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文里,带“家”字的头衔通常都意味着某个领域内的翘楚、名流、成功人士,比如艺术家、歌唱家、阴谋家。这些领域或行业内一般的从业人员可以分别被称为艺人、歌手、搞阴谋的人。按照这种逻辑,企业家应该是创业者中的佼佼者,而一般的创业人士(大多数不甚成功者)也就只能被称为创业者,或者干脆就叫作小业主、小商贩、做小生意的、自我雇佣人士。但是,我们在各种媒体经常看到、听到的有关创业者的称谓,不管他们是否成功,则基本是清一色的“企业家”。或者说,媒体可能不大关注失败的创业者。一说到企业家,大家便想到成功的老板。于是有人便问,失败的企业家能算企业家么?曾经非常成功但后来极为惨败的又怎么论呢?这样看来,还是“创业者”的说法比较准确。创业的人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大红大紫,也有默默无闻,有人冒险创新,有人挣扎厮混。
也许,在语意上纠缠没有太大必要。“企业家”(entrepreneur)一词原是舶来品,主要指的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创业者或商人。在世代官本位的中国,纯粹的创业者以经商的成就名垂青史的应该说几乎闻所未闻。名商富贾如范蠡、吕不韦及胡雪岩者也都在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程度上与官庭有染,亦不乏政治抱负与成就。所以也难怪中文里鲜有与“entrepreneur”意合神投、互相匹配之称谓。如果比照西语的说法,“entrepreneur”既可用来泛指普通创业者,也可专门用来溢美成就卓著的创业者,尤其是那些具有创新之举的成功人士。如果再发挥一下的话,我们可以说某个人非常有创新倾向(entrepreneurial),有点子,有创意。这时的说法已经不仅仅是创业,自己做业主,而是强调创新和活分机巧的一面。
还有,MBA课程中经常说的“entrepreneurship”,有时被翻译为“企业家精神”,强调的仍然是创新这一主旨。如果平铺直叙的话,“entrepreneurship”的意思其实就是企业家(创业者)所从事的活动、干的事情。因此,比较贴切的说法大概应该是“创业”,或者说是“与创业有关的方方面面”。而作为一门学科领域来说,“entrepreneurship”应该简单地叫作“创业学”,它研究的就是企业家如何创业。我们知道,无论是《追求卓越》还是《基业长青》,大家关注的焦点大都是成功者的风范和启迪,而不是失败者的下场和警示。因此,本文也无意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是试图以鼓励成功和赞赏先进为出发点,用一个4P框架来解析创业过程的主要构成要素:先锋人士(pioneer)、理念视角(perspective)、行动实践(practice)、绩效成就(performance)。
创业是一种特定的思维定式,是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是一种创造性的风雨历程,是自我实现和满足的终极载体。创业的精髓在于对成就的期欲、对创造的激情、对自由的渴望、对独立的诉求,并通过孜孜不倦的刻苦努力、慎重考虑后的勇于冒险、日益不断的创新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去实现创业的远见和梦想。
首先,先锋人士,以创新为己任,相信自己能够有所成就,有所创造。成功的先锋人士、企业家,往往以激情(passion)和毅力(perseverance)著称。很多人晚上睡觉之前都可能诱发某种梦想,擦出一些令人激情澎湃的火花,憧憬明天要去做大事情,改变世界。而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人第二天醒来该干什么干什么,激情被冷处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毅力或恒心则要求无论成败,永不言弃,死心塌地,无怨无悔,近乎宗教般的执著,甚至充满盲目的坚信与笃诚。激情使人专注,毅力使人深入,也使激情得以持久。持久的激情是对创业者的有力支撑。本田先生和他的企业对小型发动机的完美追求便是成功一例。
其次,理念视角,以创造为本,力求出新,体现一种独特的思路和视线。“肯定有比现在更好的方法!”是指导行动的信条。不是见到什么游戏,就玩什么游戏,而是首先问:有没有可能改变现有的游戏;不是考虑如何在现有的发展轨道上更好地往前走,而是问:如何能够跳到更高更快的发展轨道上去;不是看大家如何博弈,而是问:那些独特的优势是否属于自己;不是比拼如何更高明地用搓板儿洗衣服,而是想着去发明洗衣机。这种创业理念和视角,清楚地显现在企业家强烈的使命感和目标导向性(purpose)以及战略政策(policy)上。目标是引发激情的对象,战略则是取胜的秘方。冯小刚的贺岁片功利目标明确,既似曾相识又觉得新颖,有配料和炮制方法的一致性。
再次,行动实践,乃创业的要核,落在实处,掷地有声。创业,不是梦中的激情憧憬,而是脚踏实地的作为和行动。耐克公司令人震慑的广告词可谓一语中的:“尽管干!”劝说(persuasion)和追求(pursuit)通常是创业实践和行动的主要内容。劝说就是兜售。兜售是创业的天然成分,其实质在于把企业家自己的远见清楚地、栩栩如生地描绘给大家,并使之信服,为之努力、卖命,恰如昔日孟德望梅止渴之典故,亦似近日盖茨(二十多年前)对PC前景之预测。追求指的是为吸引、祈求甚至强占有限的资源所进行的不懈活动和努力。上帝青睐自助者。林肯说:“等待者也许会有获得,只不过获得的是别人折腾剩下的。”松下在发迹之前,到处寻找机会,哪怕是非常细小的工作,点点滴滴地推行他的250年战略规划。
最后,绩效成就,是创业活动的最终评判结果:你究竟创造了什么?实现了什么?飞机、电视机、计算机、手机,火车、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如此等等。企业家的创新,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商业王国,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创新,满足人(people)的某种需要;利润(profit),往往给创新者以相应回报。只图利润,大概难以持久。追求梦想,可能名利随之。企业家通过创业,不断提高人的生活水准,为他们带来方便和效用,这才是企业家长期获利的源泉,而获利是创新的原动力。无怪乎诺基亚倾情高呼“科技以人为本”。毛主席说得更确切:“为人民服务。”
(2005年10月11日于海淀上庄。本文曾由《经济观察报》精简编辑后于2005年12月5日以《创业解析:在4P中驰骋》为题刊登在商业评论版管理专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