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序云:“文集日兴,散无统纪,于是总集作焉。一则网罗放佚,使零章残什,菁华毕出。是固文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矣。”可见总集基本上分两大类,一种是求全性总集(在某一范围内求全),一类是求精性总集(按照某一标准求精)。
求全性总集一般都断代收录某种体裁的所有作品。有的虽兼收几个朝代的某类作品,但仍按时间先后断代编排,故也可视为某种文学体裁几个断代总集的汇编。现摘要介绍如下。
(一)诗歌总集
1.诗总集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此书收录先秦诗、汉诗、魏诗、晋诗、宋诗、齐诗、梁诗、北魏诗、北齐诗、北周诗、陈诗、隋诗,总计135卷,是先秦至隋除《诗经》、《楚辞》外最完备的诗歌总集。其优点是取材广博,引书达三百余种;资料翔实,书中每首诗都详注出处;考订精审并注明异文。全书略依作者卒年编排,成就在明冯惟讷《诗纪》、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之上。
《全唐诗》
清彭定求、杨中讷等奉敕编,有扬州书局原刊本、中华书局1960年点校本等。此书总计900卷,共收诗48900余首,作者2200余人。其优点是相当全。书中的作者小传、校注及对字句异同、诗篇互见情况的考订文字也有参考价值。由于成书仓促,不免有漏收、误收、重出及考证失误之处。为《全唐诗》做补辑工作的有日本河世宁《全唐诗逸》3卷,附于中华书局点校本《全唐诗》之末。今人王重民、孙望、童养年所补,则收入中华书局1982年版《全唐诗外编》。中华书局约请陈尚君对《全唐诗外编》进行修订,并做辑补工作。于是中华书局于1992年又出版了《全唐诗补编》,该书包括经过修订的《全唐诗外编》与陈尚君自辑的《全唐诗续拾》60卷,所辑佚诗4600余首又1100余句。《全唐诗》重出现象非常严重,可利用河南大学唐诗研究室编的《全唐诗重篇索引》(河南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作查重工作。如果要对《全唐诗》重出误收情况作进一步了解,还可以参考佟培基所著《全唐诗重出误收考》(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该书对《全唐诗》中6858首重出诗,178句重出诗句逐一进行了考辨。此外,陈尚君还著有《全唐诗误收诗考》(载《唐代文学丛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考及115位作者,指出《全唐诗》所收非唐五代诗782首(其中重出9首)又53句,词34首。
《全宋诗》
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编,傅璇琮、倪其心、孙钦善、陈新、许逸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8年版。全书精装72册,凡3785卷,收录了宋代9000多位诗人的诗歌作品。诗人一般都附有小传,写明生卒年代、字号、籍里、科第、主要仕履、封赠、著述。凡正史有传者约略言之,无传者依据有关史料撮述其要,注明出处。旧说有误者正之,文献不足者阙之,异说可参者并存之。要必言出有据,无征不信。该书重于校勘。凡成集之作,必考察版本源流,选择善本、足本为底本,确定有价值的本子为参校本,比勘对校,并于诗人小传之后专述版本依据。凡辑录之诗,酌情略作他校。出校以校是非为主,酌校异同,务求简明。校语随文夹注当字之下。本书所收各家诗,无论录自别集,抑或辑自他书,均详注出处。凡旧集中一诗互见数人集中或名下而难以确定归属者,一律重收,各于题下互注又见。当然该书也存在着漏收、误收、重收现象,作品以及诗人小传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全金诗》
清郭元釪编,有扬州诗局本、《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1936年本。此书74卷,原名《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可见它是在元好问《中州集》的基础上增补而成的。元好问《中州集》录诗1980余首,作者240余人,撰有作者小传。元釪重为补缀,增作者几一倍,增诗几三倍。仍存元好问所作小传,而以元刘祁《归潜志》附益之,别题曰“补”。又杂取《金史》及诸家文集、说部,以备考核,别题曰“附”。元釪之论说也附于后。金代之诗至此大备。
