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总集的体例

总集都是按一定体例编成的。影响体例的因素很多,缪荃孙尝云:“古人总集有分代、分家、分类、分体之不同。分代主于世运,分家主于流别,分类主于比例,分体主于法度,各擅所长,不可偏废。” 就总集的收录范围而言,其体例大致有按时代、体裁、作者、地域、题材等角度。实际上,不少总集兼用了多种角度。现略述如下。

一 按时代收录

按时代有两种情况:一是兼收各代的通代文学作品总集,一是专收一代文学作品的断代文学作品总集。

1.通代文学作品总集

《文选》

梁萧统编,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南宋建州《六臣注文选》本,中华书局1977年影印清嘉庆十年胡克家本《文选》李善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据清嘉庆十年胡克家《文选》李善注点校本,该本附有篇目及作者索引。《文选》原为30卷,收录东周至梁初130余位知名作家及少数佚名作家的作品700余篇,按文体分为赋、诗、杂文三大类38小类。该书将具有文学性作为收录标准,非文则不选。《文选》研究颇受重视,有骆鸿凯著《文选学》,中华书局1989年版;穆克宏著《昭明文选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傅刚著《文选版本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王立群著《现代〈文选〉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古文辞类纂》

清姚鼐编,有清嘉庆末年康绍庸刊本、光绪二十九年(1901)李承渊求要堂刊本、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余不俱录。此书75卷,选录从战国至清初的文章700余篇,分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辞13类。编者对各类文体的区别和源流均作了简明介绍。入选文章多为名篇,有一定代表性,对读者学习古文有一定指导作用,在清代产生过巨大影响。但此书也有选文不当、分类欠妥、考订多误等缺点。

2.断代文学作品总集

《唐文粹》

宋姚铉编,有宋宝元二年(1039)刊本、绍兴九年(1139)刊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明徐焴刊本,余不俱录。此书100卷,收作品1980篇,分古赋、诗、颂、赞、表奏书疏、文、论、议、古文、碑、铭、记、箴诫铭、书、序、传录纪事等16类。书以“文粹”为名,而兼收诗赋,是沿用《文选》以来总集的旧例。16类中,古赋9卷,55篇;诗9卷,880篇;其余各类共82卷,1045篇;合计1980篇。其书鉴裁精当,去取谨严,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宋文鉴》

宋吕祖谦编,原名《皇朝文鉴》,明商辂作序改为现名。有清光绪十二年(1886)江苏书局刻本、《四部丛刊》影印宋刻本,余不俱录。此书150卷,仿《文选》例,据宋人江钿《圣宋文海》选录北宋人诗、赋、奏疏、杂著等,分为61类。祖谦论文反对浮华,所录多有关政治、学术。从中可看到北宋的政治社会情况及文学概貌。清庄仲方《南宋文苑》70卷,外编4卷,选录南宋诗文,分55类,可视为《宋文鉴》的续书。

《元文类》

元苏天爵编,有《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影印至正二年(1342)西湖书院刊本,余不俱录。此书70卷,目录3卷,所录自元初至延祐间162人所作诗300余首、文530余篇,分43类,编成诗8卷、文62卷。编者妙解文章,工于鉴别,其去取又极精严。元中叶以前的代表作,略备于斯。

《明文海》

清黄宗羲编,《四库全书》本。此书原有600卷,《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时,已删去记晚明史事部分118卷,只存482卷。分28体,每体又各分子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宗羲之意,在于扫除摹拟,空所倚傍,以情至为宗,又欲使一代典章人物,俱藉以考见大凡,故虽游戏小说家言,亦为兼收并采”。其搜罗极富,所阅明人集几至2000余家,可谓明代文章之渊薮,考明人著作,此编当为较为完备的参考资料。

《清文汇》

沈粹芬、黄人、王文濡等辑,有上海国学扶轮社1909年石印本,涵芬楼排印本。此书凡5集,共200卷,收录清文作者1356家,作品10000余篇。其编选宗旨在反映清代学术思想的演变和社会历史的变迁。所录多传记、书序、吊祭等文,对错误较多的作品往往也做校勘工作。于作者名下附注字号、爵里,以及著述。

