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大力发展服务业

江苏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服务业发展的决策部署,聚力创新,服务民生,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2015年首次实现产业结构“三二一”的转变之后,服务业已经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

(一)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服务业发展历程

1.服务业起步阶段(1979—1991)

1979年11月,江苏省委根据江苏地理位置优越和交通运输条件好、经济虽较发达但内外贸易不适应的特点,提出要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内外贸易。同年,江苏按照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商业体制的目标,在国营商业的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初步改革,江苏商业、运输、邮电、金融业等服务业迅速扩张。在这一阶段,江苏服务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是服务业中的主导业态。1991年,三者占江苏服务业的比重分别是30.3%、17.4%和16.8%。1979—1991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7.88%提升到28.87%。

2.服务业平稳发展阶段(1992—2001)

1992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提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的要求,必须使第三产业有一个全面、快速的发展”。1992年9月19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放手发展第三产业的实施意见》。其指导思想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立社会化、现代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充分认识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这一阶段,江苏服务业全面发展,2001年江苏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522.0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7.03%;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是服务业的主要行业,四个行业占江苏服务业的比重分别为27.1%、18.3%、12.8%、11.2%。

3.服务业加快发展阶段(2002—)

2002年,江苏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明确了服务业的发展重点:连锁经营、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中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会展业,积极拓宽服务业发展领域。2001—2005年,江苏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7%,2005年江苏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4%,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为34.2%。2005年6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纲要》等文件,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目标、方向、政策等支撑。2006—2010年,江苏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4%,增速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速0.9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2010年,全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731.4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9%。2010年,江苏先后发布了《江苏省服务业提速计划》《省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若干政策的通知》,对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11年,《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邮政管理局关于规范和加快发展快递服务业意见的通知》制定出台。2012年,《江苏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2012—2015)》制定出台。2014年,江苏陆续制定了《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关于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快递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2015年,江苏又制定了《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方案》。2017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提升社区物业服务水平促进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这些政策措施的制定,显示了江苏省委、省政府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指导也越来越全面。2015年,江苏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

(二)江苏服务业发展现状

1.发展迅速,总量规模不断提升

2017年,江苏服务业增加值为43169.4亿元,总量上仅次于广东,高于上海、浙江和山东。从增速上来看,2017年江苏服务业同比增长8.2%,增速不仅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上海,显示出江苏服务业强劲的发展势头。

2017年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广东五省市服务业发展水平比较

2.占GDP份额进一步上升

从服务业占GDP比重来看,江苏服务业在改革开放以后总体上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势头。2015年开始,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第二产业。2017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50.3%,高于第二产业5.3个百分点。

江苏产业结构变化图(%)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整理。

3.内部结构不断改善

近年来服务业内部结构也在不断改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增速远高于服务业平均增速。除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这几个传统服务业增速较为平稳以外,其他服务业增速均高于江苏服务业平均增速。从所占比重来看,批发和零售业仍然是服务业中第一大产业,其次是金融和房地产业,占服务业比重均在10%以上。

(三)江苏推动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1.通过实施重点工程推动服务业发展

“十二五”期间,江苏组织实施了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生产性服务业“双百”工程、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三大行动,有效推动了全省服务业优先发展。“十百千”行动计划以省政府文件形式下发,提出围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创意设计、商贸会展、文化教育、节能和环境服务、旅游健康以及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强化百个服务业重大项目示范带动作用,每年新增千亿元社会投资;推动百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每年新增千亿元营业收入;培育百家创新型服务业领军企业,户企年均利税达到千万元水平,促进服务业产业结构层次、集聚区发展水平、企业创新能力、城市服务功能和居民消费水平“五个提升”。到“十二五”末,“十百千”重大项目共完成投资总额3279.5亿元,年均1093.17亿元,超过计划的千亿元。同时,自2012年起,江苏省发改委启动“省服务业创新百企示范工程”,按照《江苏省服务业创新百企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经过层层筛选,首批21家创新示范企业于2013年出炉。到“十二五”末,全省共有106家企业被评定为“江苏省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行业涉及“十百千”行动计划的十大服务业重点行业,同时涵盖了包括机器人智能制造、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木结构建筑节能、家电下乡、农机网上交易等新出现的业态和门类。集聚区方面,全省拥有125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2.通过改革试点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2012年8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江苏省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总体方案》,全省各地积极响应,共有11个省辖市的19个县(市、区)或开发区报名,争取进入第一批试点单位。江苏省发改委为此专门制定了《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确定办法》,成立了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经过初步审查、专家评审、现场考察、综合平衡、审核批复等流程后确定入选名单。2013年3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下达《关于开展首批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张家港市、无锡市滨湖区、徐州市云龙区、常熟高新技术开发区、宿迁市湖滨新城和淮安现代商务集聚区为首批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并于当年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暨“十百千”行动推进大会上正式宣布。加上2010年由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南京市,全省共有7个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在试点期内,各试点单位均取得了较大成效。

3.加强服务业发展资金支持力度

为促进和鼓励全省服务业的发展,江苏设立了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早在2012年,省财政就安排各类各项引导资金15.56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现代服务业发展。但如果仅仅是无偿补助,财政资金难以发挥更大效用。2015年起,江苏省发改委与省财政厅推动引导资金使用改革,将无偿使用改为设立服务业发展基金、提供贷款担保和重点补助相结合,放大了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的乘数效应,带动了更大规模的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发展。苏州也不断创新政府引导资金使用方式,从单纯的补贴方式转向“拨改保”“拨改投”,形成服务业创投基金和担保基金,带动25倍的社会资金投入。 xAXcfNGTKxrOL+Ih4J0bHxn5FT4B7DX6AT8r3hPKma980wxEZ/pjsQKA5BfwfHD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