今人薛瑞兆、郭明志又在前人的基础上重新编纂了《全金诗》(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该书广搜博采,从宋元别集、总集、史书、方志、类书、道藏、笔记、诗话、金石碑刻、书画题跋以及考古资料中,共辑出534位作者的12066首诗。编者还致力于考订诗人生平,并撰写了作者小传。
《全明诗》
《全明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起陆续出版。该书拟收现存全部明人别集和绝大部分总集中的明诗。所收别集及别集外辑得之诗,皆注明出处。诗歌的排列,基本上以作家生年为先后。此书所收作品,一般均以时代较早的善本为底本,并据他本校勘,有校记。此书亦编有诗人小传。
2.词总集
《全唐五代词》
张璋、黄畲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此书共8卷,1—3卷为唐词, 4—6卷为五代词,7卷为敦煌词,8卷为无名氏词和仙鬼词,共收词2500余首。有校记、笺评,末附《唐五代词互见表》、《本编未收各调备查表》。
又有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明辑本,中华书局1999年版。该书分正、副编。正编收录可以认定为曲子词之作1961首,其中敦煌词199首。副编收录可以考订的前人误诗为词之作和属诗属词难辨之作848首。全书共收作品2809首。全书共有“考辨”311则,涉及词作586首,涉及唐五代宋金元词作者417人。该书还附录有《宋元人依托唐五代人物鬼仙词》。所有这些材料均富有参考价值。
《全宋词》
唐圭璋编纂、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辑,中华书局1999年新1`版。唐圭璋于1937年编成《全宋词》,1940年由商务印书馆在长沙排印出版。1957年唐圭璋应中华书局之约对《全宋词》进行改编增补,校勘断句,1959年6月完稿,并推荐王仲闻做订补工作。王仲闻从1960年7月开始,花了四年多时间做了订补工作。《全宋词》修订增补本遂于1965年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王仲闻由于“历史问题”而未署名。《全宋词》正编收录词人1330余家,词作19900余首,依作者时代编次,并作了校勘和断句。是编采用词集底本,以善本、足本为主,在考订作品真伪、作者生活时代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书前有引用书目。本书重印后,孔凡礼从明抄本《诗渊》等书中辑录了430余首宋词,编为《全宋词补辑》,由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这次经过孔凡礼重新订补,收入新版《全宋词》正编之末。
《全金元词》
唐圭璋辑,中华书局1979年初版,2000年重印。此书收录金代词人70人,词作3572首;元代词人212人,词作3721首。合计词人282人,词7321首,体例全同《全宋词》。重印本末附唐圭璋女儿唐棣棣、女婿卢德宏参考已有成果所撰《〈全金元词〉订补附记》,该《订补附记》分为调名错误、标点错误、错字与错简、收词重复、词曲混收、题序小传及其他、补词等八项,对初版《全金元词》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作了比较全面的订补。
《全明词》
饶宗颐初纂、张璋总纂,中华书局2004年版。此书收录明代词家1390余人,词作20000首。主要以明清善本、足本和赵尊岳生前所编《惜阴堂丛书》稿本为底本,所收词作,均注明出处。并做了标点与校勘工作。以词人生年为序进行编排;如生年不详,则参照其卒年、登第、交游酌情排列;无名氏之作,列于编末;并撰有作者小传。此书前列引用及参考书目,后附作者索引,颇便查检。
《全清词》(顺康卷)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编纂委员会编纂,中华书局1994—2002年版。精装20册,收录词作者2100余家,词作50000多首。本书每家之前,均撰有作者小传,简介字号、年里、仕履、著述诸项。事迹不详者,则从盖阙之义。由于卷帙浩繁,又成于众手,所以漏收与校勘不精现象在所难免。
3.散曲总集
《全元散曲》