二 按体裁收录

按体裁收录也有两种情况:一是兼收多种文学体裁的总集,一是专收一种文学体裁的总集。

1.兼收多种文学体裁的总集

一些早期的总集多采用这种方式,例如晋挚虞的《文章流别集》、梁萧统编的《文选》,下面再介绍一二。

《文苑英华》

宋李昉等奉敕编,有宋嘉泰间刊本、明嘉靖间刊本、中华书局1966年影印本。此书1000卷,另有目录50卷,上续《文选》收录梁至唐代作者2200人的诗文20300余篇。但书中所收作品,南北朝只占十分之一弱、唐代则占十分之九强,所以实际上是一部唐代诗文总汇。该书兼收各体,与《文选》体例大致相同,但分类更加繁碎,如《文选》分为38类,而《文苑英华》分为55类;《文选》赋下只有15个子目,而该书赋下有41个子目。各类的分量也相当悬殊,如赋有150卷,诗有180卷,碑有91卷,而书、论只有二十几卷,弹文、移文等只有一二卷。从中也可以看出唐代各类文体的发展情况。此书编得比较草率,脱漏、重复、割裂、颠倒等错误甚多。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周必大奉命校勘。宁宗嘉泰四年(1204),周必大与彭叔夏重校毕后,彭叔夏还写了《文苑英华辨证》十卷。从此《文苑英华》才有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本子。中华书局本据宋刊本、明刊本影印,末附《文苑英华辨证》10卷、清劳格《文苑英华辨证拾遗》1卷、作者姓名索引,最便利用。

《古文苑》

编者不详,有明成化刊本、明万历刊本、《守山阁丛书》本,《四库全书》本及《四部丛刊》本。此书相传是唐人旧藏本,北宋孙洙得于佛寺经龛中。所录诗赋杂文,自东周迄于南齐,凡260余篇,皆史传、《文选》所不载。然所录汉魏诗文多出自《艺文类聚》、《初学记》删节之本,石鼓文也与近本相同,故真伪不明。南宋淳熙中,韩元吉编为9卷。绍定时,章樵就韩书补遗刊误,又作注释,重编为21卷。章樵本,卷一是文,卷二至卷七是赋,卷八至卷九是诗歌,卷十至卷二十是杂文,卷二十一是附录,收入十几篇残缺不全的文章。文体共有20类,其中赋、诗、箴三类所收篇数较多,其余各类则很少;敕、启、状、述、记等类,每类只收一篇。唐以前散佚之文,赖本书得以保存者不少。

《续古文苑》

清孙星衍编,有《平津馆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此书20卷,收录范围自周至元,系辑金石、传记、地志和类书中的遗文而成。所载各文都在目录下注明出处,金石各刻,则注拓本年月。所采诸书都据善本,有些由类书采出还做了校勘工作,有些原文有误或隐奥难明的,也加按语疏通证明。孙星衍该书《序》云:“今星衍搜之于秘笈,皆选家所不载,别集所未传,足以备正史之旧闻,为经学之辅翼。”

《古文苑》与《续古文苑》皆可补《文苑英华》所收之不足。

2.专收一种文学体裁的总集

(1)专收诗歌的。

《玉台新咏》

明徐陵编,有明天启年间翻宋本、《四部丛刊》影印明五云溪馆活字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明寒山赵氏仿宋刻小字本等。此书10卷,是《诗经》、《楚辞》以后最古的诗歌总集,选录汉魏至梁代的诗歌共769篇。所选以宫体艳诗为主。明胡应麟说:“《玉台》但辑闺房一体。” 清纪容舒也说:“此书之例非词关闺闼者不收。” 但也选录了一些优秀的民间作品。如《古诗为焦仲卿妻所作》,最早即见于此书。清初纪容舒作《玉台新咏考异》10卷,聚合众本,详加考核,订正宋、明诸本不少错误。清康熙时吴兆宜注、程继盛删补的《玉台新咏笺注》,有《四部备要》本,中华书局1986年新排本较通行。

《宋诗钞》

清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编,有清康熙十年(1671)吴氏刊本、商务印书馆1914年影印吴氏原刊本及《国学善本丛书》排印本等。此书106卷,录宋人100家,但其中仅有目录而未刻出作品的有16家,实收84家。其中无专集及有集而所选不满五首者皆不收。所录皆采掇英华,删除冗赘,各以小传冠集首,略如元好问《中州集》例,而品评考证则加详。但该书刊行匆促,所刻之本,缺文断句,错综互出。清管庭芬、蒋光熙辑《宋诗钞补》不分卷,有商务印书馆排印本。中华书局1986年将两书合作一部,删除重复,统一异名,改正错讹,校点整理出版,统称《宋诗钞》,精装四册。清陈焯编《宋元诗会》100卷,有《四库全书》本,可补《宋诗钞》之遗。

