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以来,江苏省委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省委改革办以及6个专项改革小组,而各省辖市和有关部门也都成立改革领导机构,紧锣密鼓地制定了数百项重要改革举措和分工方案,这些方案从聚焦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突破,进而扩展至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以及党建领域,从而凝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
改革的本质是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供给。有效的制度供给,可以为企业“松绑”、为群众“增利”,可以吸引集聚更多更高端的资源要素,形成发展的特色与核心竞争力。相比于制定出台一些临时性、救急性的“浅刺激”“微刺激”政策措施,唯有改革才是真正能发挥长效作用的“深刺激”“强刺激”。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既面临外部的“双向挤压”,更受制于内部的体制机制束缚,必须向改革要动力、要空间。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全面深化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营造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深化社会治理体制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住房制度,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江苏推进改革开放再出发,要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精准把握其中蕴含的改革精神、改革部署、改革要求;坚定推进改革的决心和信心,遵循改革的大逻辑,把握改革的大趋势,敢于突破惯性思维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有力有序推进改革;坚持和加强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不断开创江苏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重点要把握好“全面”和“重点”的关系,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重点领域改革先行突破。首先,对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为增长而增长”的GDP迷信必须破除,满足于跟随模仿、畏惧创新的观念必须破除,把生态保护看成负担、漠视生态价值的观念必须破除,不肯开放合作的封闭思维必须破除,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不重视、不走心、不作为的现象必须破除。其次,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锻造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在厘清政府、市场边界的前提下,沿着“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方向双向发力、汇成合力,构筑江苏参与新一轮区域竞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新优势。再次,强化改革的责任担当和正向激励,着力解决好改革动力向下层层递减的“倒三角”问题,形成上下齐心、攻坚克难的浓厚氛围。
江苏推进改革开放再出发,要重视增强改革开放的系统性集成性。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涉及多项内容、多种要素、多个层次。改革开放越深入,新老矛盾越是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改革开放越深入,越会触及深层问题、体制弊端。因此,要围绕党的十九大部署来明确江苏改革方向、改革任务和责任主体,以系统化思维丰富完善改革开放思路和举措,确保各项措施上下顺畅、左右贯通、前后呼应,加快形成全面改革开放新格局。特别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布局中,要找准江苏位置、增加江苏分量、塑造江苏优势、扩大江苏影响。
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优势。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重点工作。着力在“破、立、降”上下功夫,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等相关法规和标准,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打击非法产能。加大“僵尸企业”处置力度,健全债权债务依法清理处置机制,妥善分流安置好企业职工。因城施策,重点化解部分中小城市仍然偏高的房地产库存。稳步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尤其是国有企业杠杆率。认真落实降低企业成本各项政策,继续清理涉企收费,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物流、融资等成本。围绕科技创新、富民增收、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继续推进实施一批补短板重大项目。
大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突出抓好具有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的重点改革,进一步释放创新和发展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省级部门权责清单,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和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稳步扩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深化“多证合一”和“证照分离”改革,积极推进“照后减证”,推广实施电子证照、虚拟证照。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事项全覆盖,推动江苏政务服务网向基层延伸,逐步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抓好江阴市县级集成改革试点,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积极稳妥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建,利用资本市场等形式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预决算公开制度,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大力度推进金融创新发展,推进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加快扬子江新金融集聚区、泰州市国家级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通科研与产业之间的通道,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增强政府投资行为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营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清单制度,破除信贷、上市、税收、创新、招投标、人才等方面的隐性障碍。落实好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多渠道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充分激发社会资本活力。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护和支持企业家创新创业,进一步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培养造就更多江苏工匠。扎实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制度等重大改革试点。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时间节点,江苏要对改革开放进行再审视、再谋划,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改革走在前列、开放服务大局的要求,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无论是个人还是各种、各级集体,无论是市场还是各级政府,必须永葆解放思想与开动脑筋的精神状态,也就是将全面深化改革当做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只有保证这个“总开关”时时处处打开,才能解决新旧各种问题,从而将“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