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中等收入群体对于富民的意义

按照“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中等收入群体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影响中国发展全局的重要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偏低。如何有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挖掘中等收入群体的增收动力,不仅关系到共享理念能否落地,能否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消费内需拉动能否得到有效提振以及社会安定局面能否得到保障,而且更是一个事关中国能否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长期以来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投资和出口开始走弱,国内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启动消费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已经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发展中经济体的中等收入群体处于成长过程中,面临收入分配体制较为单一、劳动回报较低的困境。江苏省“十三五”规划指出,江苏省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存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新增长点支撑作用不足,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经济发展水平而言,人均GDP大致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根据MFI数据,2017年我国人均GDP为9 481.9美元,位居全球第70位。江苏人均GDP中由民众分享的比例还不够,与发达国家在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上的差距显著。据推算,以现有的经济增长率到2023年就可以实现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过半这样一个目标。因此,保持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速,依然是实现目标的重要前提。江苏在全国现代化进程中处于领先地位,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达到68.8%,远超过全国58.52%的平均水平,超过浙江、低于广东。但江苏的中等收入者总体偏少,成为江苏富民的现实制约。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江苏的经济增速放缓,居民的增收难度不断加大。江苏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在全社会凝聚起加快富民的强大合力,让全省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QikYxuRzENn53WruvJd91QbS+1Hy9ZQNyneWUPernIHPQ+84U2u5wlNa9/MdeU2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