《元诗选》

清顾嗣立编,有康熙间顾氏秀野草堂刊本、《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1987年新排本。此书111卷,凡3集,每集各以十干分为十集。由甲至壬收录元人专集,自元好问以下,辑入337家,每人之下各存原集名目,前列小传,也偶有按语附在诗后。小传除叙述作者生平外,时有品评,也有考证。该书于每位作家下都注明各自所作诗集的名称,也颇有参考价值。癸集则由顾氏再传弟子席世臣缀集零散作品编成,补刻于清嘉庆年间,有中华书局2001年新排本,共收作家2300多人,连前三集,合计有2600多家。虽去取不必尽当,而网罗浩博,一一采自本书,具见崖略。有元一代之诗,至此书而蔚为巨观。

《历朝诗集》

清钱谦益编,清顺治间汲古阁刻本,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影印汲古阁本,书名为《诗歌总集丛刊·明诗卷》。此书81卷,仿元好问《中州集》例,选录明代诗人近2000家。其目的在以诗系人,人各有小传,明代诗歌史料赖以保存不少。其中评论,亦多精到。

《明诗综》

清朱彝尊编,清乾隆间六峰阁刊本、《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2007年排印本等。此书100卷,收录明代3400余人的诗歌作品,每人皆略述其生平并备载诸家评论,从而保留了比较多的明代文学批评史料,后面还附有朱氏本人为该诗人撰写的“诗话”。朱氏“诗话”,后来被清姚祖恩辑为《静志居诗话》24卷单独刊行。该书补了不少《列朝诗集》所阙之诗人,同时也纠正了《列朝诗集》的一些明显失误。

《清诗铎》

清张应昌编,有同治八年应氏秀芝堂刻本、中华书局1960年排印本。此书原名《国朝诗铎》,26卷,收录清初至同治年间900多名诗人的2000多篇作品,按题材分为152类。所收多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的诗作,也选录了鸦片战争时期的作品,记录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英勇事迹。这些资料对研究清代文学史和社会史都有重要参考价值。编者从几百种诗集、诗话中选录了这些作品,有些书现已很难找到。卷首所附《诗人名氏爵里著作目》,提供了不少研究清诗的线索。

《晚晴簃清诗汇》

徐世昌编,有1929年退耕堂刊本、北京中国书店1980年印本。此书200卷,除御制诗外,收清诗6159家,27000余首。是集仿钱谦益《列朝诗集》、朱彝尊《明诗综》等书体例,主张不分异同,荟萃众长,因诗存人,因人存诗,因此保存了不少流传较少的作品。该书还附有作者简历及有关诗话。

《近代诗钞》

陈衍编,1923年初版,商务印书馆1935年排印本。此书370卷,集录咸丰初至清末诗人之作凡369家,人各为卷。有科第者以科第为次,无则以师友行辈为次。每一作者下均有小传,兼载诗话,保存了不少晚清诗作与作家资料。所录作品多抒写个人遭遇,较少反映社会现实。

(2)专收散文的。

《文纪》

明梅鼎祚编。有明张暄、周维新刻本、明末刻本、《四库全书》本。此书158卷,一称《历代文纪》,计《皇霸文纪》13卷、《西汉文纪》、《东汉文纪》、《西晋文纪》、《宋文纪》、《南齐文纪》3卷、《后周文纪》8卷、《隋文纪》8卷。上起古初,下穷八代,旁搜博采,荟萃成编,使唐以前的文章,原委相承,粲然可考。虽然卷卷有错漏,但搜集之功应予充分肯定。编者尚有《三国文纪》、《后魏文纪》见于《千顷堂书目》,后人多未见。又有《释文纪》45卷,收录历代名僧的文章以及诸家为释教作的文章,各注事实,极便检索。

《唐宋文举要》

高步瀛选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3年整理、标点本。此书分甲乙两编:甲编8卷为散文,乙编4卷为骈文。选辑唐人散文100篇、骈文46篇,宋人散文78篇、骈文24篇。其中唐宋八大家散文133篇,约占全书四分之三。所选有议论文、叙事文、抒情文、杂文、山水游记,以及一些谈论文艺的文章,各种不同的风格也大都照顾到了,不少是有代表性的。其注释严谨详博,增加了不少新材料。所引原文皆注明引书的篇名卷数。此外,还博采前人评论并有所抉择,对学习古代散文颇有启发。

