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最早提出创新驱动战略的省份,江苏紧紧抓住科教资源丰富、研发力量雄厚和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优势和机遇,以科技创新为着力点,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成为我国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创新氛围最浓的省份之一。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以后,江苏恢复和建立了科研机构,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改善了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显著增强。1985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江苏省政府对全省科技体制的改革作了部署。通过调整科技系统的运行机制,强化经济调控手段,发展技术市场,促进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加快了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初步形成了面向经济的新格局。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科研与生产的联合开始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到1988年,全省各种形式的科研生产联合体1000多个,与此同时,适应技术成果商品化的需要,技术市场开始兴建并得到发展;江苏成立了技术市场统一管理机构和技术商品经营机构,技术市场经营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全省技术贸易成交总额4亿多元。科技体制的改革,为民办科技机构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应运而生的民办科技机构异军突起;全省11个市共有集体、个体科技机构308个,拥有职工1.09万人。
1988年,江苏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率先在全国提出实施“科技兴省”重大战略,并拟定了相应的奋斗目标和政策措施。1989年1月5日,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依靠科技进步振兴江苏经济的决定》,正式确定了“科技兴省”的发展战略。实施“科技兴省”的发展战略,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江苏长期以来主要靠大量资金投入和资源消耗求得经济发展的老路子,并切实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正确轨道上来,把以发达的教育事业为基础的科技和管理的现代化作为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主要支撑力量,把江苏建成科技先导型经济的省份,使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益和科学技术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经济、技术主要领域的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科学技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战略思想不仅对江苏的科技发展有深远意义,而且也标志着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针的根本转变。1992年,“科技兴省”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年初,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对“科技兴省”进行了一次再发动。在总结三年来“科技兴省”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江苏“八五”期间“科技兴省”战略实施方案》,提出了实施“科技兴省”战略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关键措施,并迅速分解到各地区、各部门。
为了在全省范围内树立“教育为本”的观念,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94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决定将“科技兴省”战略充实为“科教兴省”战略。在1994年12月召开的江苏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了“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区域共同发展”三大战略,并将“科教兴省”战略作为三大战略中的首要和基本的战略,即主体战略。2003年5月,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提出建设“人才强省”的战略任务,这是“科教兴省”战略在江苏的深化和拓展,使江苏科技、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2005年,江苏研究与发展经费(以下简称“研发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5个百分点;江苏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达到375670人,在全国各省市中位居第一,占全国总数的9.8%;江苏科技经费筹集总额达611.8亿元,仅次于北京,占全国的11.65%;江苏国内专利授权数达到13580件,仅次于广东和浙江,占全国的7.9%。
为贯彻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部署,2006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第一个作出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提出经过10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把江苏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2011年,江苏召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大会,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意见》,全面部署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目标任务。2012年,江苏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出台《关于加快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推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2013年,江苏召开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工作会议,出台《创新型省份建设推进计划(2013—2015年)》,在全国率先启动试点建设工作。2015年,江苏出台《关于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意见》《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等文件。2016年,江苏“十三五”规划纲要经审议通过,再次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2018年4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新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创新型省份建设水平的具体要求、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江苏创新型省份建设在更高站位、更高层次上扎实推进。
近年来,江苏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科教与人才强省基础战略,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在建设创新型省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7》,江苏区域创新能力仅次于广东,位居第二。此前,江苏自2008年力压上海,一跃成为创新能力排名第一的区域以来,领跑9年一直位居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第一。该报告中的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和137个四级指标,从报告反映的情况来看,江苏在企业创新方面具备一定优势,集中体现在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企业研发人员总量、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投入等指标均排名全国第一,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等指标相对较弱。整体而言,江苏区域创新能力处在全国前列,是全国最有条件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的区域之一。
近年来,江苏研发经费投入逐年增加,2011年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为1071.9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2017年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为2260.06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约1.11倍,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3%。科技活动人员数也大幅上升,2011年为81.62万人,到2017年增加到122万人,而且科技活动人员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科技活动人员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数的占比从2011年的32.72%提高到2016年的70.16%。
2011年以来江苏科技创新投入
从专利授权来看,2011年江苏全省专利授权数为199814项,2017年为227187项,增长了13.7%;从结构上看,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占的比重在逐年提高,2011年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在专利授权总量中的比重分别为:5.53%、26.73%和67.74%,到2017年这三类专利的比重分别为:18.27%、55.67%和26.05%,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的比重分别上升了12.74个和28.94个百分点,外观设计则下降了41.69个百分点,这也是江苏科技产出能力增强的一个表现。
2011年以来江苏科技创新成果(项)
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11年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38377.76亿元,2017年已增长到67863.74亿元,增长了76.83%。2011年江苏高新技术企业是3852家,2017年为13000家,平均每年增加1500多家。2011年江苏已建成的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是92个,2017年为162个,平均每年增加11个。另外,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江苏不断组织实施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2017年投入93.4亿元。
2011年以来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2006年以来江苏科技进步贡献率(%)
资料来源:2006—2017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衡量区域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性指标,反映了科学与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2017年,江苏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2006—2017年,江苏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了16.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近1.5个百分点。这表明,江苏的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处于持续提升的过程之中,科技进步已成为推动江苏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
多年来,江苏高度重视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江苏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科技兴省、科教兴省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又提出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目标。在江苏“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江苏提出“坚持创新发展,以创新驱动为主引擎,使创新成为江苏发展最鲜明的特征和最强劲的动力”,“进一步强化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把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江苏不仅在战略规划设计中将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在各项工作推进中也同样如此,创新已经成为江苏发展最鲜明的特征和最强劲的动力。
2014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支持南京等8个苏南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5年,国家科技部出台《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瞄准“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的战略定位,服务于现代化建设总要求,力争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同年,江苏提出《关于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积极探索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苏南模式”。江苏“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推动创新要素集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群。
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切实将创新资源引入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在企业、科技服务覆盖到企业、创新政策落实到企业。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加强企业研发能力建设,深入实施企业研发机构“百千万”工程,组织行业龙头企业争创国家级研发机构,在战略性基础材料、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企业重点实验室。2017年,江苏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超过88%。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全省专精特新企业突破2000家,省级认定专精特新企业400多家。
亨通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国内第一个最大直径达200mm的光纤预制棒(视觉江苏网供图)
深入实施“创业中国”苏南创新创业示范工程(全国首个获批的“创业中国”区域性示范工程) ,围绕创新型企业家培养、众创空间建设、创新型产业孵育、创新创业服务提升、创新创业资源整合、创新创业氛围营造等关键环节组织实施六大工程,打造江苏创新创业的标杆。加快众创空间建设步伐。出台《江苏省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工作方案》,设立众创空间专项,支持引导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机构投资建设或管理运营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孵化载体。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大力推行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建设江苏省创新创业“好创网”平台,建立2500人的创业导师队伍,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