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别集的体例

一 收录范围

从收录范围的角度看,别集可以分为全集、选集两类。全集求全,旨在收集作者的全部作品;选集求精,旨在收集符合选择标准的作者部分作品。全集、选集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兼收作者各类体裁的作品,一种是只收作者某类体裁的作品。例如中华书局1977年出的清王琦注本《李太白全集》就收录了李白现存的所有诗、赋和散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的《欧阳修选集》则选录了欧阳修的诗185首、词44首、散文46篇。而南宋陈解元书棚本《唐风集》,实际上仅收录了唐杜荀鹤的诗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的游国恩、李改之选注的《陆游诗选》则从陆游近万首诗中选取260余首,以期读者能够对陆游的诗获得一个大致的了解。还有的别集选本所收作品既非各种体裁,又非一种体裁,例如浙江人民出版社1958年出的《陆放翁诗词选》,收诗336首,词21首。

二 编排方式

从编排方式的角度看,别集也可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按作品体裁分类编排。因为它从形式着手,容易掌握,同时也适应读者按体裁阅读的习惯,所以在古代文学别集中是常见的。例如唐皮日休自编的《皮子文薮》就是按体裁编排的。就拿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本《皮子文薮》来说,其体例如下:卷一赋,卷二讽悼,卷三文,卷四碑铭赞,卷五文论颂序,卷六箴,卷七、八杂著,卷九书,卷十诗,最后是《皮子世录》。

另一种是按作品写作的时间顺序编排。其优点是可以从中看出一个人的创作道路,从而能够使读者联系时代背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所以这种编排方式颇受学者重视。例如中华书局1979年出的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就是按杜诗写作时间先后编排的。其卷首《杜诗凡例》“杜诗编年”条云:“依年编次,方可见其平生履历,与夫人情之聚散,世事之兴衰。今去杜既远,而史传所载未详,致编年互有同异。幸而散见诗中者,或记时,或记地,或记人,彼此参证,历然可凭。间有浑沦难辨者,姑从旧编,约略相附。”

但是每篇作品究竟写于何时需要通过考证来确定,而要考证每一首诗的准确创作时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编者往往将其分为编年与不编年两个部分。例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出的《玉谿生诗集笺注》,卷首有清冯浩《玉谿生诗笺注发凡》云:“余定为编年诗二卷,不编年诗一卷。行藏递考,情味弥长,所不敢全编者,慎之也。”其卷三不编年诗,仍略以时代编次,但是不那么精确。对此,该卷开头作了说明:“卷中有游迹颇明及可悟其为何时作者,但追考不能细符,故虽前后略移,仍不免丛杂凌乱,无可更订正矣。”

有些别集则兼用了两种编排方式。例如齐鲁书社1980年出的《苏轼选集》收诗195首、词48首、文20首,总的来说是按体裁编排的,但诗、词、文三部分,每部分又按作品的写作时间顺序排列。再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出的《岑参集校注》,前四卷为编年诗,后一卷则是按体裁编排的,有未编年诗、赋、文、铭,其中未编年诗部分则是按诗歌体裁编排的。

还有的别集是在原有诗文集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例如明末清初的王士禛原编有《渔洋集》、《渔洋续集》、《渔洋文略》、《蜀道集》、《蚕尾集》、《蚕尾续集》、《蚕尾后集》、《南海集》、《雍益集》等,其门人程哲在此基础上,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编成了《带经堂集》,原集是按编年排列的,仍按编年排列;原集是按体裁排列的,仍按体裁排列。这也不失为一种保持集中各个部分原貌的办法。 9MDNelWjGJuOghvOF8SmiRc40HmqUuExA62WDxUu0pGwYWll6vIYefEGzaTMCRT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