隋树森辑,中华书局1964年版,另有1981年重印本。此书共辑得小令3853首,套数457首(残曲在外),每首曲子的末尾注明最早见于何书,收入何种选本和曲谱。所录散曲皆经过认真校勘。全书首列《引用书目》,末附《作家姓名别号索引》和《作品曲牌索引》。陈加有《〈全元散曲〉补遗》,载《文献》1980年第2辑。
《全明散曲》
谢伯阳编,齐鲁书社1994年版。该书收录明代散曲作者400余人,小令10000余首,套曲2000余篇,以作者时代先后编次,并一一注明出处。各家散曲均缀作者小传,间录序跋及作品评语。书前有《引用书目》,后附《作家姓名字号籍贯索引》、《曲牌及使用此曲牌之作者索引》,是明代散曲的集大成之作。由于个人闻见难周,其作者小传也偶有失考现象。
《全清散曲》
凌景埏、谢伯阳编,齐鲁书社1985年版。该书收录清代散曲作者342家,小令3214首,套数1166篇,以作者时代先后编次。所录作品均经校点,并采取不同方式注明了出处。各家散曲均缀作者小传,间录序跋及作品评语。书前有《引用书目》,后附《作家姓名字号籍贯索引》、《曲牌及使用此曲牌之作者索引》。
(二)散文总集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清严可均辑。有光绪十三年(1887)至十八年(1892)黄冈王毓藻广州刊本,上海医学书局1929年石印校正断句本,中华书局1958年影印本。此书共746卷,收先秦至隋作者3497人,按时代编次,分为15集。每一作者皆有小传,每篇文章末都注明出处。其优点有二:一是收集十分丰富,清姚振宗说:“严书虽曰总集,而兼包四部;于子部之书,所辑尤多;集部则佚文皆在,实为考据渊薮。”
二是考据比较详密,姚振宗称严可均所作作者小传,“多有不见于史,而皆有援据,无一字无来历”
。但此书规模宏大,头绪纷繁,疏漏亦所不免。中华书局1965年重印本新附《篇名目录及作者索引》一册。
《全唐文》
清董诰等奉敕纂,始于嘉庆十三年(1808),成于嘉庆十九年(1814)。有清嘉庆十九年内府刻本、中华书局1983年影印本。该书1000卷,据中华书局《全唐文·出版说明》,收唐五代文章18488篇,作者3042人。按作者分编作品,依时间先后排列。作者均附小传,但文章不注明出处。编者在校勘、辨伪方面下了不少工夫。但是事成众手,文章失载误收在所难免。清人劳格撰有《读全唐文札记》,匡谬正失,凡得130则;近人岑仲勉撰《续劳格读全唐文札记》,复得310则;今人陈尚君撰《再续劳格读全唐文札记》,又得600余则,可参看。中华书局影印本附清陆心源《唐文拾遗》72卷、《续拾》16卷,另有《全唐文篇名目录及作者索引》一册。
《全宋文》
曾枣庄、刘琳主编,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纂。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齐。此书360册,收录宋代作者万余人,文章十万余篇,依作者生年先后排列;每一作者之文按文体分类排列。附有作者小传,注明文章出处,对作品原文作了标点工作,间有校记。各册均有作者及篇名目录。书末附有全书总目、作者索引、篇名索引、疑伪互见作品对照表、宋人文集版本目录、别集以外引用书目等。
《全辽文》
陈述辑校,中华书局1982年版。辑者在缪荃孙《辽文存》、王仁俊《辽文萃》、黄任恒《辽文补录》、罗福颐《辽文续拾》的基础上,以时代为序编成《辽文汇》,1953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此后考古收获很多,又得辽碑若干,辑成《辽文汇续编》。《全辽文》即据《辽文汇》、《辽文汇续编》合编而成,共收诗文800余篇,以人为纲,按时间先后编排,较完备。附有分类目录、作者索引。
《全元文》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古籍整理研究所编纂,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出齐。此书共1820卷,分装60册,收录元代作者300余人用汉字写的文章30000余篇。该书按“以文从人”原则,凡已收之作家,其文无论是否写于元代,均一体收入。所收作者,皆撰有作者小传。书末附有《全元文作者索引》、《全元文篇名索引》、《别集以外引用书目》。
有的总集书名虽未标明“全”字,实际上也是以求全为宗旨的。例如:
《乐府诗集》
宋郭茂倩编撰,中华书局1979年点校本,另有《四部丛刊》影印汲古阁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宋刊本。此书100卷,是收集汉魏至五代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兼及先秦歌谣,分12类,每类有总序、每曲有解题,征引浩博,考证精审。该书将每一种曲调的古辞较早的歌词放在前面,把后人的拟作放在后面,从而清楚地反映了后人是怎样向民歌或前人学习的。中华书局本末附《作者姓名篇名索引》。
