使政府成为阳光、透明和责任政府。

建立公共财政就必须构造能够控制和监督政府预算的机制,其制度机理在于契约经济理论,即政府预算的契约关系可以理解为纳税人与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独立财产权的纳税人担负着政府的财政供应,就必然要求监督政府的财政,以政治和法律的程序来保证政府收支不偏离纳税人的利益,保障委托人的财产权利不受政府权力扩张的侵犯;而政府是接受纳税人的委托,花众人(纳税人)的钱办众人的事,其成本和效用都是外在的,如果没有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公共资金的挥霍滥用、贪污腐败和效益低下。这种对于公共资金的权利与义务要通过契约来进行规范和约束,而这种契约的现实表现形式就是通过政治程序决定的政府预算及其制度,因此这种制度一定要建立在委托方“看得懂”、代理方“说得清”的基础之上。

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是如何使政府性质不同、内容庞杂的收支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类做到“看得懂、说得清”,以有利于外部监督和内部约束呢?这种制度安排就是要使政府的收支全面完整、科学规范、易于监督。

1.全面完整

收支分类要全面反映政府收支的来源和性质,即不仅要包括预算内收入,还要包括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应属于政府收入范畴的各项收入,以完整地反映以政府为主体的全部财政收支活动,全面体现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不允许在预算规定范围之外还有任何以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收支活动。

因此,本次收支分类改革将原来不同管理主体和管理方式的政府性的资金都进行了统一的分类,规定了特定的编码以便在政府收支分类中得到完整、明晰的反映。比如,原来的收支分类方法将收支科目分为一般预算收支科目、基金预算收支科目和债务预算收支科目,各级财政向人大报告并接受监督的主要是一般预算收支科目所反映的所谓预算内资金,而政府性的基金自1997年开始从预算外资金中纳入预算管理,单独编列政府性的基金预算接受管理而没有纳入统一的收支分类体系,特别是一些按照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财政性资金更是游离于整个政府预算之外,所以政府交给社会公众的预算是一个不完整的政府预算。

这次改革则将原单设基金预算的政府基金预算收支纳入到了新的收支预算科目中,如在原来的“非税收入”类下单独设置款级科目“政府性基金收入”。再如原一般预算收入类级科目中的“行政性收费收入”只反映预算内行政性收费收入部分,还有大量的行政性收费由于属于预算外资金没有纳入预算反映;而在新的预算收入科目中的“非税收入”类下设的款级科目“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中则既包括了预算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1—50项),也包括了预算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50项以后),从而将整个政府性的资金收支情况通过全口径的收支科目设置得以完整的反映。

2.科学规范

(1)体系设置合理

一是新的支出分类体系将政府支出按职能和性质分设了两层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支出分类体系。第一层,支出功能分类体系是要完整地反映政府的各项职能活动,说明政府做了什么;第二层,支出经济分类体系属财政资金分配的第二个阶段,即明细地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说明政府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

二是在新科目的设置上反映了公共财政的内容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国际通行的分类标准,财政支出按支出功能分类一般可分为四个部分:一般政府服务,反映没有具体受益人的支出,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公共秩序与安全等;社会服务,反映具有明确受益人的支出,主要包括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经济服务,反映政府着重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支出,主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电力等;其他支出,主要包括利息、转移支付等。按照这一要求并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新的政府支出分类改变了过去按支出用途分为基本建设支出、挖潜改造支出等的做法,按支出功能分为17个大类,类级科目综合反映了政府的职能活动,如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外交、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工业商业金融事务等。特别是一般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科目的设置,更加凸显了现阶段我国政府支出的方向,也体现了我国财政由生产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型。

(2)支出归属科学

一是新的支出分类体系对每一类下所包括的内容按政府职能进行了归属调整。如反映政府一般公共服务职能的“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支出”在原科目中主要是在“医疗卫生支出”中反映,“质量技术监督”的支出主要是在“工业交通等部门的事业费”等科目中反映,新的支出分类则按其支出功能将此类支出划入“一般公共服务”科目中。再如有关环境保护的支出,原支出科目中没有单设;而新的支出功能分类则专门设置了“环境保护”支出科目,将分散在原“林业支出”、“工业交通等部门的事业费”等支出科目中反映政府用于环保方面的支出加以集中反映,这样既反映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政府职能的重点,又可以完整展现政府的环保支出状况,既有利于政府责任的展示,又有利于社会公众的了解。