《骈体文钞》

清李兆洛编。有清嘉庆末唐氏原刻本、《四部备要》本,版本繁多,余不俱录。此书31卷,选先秦至隋代骈体文774篇,共分三编:上编18卷,包括铭刻、颂、杂颂、箴、谥诔哀策、诏书、策命、告祭、教令、策对、奏事、驳议、劝进、贺庆、荐达、陈谢、檄移、弹劾等17类,共309篇,皆庙堂之制,奏进之篇;中编8卷,包括书、论、序、杂颂赞箴铭、碑记、墓碑、志状、诔祭等8类,共219篇,都是指事述意之作;下编5卷,包括设辞、七、连珠、笺牍、杂文5类,共246篇,多缘情托兴之作。每编之后有小序,三编之后有总序。所收体类俱全,可见骈体文之概貌。编者有历史的眼光,能够考辨骈体文的源流;选入的文章,较有代表性,有些文章还加上相当精到的评语。因编者主张骈散合一,也收入了一些非骈体的文章。

(3)专收小说的。

《旧小说》

吴曾祺编,有商务印书馆1914年本、1957年本、上海书店1985年重印本。此书选录汉魏至明清各代的文言小说,以时代为次,共分6集。凡原文不立题者,或取首句或取篇中紧要词语为题。取材较驳杂,除有情节的故事、传说、逸闻、寓言外,很多写博物知识的也被收录在内。有些篇章可补其他小说选本之不足。

《古小说钩沉》

鲁迅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版,《鲁迅全集》本。此书共辑录古小说36种,隋唐以前散佚的小说主要部分都已入录,其中收录魏晋南北朝小说颇多,是研究古代小说,特别是魏晋南北朝小说的重要文献。此书按时代排列,条文顺序以人物事件为先后,无可依据者以内容分类。对单文孤句不属某书者,均系于卷末,并于文后说明来历。

《唐宋传奇集》

鲁迅辑,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本、《鲁迅全集》本等。此书收录唐传奇32篇,编为5卷;宋传奇13篇,编为3卷。取材于《太平广记》、《文苑英华》、《青琐高议》、《百川学海》、《说郛》、《文房小说》、《资治通鉴考异》、《琳琅秘室丛书》等八种书,并经过审慎的校勘,一扫明清人汇编古代小说妄制篇目,改题撰人的弊病,是我们今天研究唐宋传奇的一部可靠的校录本。鲁迅在辑录时对每篇的来源和版本,详加考订,附记在《序例》和《稗边小缀》中,尤便考证。

《唐人小说》

汪辟疆校录,神州国光社1929年版,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年修订,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重印。此书分上下二卷:上卷录单篇30篇,下卷录专著中的单篇38篇。取材以《太平广记》为主,并用《道藏》、《文苑英华》、《太平御览》、《资治通鉴考异》等校补。每篇后附有作者简历、故事源流演变的简介及有关考证,并附录了一些与作品有关的材料。

《历代小说笔记选》

江畲经辑,有商务印书馆1934年本、上海书店1984年影印本、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本等。此书选辑汉至清末笔记小说200多种,其中多为历代笔记名作,有的图书流传稀少,是秘藏于私家的抄本,许多难得一见的书往往能在此书中找到。

(4)专收戏曲的。

《元曲选》

明臧懋循编,有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臧氏原刊本、商务印书馆1918年影印本、世界书局1936年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据世界书局校正重印本、中华书局1959年断句重印本。此书10集,每集10卷,每卷1剧,共100卷,收录元人杂剧94种,元末明初人杂剧6种。编者的目的是尽元曲之妙,使作家知有所取则,因此选择较精,编者又对其中一些不知名作者的剧本加以考订,使之科白齐全,每折杂剧后还附有“音释”,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此外,在《元曲选》的正文之前,还收有若干附录,保存了不少元代杂剧史料。

《元曲选外编》

隋树森辑,中华书局1959年本。此书辑录《元曲选》未收的元人杂剧62种,这些杂剧来自近几十年陆续发现的元剧刻本与抄本,加以校订、断句,大体按作者时代先后为序,编排成书。二书所收,为今存元人杂剧的全部。

《盛明杂剧》(一、二集)

明沈泰编,有明崇祯二年(1629)刻本、董氏诵芬室本、古籍出版社1958年木刻线装本。此本每集各收杂剧30种,包括从明初到明末的几位重要杂剧作家的作品,尤以明嘉靖后之作居多。这些剧作家或是江浙籍,或活动于江浙。