《历代赋汇》
清陈元龙奉敕编,有扬州诗局本、《四库全书》本、清重刊本等。此书《正集》140卷,《外集》20卷,《逸句》2卷、《补遗》22卷。是编所录,上起周末,下迄明季。《正集》分30类,计3042篇,是叙事记物之作;《外集》分8类,计423篇,是抒情之作。收罗赋体的作品,目前仍以此书为最完备。
求精性总集亦称选本,鲁迅曾指出说:“凡选本,往往能比所选各家的全集或选者自己的文集更流行,更有作用。册数不多,而包罗诸作,固然也是一种原因,但还在近则由选者的名位、远则凭古人之威灵,读者想从一个有名的选家窥见许多有名作家的作品。所以《昭明太子集》只剩一点辑本了,而《文选》却在的。读《古文辞类纂》者多,读《惜抱轩全集》的却少。”
求精的全集,也即选本,难以枚举,我们也就诗歌与散文两种体裁,各举数例,以见一般。
1.诗歌总集
《唐诗三百首》
清蘅塘退士(孙洙)编,清咸丰二年(1852)小石山房刻本。该书版本繁多,余不俱列。此书在2000多唐代诗人约50000首诗中,选出75位诗人(无名氏二人在外)的300余首诗,按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乐府分体编排。入选的诗,突出盛唐,也兼顾初、中、晚唐,大多是唐代的著名诗人与著名作品,有一定代表性,并适当注意那些通俗易解、便于吟诵的作品,故二百多年来流传极广。有清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新1版;清陈畹俊《唐诗三百首补注》,中华书局1984年标点本;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译析》,中华书局1985年版;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此书出版后,深受欢迎,长印不衰。该书选收了唐代196位诗人的名篇佳作1105首。约请国内古典文学专家、学者、专业工作者撰写赏析文章,文后均有署名。所收录的诗人大致以生年先后为序。书末附有诗人小传、诗人年表、名句索引以及诗题笔画索引等。
《唐宋名家词选》
龙榆生编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新1版。所录自唐迄宋94位著名作者的708首词。入选的作家和作品都具有代表性。所选词注明版本,标名句读和韵位,词后辑有传记资料与评论资料。
《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刘永济编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此书旨在反映唐宋词派的发展状况,因此全书依时代先后,按词作内容、词人风格,以及对词体发展的贡献等因素分为九个部分。作者对每首词的分析,要言不繁,时见精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圭璋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该书共选唐、五代、宋词人185家(无名氏未计算在内),词作697首,约请160位专家学者撰写赏析文章。书末附有《读词常识》、《词学要籍简介》、《本书所见词牌简介》、《词牌索引》、《词人索引》等五个附录。
2.散文总集
《古文观止》
清吴乘权、吴大职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该书版本繁多,余不俱录。此书所选古文上起东周,下迄明末,共收文章220篇,以作者时代先后为次编为12卷。入选文章能照顾到各种文章体裁和多方面的艺术风格,较有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约略地反映我国散文发展的历史情况。
《唐宋八大家文钞》
明茅坤编,明杭州初刊本、万历间刊本、《四库全书》本、清坊刻本。此书164卷,收韩愈文16卷、柳宗元文12卷、欧阳修文32卷(附《五代史钞》20卷)、王安石文16卷、曾巩文10卷、苏洵文10卷、苏轼文28卷、苏辙文20卷。每家各为之序,每篇均有圈点评语,颇便初学,故风行海内,影响甚大。今观是编,大抵亦为举业而设,书中舛误不少,其评语亦多欠当,黄宗羲《南雷文定·答张自烈书》多所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