二是由于我国原有支出分类是按基本建设支出、行政费、事业费等经费性质设置科目,所以造成了同一功能的支出分散在多个支出科目中的情况。如国家用于科学方面的支出就主要分散在下述科目中:

科学支出——科学事业费

行政管理费——政府机关经费(科技主管部门)

外交外事费——出国费、招待费(科技主管部门)

基本建设支出——科学基建支出

科技三项费用

……

这种分类方法使得社会公众从“科学支出”一项的统计中很难了解科学支出的整体情况,从而难以对有关支出进行正确的分析并得出正确的结论。新的支出分类则将上述支出整合于“科学技术”支出类中,通过类、款、项级科目的设置并与支出的经济分类相结合来加以综合反映。

(3)分类规范细致

规范:新的收支分类按照科学标准和国际通行做法进行政府收支的分类,如收入分类划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等,改变了原收入分类只是各种收入的简单罗列的做法。这不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收入管理和数据统计分析,也有利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效实用的财政统计分析体系。

细致:从分类结构上看,原收入分类分设类、款、项三级,改革后分设类、款、项、目四级,增加了一个级次,四级科目逐级细化,目前分为6类、49款、354项、750目,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分析和管理要求;支出功能分类的设置细化为类、款、项三级科目,目前分为17类、172款、1 152项;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类、款两级,目前分为12类、98款。与我国2001年以前只设有12个相比,2002年以后扩展到30多个反映支出经济性质、具体用途的支出目级科目,可以更加全面、清晰地反映政府支出的明细情况。

3.易于分析和监督

新的支出科目分为支出的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两层,两套支出分类体系的设立既相互独立,又可互相配合,从而为有效进行管理、分析和监督提供了制度保障。

支出功能分类根据政府管理和部门预算的要求,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逐步细化的类、款、项三级科目。类级科目综合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如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外交、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工业商业金融事务等;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的工作,如“教育”类下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项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发生的具体支出事项,如“普通教育”款下的“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等。新的支出功能科目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支出的总量、结构和方向,便于根据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有效进行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

支出经济分类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是要在职能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政府的钱花到什么具体的项目上去了,如办学校的钱究竟是发了工资,还是盖了校舍,或者是买了设备。它也是进行政府预算管理、部门财务管理以及政府统计分析的重要手段。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类、款两级。因此,支出经济分类是对政府支出活动更为明细的反映。类级科目具体包括:工资和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转移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等;款级科目是对类级科目的细化,主要体现部门预算编制和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等有关方面的具体要求。比如,基本建设支出进一步细分为房屋建筑物购建、专用设备购置、大型修缮等。

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从不同侧面、以不同方式反映了政府的支出活动。两种分类相互配合,可以形成一个既反映政府职能活动又反映支出性质、既有总括反映又有明细反映的支出分类框架,这种新的收支分类体系与部门预算相配合,通过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力支持,对任何一项财政收支都可以进行“多维定位”,清楚地说明政府的钱如何来,又如何用,从而有利于全面、完整、明细地反映政府资金的使用情况,为全方位的政府支出分析和监督创造有利条件。

(资料来源:根据李燕2007年2月13、14、15、16日发表于《中国财经报》的文章及本教材的内容整理而成。)

案例分析与思考:

1.政府收支分类为什么要“看得懂和说得清”?

2.现行政府收支分类如何做到“看得懂和说得清”?

关键术语

预算管理 预算年度 标准预算周期 预算收支分类 预算收支科目总预算 部门预算 单位预算

思考与练习题

1.简述预算管理在财政管理中的地位。

2.简述预算管理要素及管理的流程。

3.简述我国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职责划分。

4.简述我国政府预算收支分类改革。 dJicOCJQcX80GKmPNuOcG8zgxcCD1VeyTNoBDnn1YB945MLCS/9E5/sI7zZck0I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