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教子良方

几年前的一个暑假里我去为一群中小学老师做一场专题演讲,谈经济学的基本观念。在最后问答部分时,我半开玩笑地说:因为我对“经济学的世界观”很有信心,所以等我的小孩小学毕业后,我会教他读经济学。台下一片哗然,好像很不以为然的样子。

孩子现在三岁多,正是开始黏人和调皮捣蛋的年纪,也经常闯祸。他曾经把录像带倒塞进录像机,我们只好请人来修理。他还曾经把硬币塞进计算机的硬盘,让计算机动弹不得。前一段时间我发现抽屉里的“小护士”软膏被旋开盖子、塞进一堆卫生纸,我把这个成果拿给内人处理。

她把儿子拉到身前,心平气和地开始讲话:“你现在已经三岁多,已经可以讲道理了。做任何事之前先用头脑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个事。如果你把卫生纸塞到软膏里,软膏坏了不能用,我们就只好花钱去买新的软膏。如果软膏好好的,我们就不需要买新的,就可以用那笔钱去帮你买糖果。知不知道?”

小孩略为腼腆地微微点头。听着专攻文学戏剧的内人讲了这一番道理,我在旁边差点没有高声喝彩:“讲得好!讲得好!”

经济学的教科书里面虽然有一大堆令人望之生畏的图形、曲线,经济学的学术期刊里更是连篇累页的数学符号和方程式。然而,追根究底,贯穿经济学最重要的观念,其实就是平凡简单的两个字:“成本”——为做一件事所付出的到底是多少。

同样的时间,可以和家人一起看电视,可以自己看书,也可以和朋友“摆龙门阵”。选了其中一样就不能再做其余。同样的金钱,可以买衣服,可以请客吃饭,可以存在银行备用,也可以买礼物送人。做了其中之一就不能兼顾其余,也就是丧失了做其他事的机会。因此,在考虑怎么样运用时间、金钱、情感、精神、气力的时候,就值得稍稍琢磨:这种安排比较好,还是换其他的选择比较好。

而且,“成本”的观念不只是反映在个人的选择上,一个社会对于典章制度的取舍也同样是在众多的可能性之间斟酌损益、去彼取此。譬如,中央政府集权当然有政出令行、一以贯之的优点。但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号令也可能导致一厢情愿、不能因地制宜。相反地,地方分权隐含的是各地方政府彼此各司其职,公平竞争。如果这个地方政府表现不好,居民自然会以脚投票地择他枝而栖。所以,各个地方政府不得不全力以赴,各擅胜场。当然,地方分权的结果也可能是各行其是、漫无章法。既然两种制度都各有利弊,最后的取舍显然就是在权衡利弊得失的轻重大小之后,选择其中之一得到这种制度的好处,承担这种制度的缺失;放弃了另外那种制度的优点,也避免了另外那种制度的弊端。不论是个人问题或社会问题,永远是成本比较的问题!

前两天早上小孩缠着内人不让她去上课,要她在家里陪他玩。内人告诉他:如果她留在家里,她的学生看不到老师会生气,她也不能赚钱买巧克力糖给他吃;如果她去上课,学生会很高兴,她也可以赚钱买巧克力糖给他吃。儿子听了之后想了一下,然后简洁有力地告诉他妈妈:“赶快去!”

也许,我不需要等他小学毕业再教他经济学…… jZMLnqMu16UX89IG/P+JZaWN9onE+o98FqOjR5jFho2zgfSK/19RWaZROxNSdyy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