《杂剧三集》

清邹式金编,有清顺治间刻本、董氏诵芬室1941年翻刻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影印诵芬室本、古籍出版社1958年与《盛明杂剧》合刻本。此书是继《盛明杂剧》一、二集所编成的一部杂剧总集,原名《杂剧新编》,收录明末清初23位作家的剧作34种,多为罕见作品,颇赖此集得以流传。这些作品都是文人创作,一般都不适合演出,只供案头欣赏。

《六十种曲》

明毛晋编,有明末汲古阁原刊本、开明书店1935年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本、中华书局1958年、1982年重印本。此书又名《汲古阁六十种曲》。共120卷,分12集,每集5剧,共60种。除王实甫《西厢记》为元杂剧外,其余均为明传奇戏曲,基本囊括了一代优秀作品。如元末明初的施惠《幽闺记》、柯丹丘《荆钗记》、无名氏《白兔记》、徐 《杀狗记》等四大传奇,以及高明《琵琶记》、汤显祖“临川四梦”、梁辰鱼的《浣纱记》等,所选为舞台演出本,注重精本、善本,所以本书是一部较好的并且流传较广的明代传奇总集。

《缀白裘》

清玩花主人编、清钱德苍续编。有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四教堂刻《重订缀白裘全编》本、上海启新书局《最新改良缀白裘全传》石印本、上海亚东图书馆排印本、中华书局1955年、2005年本等。此书12集48卷,收录清乾隆时近200种流行剧目中的单出戏489出。其中昆腔430出,高腔、乱弹、梆子等59出,大都是舞台演出本,较原作多有增饰。不少今已失传的剧本,赖以保存片段,借此可窥见原剧概貌。

《晚清文学丛钞·传奇杂剧卷》

阿英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此书分上下两卷,着重收录富有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的传奇、杂剧。以反对民族压迫、宣传革命为内容的作品有《爱国魂》、《海国英雄记》、《风洞山》、《轩亭魂》和《六月霜》等。以反帝、反侵略为内容的作品有《女英雄》、《后南柯》等。以反映戊戌变法、维新运动为内容的作品有《维新梦》等。

(5)专收文学批评的。

《中国历代文论选》

郭绍虞主编、王文生副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981年版。此书是在原郭绍虞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的基础上,经较大修改增补而成。此书有两种版本:一卷本选注60余篇,没有“附录”部分,供高等学校中文系作教材用;四卷本分四册,第一册先秦至南北朝,第二册隋、唐、宋、金、元,第三册明、清,第四册近代,是教学和科研的参考书。正文各篇一律加注和“说明”,颇多精当见解。附录仅将原文分段标点,不加注释和说明。所选资料皆详注出处及版本。

《中国近代文论选》

简夷之(舒芜)、陈迩冬、周绍良、王晓传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9年版,1981年再版。本书所选中国近代作家论文学的诗文240余篇,略按时代分为三辑:第一辑,自鸦片战争前夜至戊戌变法前夜;第二辑,戊戌变法前后;第三辑,自辛亥革命前夜至五四运动前夜。每辑之内,略按流派分若干单元,各以先进的、革命的流派冠首,次以落后的、反动的,以见这一时期的主流与主要矛盾。所选诗文均注明出处。

《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

黄霖、韩同文编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2000年修订。此书从汉代至五四时期的大量笔记、序跋、评点、文集及近代杂志中搜集了200余篇理论资料编选而成。所录各篇均有注释和说明,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发展的概貌。所选论著强调在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具有一定价值与某种代表性,而不因人废言。编选所及,除文学论著外,还有历史与哲学著作中的有关文字。

三 按作者收录

有的总集往往将同一流派、同一师门、同一家族的作者的作品收录在一起,以彰显他们共同的特色与文学主张,现分别述之如下。

1.同流派作者文学作品总集

《花间集》

五代后蜀赵崇祚辑。有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刻本、南宋淳熙间鄂州刻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南宋绍兴十八年本。今人校注本有李一氓《花间集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版本繁多,余不俱录。此书选唐开成元年(836)至晋天福五年(940)西蜀18位作者的词作500首,题为《花间集》。花间词派的名称由此而来。这一词派的共同特点是继承晚唐温庭筠的词风,内容大多为男女间的悲欢离合之情。唐末五代词作,多赖是书以传,对研究词的产生与演变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西昆酬唱集》

