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艺术”概念的历史发展

从原初的艺术概念的产生,到现代的艺术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的过程。这个历史过程表明了现代的艺术概念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一、艺术概念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中国先秦时期就有“艺”的概念。从字源学来考察,艺术的“艺”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字形是这样的: ,这是一个象形字,像一个人手持小苗把它种到土地上。这个字在金文(青铜器上的铭文)中变成了这个样子: ,字意为“持木植土上”。这就是“艺”字的原始形态,它的本意就是《说文解字》中所解释的“种植”。《墨子·非乐》里有这样的话:“农夫蚤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叔粟,此其分事也。”《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中有“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诗经·楚茨》里有这样的诗句:“自昔何为?我艺黍稷。”这里的“艺”字用的都是它的本意。

种植是需要技艺的,因此“艺”这个字就衍生出新的意义:才能。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中就多次出现这种用法,如《尚书·金縢》记述周公的祷告之辞:“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材、艺指的是技术、技能。于是有才艺的人就被称为“艺人”,而各种技艺被称为“艺事”。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和艺术家也包含在艺事和艺人之内。如果我们进一步联想到农业文明中种植的重要性,那么不难推见“艺”作为农业文明的基本生产力要素对这个文明的支撑,它上升为文化、甚至儒家“六经”的代名词或转义为学识、技艺也就理所当然了,所以孔子的《论语》中就多次出现关于“艺”的命题:“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兴于诗,立于礼,游于艺”。孔子等儒家学者所谓的“艺”,正如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的:“周时六藝,盖亦作蓺,儒者之于礼、乐、射、御、书、数,犹农者之树蓺也。”这表明了“六艺”与“种植”之本意的内在联系。

需要指出的是“六艺”中与今天的精致艺术最接近的“乐”,也非“音乐艺术”,而是源于原始祭祀中的敬神舞乐,象征着天地之“和”。而今天通常作为艺术核心门类的“文学”,在那时更是具有本体论意味,与自然之道、生化之理息息相关而不属于“艺”。可以说,在中国古代的大部分时间里,“艺”不仅没有达到今天的涵义,甚至它的分类也远非今天我们的分类。

虽然中文“艺术”在《后汉书》中已经出现了,但这是一个“艺”加“术”的复合字,而不是一个词,其意思仍是指各种技艺。现代涵义上的艺术是英文“art”的译名。五四运动前后,常常把art译作“美术”。王国维、鲁迅、蔡元培都曾采用过这种译法。鲁迅的《拟散布美术意见书》、蔡元培的《美术的起源》实际上就是《拟散布艺术意见书》、《艺术的起源》。以后,art被译为“艺术”,从而有别于专门意义上的“美术”(造型艺术)。

二、艺术概念在西方的历史发展

西方的情形同中国几乎完全一样。古代西方人也把艺术归入一般技艺之中。据波兰美学家塔塔科维奇在《古代美学》一书中所说,希腊人赋予technē这个术语——我们译为“艺术”——以比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更为广泛的涵义。这个词有三种涵义:1.人类有目的的活动。从词源上看,technē也指“生产”,即一种合目的的行为。凡盖房造船、驯养动物、读书写字、种植、纺织、医疗、治理国家、军事活动以至魔法巫术都是艺术。只要是可学的而非本能的技巧和特殊才能,都可叫“艺术”。艺术等同于手工艺,有劳动和管理经验的人往往被看做诗人。这种传统是如此根深蒂固,直至公元前1世纪罗马美学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把安菲翁当做诗人,和荷马一样加以颂扬。安菲翁没有写过诗,但是他演奏竖琴,感动顽石自动筑成忒拜城墙。2.科学。算术、几何是计算艺术,此外还有医学、动物学、占卜术等。3.现代涵义上的艺术。古希腊人对艺术的理解表明,艺术还没有从人类的其他活动中分离出来。

中世纪时期,艺术有两种涵义:一种是文科艺术,包括修辞、逻辑、格律和语法;一种是高级艺术,指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四大学科。这其中一些,在当时被称为自由学科。然而,所谓自由学科并未包括绘画、雕刻和建筑,它很像中国古代周时的“六艺”学说。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是一种高超技巧的观念又得以重新恢复,但是艺术家当时仍是被视为工匠。虽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具有广泛人文知识的全才式艺术家大量涌现,绘画、雕塑和建筑等造型艺术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但由于在他们的实际创造行为中,艺术研究与科学研究很难分开操作,并且又都是按着契约者的表现要求和完成期限来工作,因此仍未具备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艺术”或“美术”作为一门感性创造学科的特质。直到17世纪,艺术这一术语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含义,即“美学”上的意义。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学者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中,艺术就包括了绘画、雕塑、建筑、诗歌和音乐。1747年法国美学家夏尔·巴托(Charles Batteux)则进一步把广义的艺术(即上面所说的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目的的艺术,如农业、纺织等;第二类是以引起快感为目的艺术即“优美的艺术”,它们联结了音乐、诗歌、绘画、雕刻和舞蹈;第三类是兼有效用和快感的艺术,如雄辩术和建筑。而所谓“优美的艺术”并不单纯以技巧和实用功利为其特色,而是一种精神意义的“美”的艺术。 至此艺术才从传统的技艺中分离出来,有了接近今天我们所理解的涵义。

在艺术概念的衍变过程中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在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概念形成之前,业已产生出、存在着后来被归到艺术这个概念之下的一批人类创造物了,如建筑、音乐、雕塑等,由此产生了为它们命名的需要,艺术概念于是应运而生了。所以,艺术概念的形成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第二,艺术的概念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艺术观念,像西方的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和现代的艺术概念是大相径庭的,因此并不存在于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文化的普遍的、永恒不变的艺术概念。第三,从艺术概念的最初产生,就与技术等实践性活动有着水乳交融的密切联系。虽然西方近代(17世纪)以来,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领域,有着从人类的其他活动中分离出来的强烈欲望和趋势,并不断被提升拔高,染上了“精英主义”色彩,似乎只存在于音乐厅、剧院、图书馆、美术馆,艺术的技艺传授在学院里被专业化了,与日常生活脱节了,甚至被视为少数“天才”人物灵感迸发的“创造”物,但这种西方近代以来的“精英主义”艺术观,并没有使艺术成为脱离现实世界的封闭领域。在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艺术同技术等实践活动的联系更为密切,并不断拓展出新的艺术样式,如电影、电视艺术、动画艺术等。西方当代艺术观念在个人主义、精神意念上的恣意妄行并没有改变艺术的本性,艺术也没有像西方某些人士不断发出危言耸听的“消亡”之声中真的“死亡”,而是不断的开拓着自己的疆界,逼使着人们对艺术的概念进行新的思考。 FwuC7rMNqDJ/mDAEop3/UylqPLqubGESUq8Agrj100S/snLoGMwAE8Y8ZbQO/jQ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