北宋杨亿编。有明嘉靖十六年高邮玩珠堂刻本、清徐乾学刻本、朱俊升刻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中华书局1980版王仲荦注本、齐鲁书社1981年版郑再时笺注本等。此书两卷,上卷凡123首,下卷凡125首,收北宋景德年间杨亿、刘筠、钱惟演等17人的唱和之作,皆为五、七言律绝。其诗声称宗法李商隐,但只片面追求词语华妍、讲求对偶工稳、声律谐婉,而缺乏真正的生活感受。由于粉饰升平而受到宋王朝的偏重,西昆体在宋初诗坛风靡了40年之久。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其中也不乏感慨寄托之作。

《瀛奎律髓》

元方回辑。有明成化三年(1467)紫阳书院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李庆甲汇评本等。此书49卷,兼选唐宋两代之诗,分49类。每类有解题,说明这类诗的性质和特点。每诗之后,多附以评语。评语中保存了一些宋代文人的遗闻逸事。所录皆五、七言近体,故名律髓。自序谓取十八学士登瀛洲、五星聚奎之义,故曰瀛奎。大旨排西昆而主江西,倡为一祖三宗之说。一祖者,杜甫。三宗者,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也。清人纪昀撰《瀛奎律髓刊误》,有清光绪六年(1880)刻本、扫叶山房1922年影印本。今人李庆甲编有《瀛奎律髓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2005年重印。均可参考。

2.同师门作者文学作品总集

《苏门六君子文粹》

不著编辑者名氏。《四库全书》本。此书70卷,收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以及陈师道、李廌等六人的作品。其文皆从诸家集中录出,颇有一篇之中刊去首尾繁文,仅存其要语者。其所取大抵议论之文居多,亦为参加科举考试的参考资料。

3.同家族作者文学作品总集

《窦氏连珠集》

唐褚藏言辑。毛晋汲古阁刊本、《四库全书》本等。此书5卷,收录窦常、窦牟、窦群、窦庠、窦巩兄弟五人之诗,人为一卷。每卷各有小序,详其始末。常字中行,官国子祭酒;牟字贻周,官国子司业;群字丹列,官容管经略;庠字胄卿,官婺州刺史;巩字友封,官秘书少监。皆拾遗叔向之子。群、庠以荐辟,余皆进士科。

《清江三孔集》

宋王 编,《四库全书》本。此书40卷,为宋新喻孔文仲及其弟武仲、平仲之诗。文仲字经父,嘉祐六年(1061)进士,官中书舍人;武仲字常父,嘉祐八年(1063)进士,官礼部侍郎;平仲字毅父,治平二年(1065)进士,官金部郎中。事迹具《宋史》本传,文仲兄弟与苏轼、苏辙同时,并以文章名一世。南渡后遗文散佚,始访求而刻之。

四 按地域收录

此类总集是将有关某个地区的文学作品收录在一起,一方面有利于保存地方文献,另一方面也便于显示文学创作的地方特色。大致也分为求全、求精两类。

1.求全者

《新安文献志》

明程敏政撰,《四库全书》本。此书100卷,于南北朝以后文章事迹,凡有关于新安者,采录之。60卷以前为甲集,皆其乡先达诗文,略依真德秀《文章正宗》之例,分类辑录。61卷以后皆先达行实,不必尽出郡人所论撰。其中有应行考订者,编者予以参核而附注之,征引繁博,条理淹贯。凡徽州一郡之典故,荟萃极为赅备,遗文佚事,咸得借以考见大凡。

2.求精者

《闽中十子诗》

明袁表、马荧编。有明万历四年(1576)刻本、《四库全书》本。此书30卷,收明初福建林鸿、陈亮、高廷礼、王恭、唐泰、郑定、王偁、王褒、周元、黄元等十位诗人的作品,采撷菁华,存其梗概,从中可见一时之风气。

五 按题材收录

此类总集如《梅花百咏》、《小孤山诗集》等。它们在征文考献、汇聚资料方面有一定成绩,也可资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参考。如:

《古今岁时杂咏》

宋蒲积中编,《四库全书》本。此书46卷,是编者在宋宋绶《岁时杂咏》的基础上增辑宋代诗歌而成。“其书自一卷至四十二卷,为元日至除夜二十八目。其后四卷则凡只题月令而无节序之诗皆附焉。古来时令之诗,摘录编类,莫备于此,非惟歌咏之林,亦典故之薮,颇可以资采掇云。”

《梅苑》

宋黄大舆编,《四库全书》本。此书共录唐五代至北宋末、南宋初咏梅词412首,为现存最早的专题咏物词选。 6a0dHzqRLkkqtGoejx9EhBghbc5dGZ/yD4Tn8zC80sjp7DNG35hAFqxzT20s7Ha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